《远古的呼唤——全面解析神话、传说与历史的一种尝试(草稿帖)》
第16节

作者: 执着的尘埃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8-20 11:47:17
  正文第十五补续三:
  关于先民们的“原罪”感,伊利亚德也给出了很明确的解释:“对于猎人,我们很容易理解:他害怕遭到死去动物(更确切的说是它的‘灵魂’)的复仇,或是要在野兽之主面前为自己辩护。”
  当然,野兽之主其实就是自然造物,我们的祖先无法亲耳听见自然的原谅,因此,祖先们其实主要是为了慰藉自己内心的恐慌和不安——而这个职责正是属于祭司阶层的。
  大量发现的旧石器洞穴壁画表明,人类祖先很早就开始通过交感巫术的形式进行狩猎祭祀。那些遍及欧亚大陆的壁画上刻画着诸多狩猎的场景:奔腾的野兽、追逐的猎人………………所有这些画作的创作绝非出自审美或者是空闲时的闲极无聊——狩猎时代壁画的创作,首先是为了交感巫术的需要,而巫术的实施者自然是部落中的长老或是祭司阶层。
  现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前面所给定的神话定义: 
  神话就是“有关神祇、始祖、文化英雄或神圣动物及其活动的叙事,它解释宇宙、人类和文化的最初起源,以及现时世间秩序的最初奠定。”(引自《神话与神话学》杨利慧 著 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再次提醒大家注意,神话的核心作用在于为人类以及世界的起源和存在给出一个解释,神话的出现,本质上是为了回答“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这样一个终极哲学问题。
  因此,祭司阶层肩负着为部落成员解释人类(具体而言就是本部落的成员)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合理性的职责。因此,面对猎人们心中的恐慌感,祭司阶层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心里疏导”和“世界观建立”的职责。而这些祭司所作所为在今天最明晰的残留,恐怕就是这些岩洞中的壁画了。
  只有通过祭司们的巫术以及他们对于“谋杀神”的合理性的解释,原始人类才能在意识形态上建立起对自身存在合理性的确认——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这句哈姆雷特之问其实早在人类诞生之初便已经产生,并一直困扰着人类自身。从本质上说,一切哲学层面的科学,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回答人类存在合理性这一根本性问题。作为一个智慧的种群,人类必然会不断思考并困惑于自身的存在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发端,恰在狩猎时代的祖先们之间。

  为了向部落成员们解释自身存在合理性以及杀戮合理性的问题,祭司们创造了祭祀仪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神话(关于仪式和神话哪一个先产生还是同步产生的问题,目前神话学界争论还比较大,后面笔者会专章加以阐述,这里不展开),通过祭司集团的解释,部落里的猎人们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人类作为自然之子,通过“杀死”自然的造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来获得自身的生存;作为回报,人类需要不断通过祭祀来平息自然的怒火,从而达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这一做法的结果是:自然继续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而人类也会通过对自然的反馈而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些资源。

  先民这一朴素的观念一直影响着后来的我们。从中国典籍中“不取麋鏖,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观念一直到今天的环保理念,本质上我们一直在回应着远古时代的观念——人类是自然之子,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
  日期:2016-08-20 17:07:53
  正文第十六:
  随着人类告别狩猎时代,开始进入农耕时代之后,古老的信仰并未消失,而是在新的社会形态中继续获得发展和新生。
  当然,对于习惯了靠种地来谋生的农耕民族而言,狩猎时代的原初神话显得过于血腥和暴力,那些流传下来的古老仪式开始显得与农耕时代人们崭新的生活经验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伦理格格不入,狩猎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也不再能满足新社会的需要,因此,新的神话体系需要被创造,用以重新解释古老仪式的合理性。
  在这里,神话学界争论至今的“仪式”与“神话”二者关系的问题又再次凸显出来:究竟神话是为了解释仪式而产生?还是仪式为了演示神话中的场景二产生?这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命题目前还没有定论。

  笔者个人的观点是,从起源上来看,神话与仪式的产生时间应该大致差不多,但是仪式流传的时间要远远长于神话。这一点可以从很多流传至文明时代甚至是今天的一些祭祀仪式看出来。旧日的仪式早已脱离了其所产生的时代,但是恪守旧礼的祭司集团却始终坚持着旧的仪式来演礼。笔者认为这是祭司集团的利益所决定的。因为古代祭司集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他们独霸着对祭祀权。因此,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愿意轻易改变祭礼的。这种情况一致延续到相当晚近的时代。比如孔子讲“克己复礼”其实本质上就是恢复旧有的祭礼传统以及建立在这个传统之上的社会等级。再比如,叔孙通为了适应刘邦君臣而简化旧有的祭礼(刘邦君臣是布衣卿相,所谓礼不下庶人,平民对于“礼”是不大懂的,因为祭礼掌握在旧贵族手中)的做法就大受非议。这些其实都是源于祭司集团对于旧的祭礼的坚持。

  既然作为仪式的祭礼不能轻易改变,那么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就需要新的神话来重新解释祭礼。这一做法就产生了所谓的“解释型神话”或者叫做“特许证神话”——该类神话的目的在于为某个特定的古老仪式提供一个神话上的解释,或者为某种被认为是不合乎人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的某个古俗提供一个神话上的解释。
  当然,僵化的仪式最终会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所以孔子说他也搞不清楚夏商两代的祭礼,而到了汉朝初年,儒生们连周代的祭礼也搞不清楚了。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祭礼总是固守着古老的传统,人们一代代按照老传统来演礼,但是,总有一天,祭礼再也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再加上礼坏乐崩,祭司集团作为一个古老的贵族体系随着春秋战国的釜瓦雷鸣而日渐没落,这就造成用以解释祭礼的神话体系也逐渐失传,所以汉代以后,从董仲舒等大儒开始,儒家开始用新时代的“政治神话”逐步代替先秦时代的古老神话体系,对于中国神话而言,汉代是一个分水岭。东汉之前,旧神话还在一定程度上得意保存,比如《淮南子》中就保留了大量楚地神话,但东汉以后,古老的神话传统虽不绝如缕,但是占统治地位的已经是以“内圣外王”为核心的政治神话了。

  日期:2016-08-20 19:00:53
  正文第十七:

  再回到“尸化神话”本身来。
  前文讲过,有关女娲神话的最早记载,分别为《山海经.大荒西京》中的“有神人十,名曰女娲之肠(或作‘女娲之腹’),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以及《楚辞.天问》中的“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第一处记载,可以理解为女娲的肠子可以变化为神人。既然女娲的肠子可以化生为神人,那么也没有理由认为她身体(尸体)的其余部分不可以。前面讲过,根据学者胡厚宣在其论文《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中所做的研究,以及清代学者孙诒让的《校山海经》所记述的观点,《山海经》中很可能保留了早至晚商时代甚至之前的一些信息,特别是《大荒经》。如果我们假设《大荒西经》中的记载可能包含了商代人的观念的话,那么自然就可以推测:早在商朝晚期之前,人们便普遍认为女娲身体的各部分是可以化生为神人或者是其他人或物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