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历史智慧,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第15节作者:
廖正华
当时,曾国藩是真心想要戒断烟瘾的。然而,戒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每当背书背到非常困乏的时候,曾国藩不由地又想起了烟。内心经过一番残酷的斗争之后,曾国藩的欲望还是战胜了理智,他又开始吞云吐雾起来。
这时候的曾国藩,“勉强”功夫还是不够。之后的几年,曾国藩一直处在戒烟与抽烟的矛盾之中。这也是我们常人在修身过程中经常遭遇的状况。
终于有一天,曾国藩在又一次吞云吐雾之后,怀着对自己没有恒心的万般厌恶,下定决心戒烟。第二天,曾国藩又狠下心来,将所有的烟具全部毁掉,把所有的烟叶子全部倒掉。这一次,他是动真格的了。自此以后,曾国藩再也没有抽过烟,直到去世。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戒掉烟,靠的就是“勉强”二字。要想在修身方面有所进步,对自己一定要狠。下不了狠心,勉强不了自己,是不会有进步的。
日期:2016-11-04 22:05:57
曾国藩的智慧:事情成功,天意居半,人事居半
曾国藩认为,一个朝代在开创的时候,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天意,人事几乎不起作用,但当一个朝代处于衰败之中,需要再度奋起的时候,能否成功,天意和人事各起一半的作用。
很显然,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后一种情况。按照曾国藩的理论,他的成功就应该是天意和人事各起一半作用。纵观曾国藩一生,这一看法基本上是可靠的。
天意在曾国藩的成功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大的天意就是爆发了一场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太平天国,曾国藩会一直当京官,官居一品,甚至当个大学士,都是有可能的。但是,绝对不会对历史产生特别巨大的影响。
有关天意的其他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1861年对曾国藩的崛起怀有极大戒心的咸丰逝世,过后不久湘军的重要统帅胡林翼也过世了。这两件事合在一起,就造成了清廷将东南半壁江山交付给曾国藩打理这么一个局面。
假如咸丰不早逝,曾国藩会得到重用,但不会像后来那样东南半壁,一柱撑起。假如胡林翼不早逝,胡、曾联手消灭太平天国,曾国藩的地位就不会那么突出。清廷很可能不会封两个一等侯。曾国藩连侯爵也捞不到,并不是不可能。
在曾国藩成功的历程中,人事也很重要。说到人事,我想强调的是曾国藩的战略眼光。曾国藩临阵指挥的能力很差,但战略眼光,高出当时的所有英雄豪杰。
最能体现曾国藩战略眼光的是水师建设。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湘军水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早提议建水师的虽然不是曾国藩,但克服许多困难,将之付诸行动,并且不练好水师决不出兵的,是曾国藩。
曾国藩的战略眼光,还体现在顺江而下、高屋建瓴消灭太平天国这一策略上。在江西很被动的时候,曾国藩敢于派出罗泽南去上游的武汉,这就是高屋建瓴。后期,清廷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要他去下游的苏州,曾国藩不从命,坚决打上游的安庆。这些都是这一策略的体现。
任何一个事业要成功,天意和人谋都不可或缺。天意是我们不能左右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尽力了,即使失败了,也不要怨天尤人。曾国藩说,不要和天地斗巧。命中注定,不必计较。
日期:2016-11-05 18:12:04
曾国藩的智慧:人不能没有刚强之气
曾国藩说:“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刚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屈辱面前不逞匹夫之勇,是曾国藩定义君子的重要方面。
曾国藩认为:“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人,能够明白事理,讨论事情的时候,一定会有伟大的论调。”
曾国藩又说:“一个没有阳刚之气的人,却能有超乎常人的品德和成就,那是不可能的。有志向的君子,应当修养自己的阳刚之气。”
为了说明刚强的重要性,曾国藩举了西汉开国功臣樊哙的例子。曾国藩认为,在三件事情上体现了樊哙的刚强。
第一件事情,是在鸿门宴上,排闼而入,拔剑割彘,威名赫赫的项羽都对他刮目相看。在那样的大场面,不慌张,敢于表现,这是大勇。
第二件事情,刘邦初入咸阳,见到财物、美女,准备待在咸阳享受了。樊哙进谏说,秦朝就是因为这些东西而亡的,主公还想重蹈覆辙吗?刘邦一听,赶紧回到军中。
第三件事情,刘邦生了点小病,躺在深宫之中不见大臣。谁也不敢进谏,只有樊哙闯进去说,当年秦二世深居宫中不理事,就被赵高架空了,导致亡国,陛下想重蹈覆辙吗?刘邦一听,马上就起身了。
虽说樊哙是刘邦的好朋友兼妹夫,战功赫赫,进谏刘邦危险性相对较小,但他作为武夫,能有清醒的头脑,准确的判断,又有极大的勇气敢于挺身而出,这种大勇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
虽然曾国藩只说了这三件事,但我还想说另一件事。我觉得这一件事体现了樊哙身上的另一种刚强。
在另一位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前来他家做客的时候,樊哙是跪着迎接的。樊哙的功劳虽然比不上韩信,但他跟随刘邦比韩信早很多,且是刘邦的妹夫,论地位,是不比韩信低的。但他却给韩信下跪。
这说明樊哙是个很谦卑的人。这种性格在一个武夫身上体现,不简单。这种看上去懦弱的表现,正是最大的刚强。他被曾国藩推崇,是当之无愧的。
日期:2016-11-06 21:04:06
曾国藩的智慧:常怀不称职之心
曾国藩说:“常存愧不称职之心,则其过必鲜。”做事的时候,常常想着自己的能力达不到要求,就会产生一种警惧感,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小心翼翼地做事,这样一来,犯错的可能性就会很小。
身在职场的我们,往往会犯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对于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朋友来说,更是如此。
老板叮嘱一个事,想都不想就回答:“这个没问题,没问题!”同事觉得要小心行事,你却说:“这个没事,用不着那么谨慎!”结果,果然就出问题了。对自己的经验、能力太过自信,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
另一个错误,就是把老板、同事看得太低。总觉得自己是很牛逼的,而老板、同事什么都不懂。这样,离失败就很近了。
真正成功的老板是领导、管理的高手。他很可能对你所做的事情了解不多,但这不意味着他比你弱。如果你因为老板不懂你所做的事就产生轻视的看法,那你不可能被老板信任。
刘邦运筹帷幄不如张良,保障后勤不如萧何,决胜千里不如韩信,却能当老大,就是因为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领导、管理能力都不如他。韩信觉得自己打仗厉害,看不起刘邦,结果就不得善终。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前车之鉴。
把同事看得过低,则是更普遍的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人的本性都是容易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