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爽晚清》
第25节

作者: 凤城杜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17 09:35:09
  十三、三元里的汉奸和义民
  3
  在鸦片战争时期,广州城北四里多地有个村子叫三元里。当清军被英军收拾得灰头土脸的时候,三元里附近的民众却奋起反抗,创造了大败英军的传奇。
  一直以来,三元里民众抗英的事迹广为传颂,它就如同某些人的G点,每撩拨一下,都令他们亢奋不已,高丨潮丨迭起。
  但是读史以来,杜哥发现,历史总有一些奇特的矛盾之处。在鸦片战争时期,广州民众并没有和官府同仇敌忾,齐心协力,反而出现了许多为“夷人”提供后勤,刺探情报、引路,甚至直接参与作战的汉奸。据《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中记载,仅三元里一地,搜出援助英夷的汉奸1200名。在这样一个汉奸凑堆的地方,竟然数千民众自发抗击英军的三元里抗英事件。这岂不是令人惊异的矛盾之处?历史为何总是如此诡吊?

  还是追根溯源,看看三元里抗英的过程,从中查找一些端倪吧。
  据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考证,三元里抗英的直接原因有三:
  一是英军开棺曝骨。英方资料也证实确有此事。广州停战后,一部分英军进入城北双山寺。该寺暂存着许多客死的外地人的棺材,准备将来护送归葬。英军处于好奇,打开棺木,观看尸体。此举在中国民众看来,是对逝者的极大不敬,是禽兽行径,其自然就引起民众激愤。后来在流传中,讹传为开棺戮尸、发掘坟墓等。民众的激愤也在讹传中不断发酵。
  二是英军劫掠财物。英军在异国作战,给养不足。在此情况下,征发(强买)、劫掠的事情肯定时常发生。
  三是调戏、**妇女。中方因为顾及受害人名誉,隐去姓名、时间、情节,只是含混记载。英方后来也承认其印度籍士兵在三元里附近有**行为。三元里村民韦绍光之妻李喜被英军“恣意调戏”更是民间普遍的说法。
  李喜被调戏更是引发三元里抗英事件直接原因中最直接者。
  1841年5月29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九),一股英军窜入三元里,对村妇李喜恣意调戏。当地民众基于义愤,打死调戏者数名,其余英军仓皇逃走。三元里民众料定英军一定会报复,于是他们在三元里古庙集合,商议对策。与会民众商定,联合附近一百多乡里的群众,以三元里古庙三星旗为令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一起抗击英军。
  5月30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三元里附近一百多乡里民众数千人手持锄头、铁锹、木棍、刀矛、石锤、鸟枪等武器,一起围攻英军占据的四方炮台。此后,附近团练也赶来助阵。见民众、团练装备简陋,英军陆军司令郭富(又译为卧乌古)亲自带兵出击。

  民众、团练鸣锣击鼓、且战且退,诱使英军至牛栏冈丘陵地带。埋伏于此的民众、团练四面合围,和英军展开激战。当时大雨倾盆,英军装备的燧发枪受雨不能发射。民众、团练趁机和英军肉搏,击毙英军数名。英军派出两个水兵连,带着“丨雷丨管枪”(不怕雨天)前来增援。被围困两个多小时后,英军突破包围,狼狈撤退到四方炮台。三元里民众、团练紧追不舍,再次包围四方炮台。
  5月31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一),英方扬言要作废停战协议,并将进攻广州城。奕山是绝对不敢再和英军打仗的,他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又是可怜的余知府)出面,解散三元里的义军。
  三元里的义军成分复杂,有附近乡民、打石和丝织的工人;有士绅发动的社学;有民间组建的团练;有官方募集的水勇;有藏匿民间反清复明的秘密会党等等。知府余保纯以议和已成,不可擅自为战为由,要求义军解散。
  知府余保纯代表官府出面,要义军解散,该干嘛就干嘛去。这时候义军中各个阶层的反应和表现就大不相同了。士绅们最先退却,因为他们和官府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果不听知府的话,不给知府面子,那以后就别在广州官场上混了。这时候和知府大人保持一致,才是最大的政治成熟。
  水勇、团练也有半官方的身份,知府大人的话也得听。水勇由官府招募的,领着官府的银子。团练是在官府的政策和物质支持下,办起来的,离开看官府,压根就存在不了。所以,他们虽然心里不愿意,但也是乖乖地散去了。
  再剩下的就是比较纯粹的屌丝,他们是普通的乡民和工人。这些和官府关系最远,完全可以不尿知府大人。但是,没了士绅领头,没有水勇团练配合,他们的就实力有限且孤立无援。最后,他们只好在骂骂咧咧中陆续散去。
  三元里人民燃起的怒火,爆发出的反抗力量,就被广州知府余保纯三言两语,消弭得一干二净了。大清官府,对付洋人不行,收拾起老百姓,那是绰绰有余的。
  至此,三元里抗英结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