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呼唤——全面解析神话、传说与历史的一种尝试(草稿帖)》
第25节作者:
执着的尘埃
日期:2016-09-01 21:58:12
正文第二十二:
再为大家接着介绍神话学理论。今天开讲的是“文化传播理论”。
喜欢阅读世界各地神话的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在空间和时间上相隔遥远的神话,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不仅是故事大略的相似,甚至很多细节上同样存在着近乎雷同的情节。
最典型的比如说世界范围内的洪水神话,不仅亚欧大陆上广泛存在着洪水神话,太平洋诸岛、大洋洲和美洲大陆也都存在着洪水神话。很多民族的洪水神话在细节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不能不引起众多研究者的注意,并导致了学术界和民间的诸多争执和猜测。
笔者在后文中会为大家详细罗列遍及世界的洪水神话,并给出自己的分析。这里暂时先不展开叙述,只是从“文化传播理论”的角度来简单谈一谈学界对造成这种神话间相似性的观点。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而言,目前学术界对于不同地区和民族神话呈现诸多共性的解释主要分为两种观点:
其一,认为相似的神话必然具有相同的发源地,或者说相似的神话都是从同一个起源中心点传播出去。持这类观点的人,最极端的一派就认为“天下神话出一家”,并进而将其作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出自同一祖先的佐证。
再次,笔者并不打算讨论人类是否真的由同一个祖先而来,毕竟古生物学不是本帖要讨论的内容。但是,从目前天涯煮酒的很多“民科”的帖子来看,很多人都认为神话的相似性就意味着种族的同源同种,可见这种观点无论在学界还是在民间,都是拥有不小的市场的。
日期:2016-09-01 22:10:24
正文第二十二补:
其二,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那些相似的神话都是独立诞生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中,至于神话间的相似性,以及反复出现的相同主题甚至细节,乃是由于上古人类类似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经验,或者按照弗洛伊德的弟子荣格的看法,被认为是源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的产物。
这种观点似乎也可以解释很多身后的相似性,但是笔者认为未免失之武断。毕竟我们作为现代人,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强加给古人,更不能主观的去“断定”上古社会先民到底有哪些“类似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经验”。毕竟,以目前所掌握到的人类学样本而言,我们对初民社会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再者“文明人”所采集到的那些保持着“原始部落”状态的原住民故事,也未必不是受到了原住民 讲述者的某种有意“渲染”,而且那些人类学资料的采集者本身又无法完全摆脱“文明社会”所造成的种种固定思维模式以及对“原始社会”的某些版刻认知,因此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恐怕具有了太多的主观臆断性质,其学术意义有些可疑
日期:2016-09-01 22:20:04
正文第二十二补续一:
除了上述两类观点之外,学界还存在着一种“折中”观点。
折中观点认为,一些民族也许在地理上并非近邻,交通也被山川大海所阻隔,但是由于彼此生活环境的接近,确实是很可能因此而产生类似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尽管两个民族彼此并未发生直接接触,但是各自独立的发展出相类似的神话也是很有可能的。而对于那些地理接近、自然环境也类似的民族,比如环地中海地区各民族,不同社会不同民族间互相传播和相互借鉴神话则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对于具体神话要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这种折中理论,笔者认为其实很有些和稀泥的味道,并不能真正解决任何学术纷争,也不能给人以信服的答案,耍滑头而已。
日期:2016-09-01 22:29:41
正文第二十二补续二:
传统的文化传播理论一般认为,神话总是与特定的族群“绑定”在一起,并随着族群的迁移而迁移和传播,如果神话与其产生的族群相脱离,则意味着神话的“死亡”。
但是,前文提到过的神话历史学派的新领军人物,苏黎世大学古典学教授沃尔特.柏克特提出了又一种观点:
柏克特认为,“神话是由一系列故事母题按固定次序串联而成的,有如染色体,每个母题则是染色体上的基因,基因排列顺序决定染色体的性质。母题是故事的基本单元,在特定的神话故事中是有其固定位置的,但却可以被不同的神话故事所采用,因而是可以拆卸的,在不同的神话之间跳跃,因而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由母题按确定次序穿成的神话,其适应性是受到社会局限的。然而,不同的社会也有其结构上的 共性,有共同关心的相类似的问题,因而某个社会的神话也能在其他社会中找到比较容易适应的土壤。因而,无论是故事母题还是有具体社会适应性的神话都是可以移植的”——引自王以欣《神话与历史》
日期:2016-09-01 22:46:09
正文第二十二补续三:
柏克特的观点看似新颖,但笔者认为颇有闭门造车之嫌。
柏克特仍旧是以历史学派的典型思维方式,去主管臆断出某种便于理解的“模式”来套用在神话上。这也是历史学派所一直追求的结果——用一种既符合现代人的理性认知而且又简单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解读神话。
其实通观文化传播理论的各类观点,笔者认为它们无一例外的将关注点集中到了神话间的“共性”上面。这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比较神话学研究的一个大趋势,即不断找寻神话间的共同性,并由此而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
而在笔者看来,文化传播理论虽然可以解释很多神话类型,但这种做法却导致我们很容易倾向于仅仅关注共性而忽视差异。
还是那句话,我们现代人其实真的很难去理解和认知先民社会的种种情况,现有的文献、文物和人类学研究结果,如果同浩如烟海的人类历史比起来简直连统计学中的有效样本都算不上,所以,我们所有得出的“共性研究”很可能都是简单粗暴的主观臆断。
依笔者本人的观点,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神话,我们既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也要留意于其中的差异。也许如果我们深入了解那些“差异”的话,会得出与单单关注“共性”时完全不同观点。
在本帖中,对“差异”的关注将会是一个重点,笔者会力图通过“差异”的比对,而非“共性”的联想,来找出一些不同的“真相”
当然,这里的意思不是说“共性”不重要,也不是说“共性”没有意义。相反,笔者也相信“共性”是有着巨大的意义的。但是有时我们不妨从相反的方向去研究一个长期被人关注的问题,也许会得出其他的结论也未可知。
日期:2016-09-03 00:06:10
又是周末,笔者正在整理手头关于女娲的各类资料,即有文献记载,也有出土文物,更有很多民俗学样本。除此以外,笔者也在参考国外相似主题的神话内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