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牟其中惋惜,为苍生太息。
或跃在渊,蛰伏待变,身负雄才大略,须随时势沉浮,他日风云突变,方可飞龙在天。
日期:2016-09-28 07:22:09
闲话春秋晋国赵盾弑君之重建晋国公族
如果说赵盾发轫的六卿世袭制度,仅仅照顾了几个大家族,对君权的威胁还不足够的话,那么重建晋国的公族制度,则是赵盾为了拉拢晋国所有贵族的努力。重建晋国公族制度,惠及了晋国所有贵族,这个制度同样是为了控制君权、剥夺君权而设立的,同样是赵盾不臣之心的体现。
公族在春秋时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它有四层意思:首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春秋各国每一代国君的同母兄弟或者同父异母兄弟;其次还可以理解成针对同父异母兄弟的“余子”和“公行”而言的“公族”;3是指管理这些人的机构,4是这个机构的主官。
之前我们讨论过晋国历史的特殊性:晋文侯仇和他的兄弟成师,由于名字的不同引发的野心导致了一场67年的内战,结果嫡长子一系仇的一系被屠戮殆尽;成师的后代到晋武公完成了晋国统一。晋武公传位晋献公,晋献公为了防止祖先惨剧发生,防止自己的后代再被篡权,竟然将成师的子孙“桓庄之族”一鼓聚歼!
然并卵!此时晋献公发现,自己的孩子们已经也开始摩拳擦掌争夺君权,迫不得已晋献公不得不将他们统统驱逐,这就形成了晋国规矩。于是,晋惠公和晋文公回国之后,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留下太子,其他公子送出国外。这导致了晋国与春秋各国的不同:晋国没有公族。
晋文公除了公子驩留在国内,其他的孩子都被安置到国外:他与季隗所生的伯鯈叔刘,“应狄人之请”被留在北方荒漠;他与四夫人杜祁所生的公子雍被留在秦国;他与辰嬴所生的公子乐,被留在陈国;晋文公与周女所生的公子黑臀,也被留在洛邑。
国君总是需要帮手的。春秋各国的公族制度,实际上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君臣制度,这些公族基本上把持了国君以下的职务,形成了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统治集团。但是晋国情况发生如上面所说的变化,国君孤身一人,就必须建立新的规则。
晋文公流浪期间,与自己的谋臣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因而一再表示,要与他们有福同享;除了极个别的比如介子推,晋文公还是遵守自给的承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国君以外的权势集团,所谓“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国语晋语:文公修内政纳襄王》
在没有自己的兄弟和叔伯扶持的晋国,国军也非常需要这些异姓贵族来维持国家政权的运转,这就是六卿制度出现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赵盾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必须让异姓贵族能够在晋国生根,形成盘根错节的实力,这样才能更加有力保护异姓贵族的利益,同时继续约束和压迫君权。于是他在晋成公回国之际,提出要重建晋国公族制度,继续扩张他的不臣之心。
赵盾这样做,显然从赵衰的经验中获得不少启发。赵衰通过举荐和谦虚,与各大家族保持了友好关系和良性互动;赵盾也试图通过为异姓贵族谋取利益的方式获得支持。
“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余子亦为余子,其庶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左传宣公二年》
晋成公也得按照献、惠、怀、文、襄、灵的规矩办事,除了公子據,如有其它公子都要留在国外,而且晋成公回国完全是赵盾的功劳,晋成公似乎是凭空捡到了一个从天而降的大钱夹子,这个时候让他给帮助捡钱包的臣子们发点福利,他哪里会不愿意?
于是赵盾的请求获得“批准”,于是晋国重新设立了公族机构,重新任命了公族大夫,把六卿子弟的嫡子作为“公族”,不但要封官,还要给封地。六卿嫡子们的兄弟,归“余子”这个机构管理;六卿的小老婆所生的孩子,归“公行”这个机构管理。
赵盾趁机替自己的兄弟赵括争取到“公族大夫”的职务,理由很奇葩:
“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左传宣公二年》
只是因为你的后母把你接回晋国这件事,你后母的爱子就可以当高官?葫芦僧判葫芦案,晋成公对这样的奇葩推荐理由似乎并不觉得有质疑的需要,就准了。
赵盾这时候很谦虚,让赵括当了公族大夫之后,又把嫡长子地位让出去,确认自己的身份,只是“余子”。不仅赵氏家族重新回到了赵衰和赵姬的所生的赵括手里,就连所有晋国异姓贵族的嫡子,统统由赵括统领。赵盾则为自己安置了统管各家族“余子”的职务。
左传云:“自是晋始有公族”。然而此公族非彼公族,早已是狸猫换太子了。
日期:2016-09-29 04:20:43
闲话赵盾弑君之重建公族2
晋国公族这一制度的重建,不但继续确保了不准晋国国君的兒子們回国,同时还极大的扩展了各大異姓家族的权力范围,他们堂而皇之以公族身份登上朝堂,事无巨细广泛介入了晋国的政事;自从赵盾的公族建立以来,就开始了各大家族全面接管晋国的脚步,晋国因此走上了一条与中原各国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春秋等级制度森严,血缘关系第一的时代里,异姓贵族享受公族待遇,除了晋国再无别的诸侯国。
以鲁国为例:鲁桓公自己本事不大,老婆还给他戴了一顶绿油油的高帽子,但是善生佳儿:他三个儿子都很能干,而且逐渐把持了鲁国,于是他們及他們的後人被称为“三桓”。“三桓”始终与国君共天下,這是魯國的政權模式;郑国自郑穆公以后,他的兒子們也形成了“七穆”控制朝政的格局,七穆的后代也一样,和郑国国君共同维持郑国朝政。
楚国和齐国虽然没有形成“三桓”“七穆”那样明显的公族分享国家政权的状况,但是公族参与朝政逐渐成尾大不掉之势甚至篡权,则是经常发生和不可避免的。
换句话说,不管异姓贵族能不能变身公族,在这个时代,君权受到公族威胁,这是不变的主旋律。晋国赵盾的做法,不过是主旋律的变通。
左传鲁成公十八年记录:“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说得很清楚,晋国公族大夫就是来培训卿族子弟的。
各大家族对赵盾的这个贡献,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赵盾把握了公族和余子这两个官职,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将各大家族控制在手,一是培训教育贵族子弟,二是通过操控控制贵族子弟作为人质。
但是從整體而言,趙盾脅迫成公送出的这个大礼包,对于晋国贵族集团来说,那是太贵重了!
首先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在那个时代非同小可。由于是世袭,有了这一层身份的保证,相当于世世代代都属于公族,都是贵族里的贵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