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1-04 07:33:27
话里有话
我们已经看到了后果,士会辞职了,只是因为郤克的愤怒秀。
士会从公元前634年出山以来,几经沉浮,先是因为城濮大战之后遭人暗算,被雪藏了十年之久;紧接着站在赵盾阵营里,却被派去迎接公子雍,结果一去又是N年;直到诸浮会议,才被晋国接了回来,才在赵盾的手下开始了正式工作;他劝说晋灵公的语言,流传千古;然后在经历郤缺和荀林父两朝,尤其在荀林父的邲之战中,保全了上军,在大败之中立下辉煌功绩;又陪着荀林父在伐狄之战中再立新功,这才站在了执政大臣的位置上,出任了中军将。
相比前任荀林父,士会实至名归。于是,士会上任,上至周天子晋景公,下至晋国群盗,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对士会表达了他出任中军将的欣赏和拥护。
士会亦不负众望,在短短的执政任期内,扫荡赤狄残余,接受周天子“黻冕”册封,平定王室,讲求执秩之法,制定联齐抗楚战略,召集断道之盟,派出郤克联络齐国,一排重整河山的架势。
士会出山,正值楚證hong王垂垂老矣,楚国霸权面临严重危机;值此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的良机,换作任何人,都不可能把这一切拱手相让,“千年等一回”;不要忘记士会的年龄,他应该和荀林父不相上下,这是他人生的最后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搏?以士会的阅历和智慧,怎么会对这一切认识不清?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他就是这样退了,连急流勇退都说不上,宏图尚未展开,他就退了,而且很不负责任的把一个国家的大政方针交给了愤怒满腔的郤克,开创了与士会极为不相称、极其不负责的行为,默许了郤克牺牲国家大政方针,放弃联齐抗楚战略,打算用国家的力量为自己复仇的一系列倒行逆施。
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士会只留下两句话,这两句话是对自己的儿子说的:
“范武子退自朝,曰:‘燮乎,吾闻之,干人之怒,必获毒焉。夫郤子之怒甚矣,不逞于齐,必发诸晋国。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无以内易外也。尔勉从二三子,以承君命,唯敬’。乃老。”《国语晋语五》
“范武子将老,召文子曰:“燮乎!吾闻之,喜怒以类者鲜,易者实多。《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之喜怒,以已乱也。弗已者,必益之。郤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乎?不然,余惧其益之也。余将老,使郤子逞其志,庶有豸乎?尔従二三子唯敬。”乃请老,”《左传宣公十七年》
绝了,古今中外,再也不会找到这样的辞职理由。同样,除了郤克,任何人也不会有机会再依靠发泄愤怒获得这种升官机会。
但是左传和国语分别详细记录了此事,而且用语和意思相差不多,这说明这件让任何人都难以理解的事是真的!
按照很多人的理解,这段话不过是告诫儿子如何处理人关系的一番話,但是这是在家里对儿子说的话,又怎么会弄到满城风雨人人皆知?
除非是是士会有意为之。
如果是士会有意为之,他想通过这段话传达什么意思?然而这段话是左传中相对来说比较难以理解的。
“不逞于齐,必发诸晋国”;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发诸晋国”?
“ 无以内易外也”;不能把内外混淆?不能牺牲内部?
“ 郤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乎?不然,余惧其益之也。”
这些模棱两可的确定性不那么明显的语言,究竟暗示着什么?
士会与郤缺是一代人,郤克是晚辈;按说再等等,士会也可能在两三年后正式移交给郤克,何必此时逼人太甚?郤克经父亲苦心安排,也已经走到了赵朔前面,马上就能够得到中军将的宝座,他有必要如此急迫吗?
或者郤克的愤怒不仅仅是对齐倾公和齐国,而是有相当的愤怒是是针对士会的?
所以士会才特地警告儿子,“从二三子唯敬”?郤克对士会有强烈不满,所以士会担心自己退下来以后,儿子很可能因此和郤克产生矛盾,必须提前告诫儿子士燮?
二十多年后,赵朔之子赵武和叔向同游,面对晋国众多精彩传奇人物,赵文子自问自答:“若死者可起,吾谁与归?”“唯范武子,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追,不阿而退。”
经历过浴火重生,凤凰涅磐之后的赵武,为何如此怀念士会?
无论如何,此时郤克抓住受辱事件不放,反复持续做“愤怒秀”,从士会手中夺走了中军将,在不到十年时间里,郤氏家族两任中军将,并藉此机会培育出了荀赵之外的第三个晋国大家族。
回到我们的推测,如果郤缺和荀林父移交之际曾今有过针对赵氏的结盟秘密,则郤克至始至终都是知情人。士会话里有话,确有难言之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