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统一战争》
第35节

作者: 小克TY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17 12:31:37
  刘秀自称帝后不久,更始政权即败亡,赤眉入关亦是昙花一现,旋被刘秀收降。此后刘秀忙于平定关东割据的群雄,对于远在西南蜀地的公孙述,根本无暇顾及,这就给了公孙述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展机会。当时,“关中豪杰吕鲔等往往拥众以万数,莫知所属,多往归述,皆拜为将军”。同时,公孙述“大作营垒,陈车骑,肄习战射,会聚兵甲数十万人,积粮汉中,筑宫南郑。又造十层赤楼帛兰船。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备置公卿百官”。

  由于吕鲔等人的归附,公孙述又派将军李育、程乌率兵数万出陈仓(今陕西宝鸡东),与吕鲔配合,图谋向三辅地区发展,结果被汉征西大将军冯异等击破。其后,被汉军打败的延岑、田戎,皆逃亡入蜀。公孙述以延岑为大司马,封汝宁王,田戎为翼江王”。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三月,公孙述派田戎与将军任满出江关(今四川奉节东北),下临沮(今湖北远安西北)、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间,打算召集田的故众,夺取荆州诸郡,又被汉军击退。

  公孙述与隗嚣大体上属于同一类人,都是凭借地理条件割据一方,称霸一时。但两人的具体做法又有所不同。公孙述差不多一开始就自己单干,先称王后称帝。而隗嚣却首鼠两端,最初投靠更始,后与刘秀拉拉扯扯,但又不甘心俯首称臣,最后则倒向公孙述。公孙述对于隗嚣的归附,自然是求之不得。这样在公孙述与刘秀之间,就多了一个缓冲地带。而公孙述与隗嚣,也就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公孙述之所以多次派兵援助隗嚣,盖因唇寒齿亡、利益相关的缘故,倒不是大发善心,真的要帮助隗嚣强大。

  公孙述进攻关中失败后,便退守巴蜀,不图进取。蜀骑都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荆邯认为消极自保是坐以待毙,因而在隗嚣归降之初,他便向公孙述提出“东守北攻”的建议。他分析当时的形势指出:
  隗嚣遭遇运会,割有雍州,兵强士附,威加山东。遇更始政乱,复失天下,众庶引领,四方瓦解。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指周文王)之事,尊师章句,宾友处士,偃武自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令汉帝释关陇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使西州豪杰咸居心于山东,发间使,招携贰,则五分而有其四;若举兵天水,必至沮溃,天水既定,则九分而有其八。陛下以梁州【即益州,《禹贡》称为梁州】之地,内奉万乘(内有宫廷消耗),外给三军,百姓愁困,不堪上命,将有王氏自溃之变。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杰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服。如此,海内震摇,冀有大利【《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

  其大意是:隗嚣碰上了机遇,占有雍州,兵马强大,士人归附,威名远播关东,又遇到更始败亡的大好机会。可惜隗嚣没有抓住时机,乘势去争夺天下,反而想仿效周文王偃武兴文,还自以为是周文王在世。这就使刘秀解除了对关陇方面的担忧,一心一意去平定关东,从而四分天下有其三。而陇西的豪杰又都心向刘秀,人才不断叛离,使刘秀得到了五分之四的天下,若再平定陇西,则据有九分之八的天下。到那时,陛下以益州一州之地支撑局面,困难重重,将会出现像王莽那样从内部崩溃的危险。应趁此天下人还未完全绝望、英雄豪杰尚可招募之时,急发国内精兵,南据江陵,北定三辅,令海内震荡,这样才有取胜的机会【注:荆邯进言,《通鉴》记于建武六年春。《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记于隗嚣称臣公孙述之后,当在建武七年春。《后汉纪》则记于建武八年夏】。

  博士吴柱表示反对,他用当年武王伐纣观兵孟津的历史来说明荆邯主张的不可行性:
  昔武王伐殷,先观兵孟津(先在孟津检阅部队),八百诸侯不期同辞(异口同声拥护),然犹还师以待天命(然而武王认为时机还不成熟,还师以等待时机)。未闻无左右之助(从没听说过外无援助),而欲出师千里之外(而能出兵千里之外),以广封疆者也(以夺取土地,扩大地盘的)【《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
  荆邯也不示弱,反驳道:“今东帝(指刘秀)无尺土之柄,驱乌合之众,跨马陷敌,所向辄平。不亟乘时与之分功,而坐谈武王之说,是效隗嚣欲为西伯也。”意即刘秀原本什么也没有,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现在不抓紧时机与刘秀争夺天下,反而坐谈武王伐纣的历史,那是重蹈隗嚣欲为西伯的覆辙!
  平心而论,荆邯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他给公孙述出的并不是什么高招。按荆邯自己的说法,当时五分天下刘秀已有其四,陇蜀合力仅占五分之一。试想,公孙述以其不足五分之一的力量,谈何争夺天下。由于内部意见不一,公孙述始终徘徊犹豫,定不下攻守之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