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赵盾院子里那棵大槐树才变身真正的杀手:它干掉了不称职的杀手锄霓。
这个故事遭到了两千多年来无数学者的指责,已经成为如今纪实作品的重要教训和反面教材:这个不称职的杀手锄霓的内心自省和自言自语,是怎么留下来的?被谁听到了?或者那时就有了赵盾牌录音机?
这样明显的杜撰,是出自谁的手?还有就是为什么要做这样编撰,是谁需要这样的杜撰?
日期:2016-09-16 08:25:08
闲话春秋晋国赵盾弑君“刺赵”动机
晋灵公究竟有没有杀掉赵盾的动机呢?这个问题还真不太好回答。你如果要问,晋灵公与赵盾之间有没有矛盾,那可以说是肯定的。你要说矛盾已经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从晋灵公的角度来看,远远不够。左传给出的直接理由,恐怕是很难接受的。“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这几个词组,就成为晋灵公的杀人动机,是很难说服人的。
第一,在趙盾之前有士會的“驟諫”,靈公不但不“患”,還與士會聊得蠻和諧,完全是一個知書達理守規矩,而且是知錯就改的好孩子。可是,左傳只用了三個字“猶不改”,就把晋灵公面對士會“驟諫”的平和态度,“改”成了面對趙盾“驟諫”的強烈不滿并掀起了軒然大波?
第二,就算是趙盾來驟諫,我們根據晋灵公在士會面前的表現,充其量說晋灵公不願意聽從趙盾的勸諫,充其量把趙盾的話當做耳旁風,“猶不改”,也就到此为止;为什么一遇到赵盾的“骤谏”就“患”的不得了,還要因此出手殺人呢?
從邏輯上來看,左傳的寫法明顯的忽略了很多東西。左傳忽略的是什麼?
能夠讓靈公對趙盾最為痛恨的事件,不外乎如下三件事:
1君位的來歷;也是我們之前分析過的,本來這個國君的寶座屬於靈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結果愣讓趙盾一連串的狗血事件,最後還演變成了要通過趙盾來認可才能生效;這無疑是最讓靈公憤怒的事情;可是這件事發生在十多年前,“非靈公之急也”!
2赵盾与母親的關係;可能靈公聽到的風言風語中,有母親受辱的成分:堂堂國母之尊,拜倒在趙盾教下“頓首”再“頓首”,乞求趙盾;這一刻處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環境里,趙盾是如何對待穆嬴的,穆嬴是如何對待趙盾的,誰也不清楚,全憑趙盾說出來的那幾句話,估計怎麼猜測的人都有,怎麼胡說八道的人都有,這樣的八卦和狗血傳到靈公的耳朵里,儘管讓人難忍,但也是十多年前的事,同樣“非靈公之急也”。
3失政;從靈公坐上國君寶座,就一直是那樣;那時候年紀小,現在長大了一點,但還是沒有成年,至少還沒有行冠禮,還是沒長大的孩子,就算是和趙盾為政事發生了糾紛,就算是很激烈的爭論,那也沒有甚麼大不了,畢竟這種事太多了,也不太可能是“靈公之急”。
這三件事,都不過是歷史性的問題,早就發生的,並不是現在才有的。儘管晋灵公非常憤怒,并因此仇恨趙盾,但是這种仇恨只會慢慢發酵,只能繼續持久的製造雙方的不和糾紛、矛盾,而不會突然採取刺殺趙盾的過激行為。
况且,面对这三件大事,晋国大臣和赵盾一定早有准备早有预案,绝对不会让晋灵公因为这三件事就大动干戈去刺杀当朝第一大臣。
包括左传列举出来的“晉靈公不君”的三件事,彫墙,高台弹人,杀厨师,也不是針對趙盾的。
正因為沒有合適的理由,左傳才會把“宣子驟諫”和“公患之”,勉強作為靈公要殺掉趙盾的理由,放在靈公的刺殺行動之前。
找不到晋灵公杀赵盾的动机。
那么能让晋灵公急了,甚至不听任何人劝告而去动手刺杀赵盾,必然另有原因。
日期:2016-09-17 08:23:33
闲话赵盾弑君之刺赵的观念和力量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历史上晋灵公是被杀掉了,但是你却说晋灵公没有杀赵盾的动机,你不是把这个故事改成了一个巴掌也拍得响?还有,你怎么知道晋灵公就没有杀掉赵盾的动机?动机你又看不见,晋灵公也没有告诉过你?还是那句话:欲加(赵盾)之罪何患无辞?
好吧,我接受讨论动机有点儿“虚”这个指责。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假设:“晋灵公想杀掉赵盾”,他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呢?
晋灵公所处的时代,虽然还没有明确宣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这个观念却是通行规则。尤其是有明确意向的君臣关系,更是如此。
晋献公的大臣荀息,答应了晋献公要维护他儿子的君位,结果因为没有实现他对国君的承诺,选择自杀身亡;
城濮之战的主要指挥者大将先轸,因为自己大怒的时候对晋襄公一个失礼举动,在战斗胜利结束之时,卸去甲胄只身陷入敌阵,“自讨”认罪伏法。
晋惠公的拥立大臣里克,只因为晋惠公担心他势力过大,背信弃义要他自杀,里克只好乖乖自杀。
到了晋灵公这里,他想杀赵盾,为什么不采取通行做法,“赐死”赵盾?又或者为什么不像后来灭族先毂、灭族赵氏那样,让群臣围攻赵盾?
晋灵公想要杀赵盾,为什么这么费劲?晋灵公完全可以要赵盾自杀谢罪啊!如果靈公真的想要趙盾死,他為什麼不在朝堂上宣佈出來?一句话的事儿。
当时君臣之间的观念,为什么在这里行不通了?因为赵盾与晋灵公的君臣关系发生了颠倒。只有这样解释才能说明一个巴掌的问题吧?况且君臣关系发生了颠倒,这巴掌还是要拍向赵盾!
左传说,晋灵公两次刺赵,采取的是暗杀和偷袭方式。
我們都知道,政治上的敵對雙方如果力量均衡,那麼什麼手段都是可以使用的,無論是正面進攻,還是陰衷幱嫞约芭P底間諜、刺殺暗害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如果政治對手的力量不均衡,那麼強勢一方則盡可能使用正面手段,盡可能堂堂正正的去摧毀對手,而不願意使用鼠竊狗偷的暗殺手段;只有弱势一方在無可奈何之際,才会使用刺杀、暗杀手段來對付政治對手。历史上的暗杀,无不如此。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晋靈公在与趙盾對陣的时候,属于弱勢一方。
力量既然不如对方,为什么还要主动挑事儿行刺赵盾?
一個堂堂國君,要殺一個臣子,竟然動用下三濫的鼠竊狗偷做法,還三番五次的失手,真的需要如此大費周章吗?
還有,在趙盾逃亡之後,到晋灵公被杀身亡,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段里,晉靈公为什么不去完成他两次要干没干成的事:為何不在全晋国下達追殺令?為何不宣佈趙盾為亂臣僮樱巳说枚D之可也?
这究竟是晋灵公的失策,还是晋灵公根本就没打算杀掉赵盾?或者换句话说,刺赵,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甚至,刺赵不过是赵盾主动刺激晋灵公导演出来的一出戏?
读者(@nyjispj) 提出来,晋灵公何必着急,一个耗字,就赢了。时间是晋灵公最大的优势,为什么晋灵公不懂得这个优势?没有人指点他一下?这些大臣全都跟赵盾是铁杆,全都不顾君臣之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