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历史智慧,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第31节

作者: 廖正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29 21:06:49
  曾国藩的智慧:君子遁世不闷
  《周易》上说:“君子遁世不闷。”当时局对自己非常不利的时候,君子会选择逃脱世俗,隐居起来。即使被迫隐居,君子也不会闷闷不乐。
  在君子看来,权势都是过眼烟云,他们不在乎。即便失去,也不会觉得伤心。正是这种得不足喜、失不足忧的心态,使得他们实现了真正的逍遥游。
  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终于实现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梦想。帮助他成就霸业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文种,一个是范蠡。
  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找到文种,对他说:“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权臣,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越王这个人,疑心很重,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咱们还是一起辞官归隐吧!”
  文种觉得范蠡说的虽有道理,但让他放弃刚刚到手的权势,他不愿意。他认为自己忠心耿耿辅佐了越王几十年,即便越王对他有所怀疑,也不会下狠手。所以,他没有听从范蠡的建议,继续留在朝中为官。
  与文种不同,范蠡对于辛苦几十年才拿到手的权势,并无眷恋。他想,与其继续战战兢兢地做官,随时担心脑袋被砍,还不如舍弃权势,辞官归隐。
  范蠡离开朝廷后,与娇妻西施泛舟西湖,后来又靠做生意赚了大钱,成了人人羡慕的大富翁。虽然没了权势,但范蠡生活得很幸福。这就是“君子遁世不闷。”

  急流勇退的范蠡收获了幸福,贪恋权势的文种却上了断头台。不出范蠡所料,灭吴后不久,越王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处决了文种。
  范蠡的成功与文种的失败告诉我们:君子要善于判断形势,当进则进,当隐则隐。当隐的时候不隐,将有杀身之祸。
  熟读史书的曾国藩很明白这个道理。拿下南京,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后,他就让曾国荃回家休息。曾国荃这个人,功名心很重,曾国藩就劝他将心态放平和些,好好在家里休养。曾国藩要曾国荃做到的,其实就是“君子遁世不闷”。
  曾国荃是明隐,曾国藩自己则是暗隐。他把赖以成功的湘军裁撤了。他并不因此感到痛苦,反而觉得是一种解脱。去掉权势,得到的是快乐。
  日期:2016-12-30 17:42:58
  《周易》中说:“君子反身修德。”君子与人发生矛盾,首先要做的是反省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归咎他人。这是促使自己进步、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曾国藩刚带兵的那几年,对于地方官场的生存法则不是很明了,因此得罪了很多人,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在长沙的时候,因为越权,曾国藩得罪了湖南省的司道大员,又因为强迫绿营和乡勇一起训练,得罪了绿营官兵。他们联手对付曾国藩,最终迫使曾国藩逃离长沙,前往衡州练兵。
  在江西的时候,曾国藩又和时任江西巡抚陈启迈闹翻了。陈启迈处处为难曾国藩,加剧了曾国藩的失败。

  后来,曾国藩不等朝廷批复就匆忙回家守孝。左宗棠身为曾国藩的挚友,不仅没有理解他,还联合长沙城内的司道大员,对曾国藩肆意攻击。
  发生这么多不愉快之后,曾国藩不得不思索其中的原因。他认为,虽然这些矛盾的产生不全是自己的错,但目前,改变别人是不可能的,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解决问题。
  一个难以融入环境的人,当他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只能改变自己。曾国藩深知这个道理。他开始反省,并且切切实实地改变。当他复出领兵的时候,他的为人处世风格,与之前相比,有了根本改变。
  他不仅主动拜访左宗棠,寻求关系好转,还拜访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江西巡抚耆龄,表达善意,就连普通的县级官员,曾国藩都倾力结交。一时间,曾国藩成了官场最受欢迎的人物。
  正因为有这个基础,后来左宗棠、胡林翼,乃至官文,才会积极地为曾国藩谋取督抚实权。日后清廷重用曾国藩,与左宗棠、胡林翼、官文的这些努力,有很大的关联。
  这就是反身修德,最终获取成功的典型例子。我们应该以曾国藩为榜样,反省自身的毛病,修养自己的德行,为成功奠基。
  日期:2016-12-31 19:26:10
  曾国藩的智慧:外困内修,走向成功
  儒家认为,人的处境,有外时空和内时空之分。外时空,指的是钱财、名声、权势。这些都是世俗社会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内时空,指的是内心的修炼。

  孔子说“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不懂得生命原理的人,只知道有外时空的存在,所以只能在外时空的各种限制中挣扎,从一个困境中走出,又迎来下一个困境,至死方休。
  面对外时空的限制,正确的做法是回归内心,加强内心的修养。只要内心足够强大,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外时空的限制,对于坚强者来说,永远不是坏事,反而是逼迫他加强内心修养的重要推动力。
  曾国藩兵败江西的时候,就在外时空上受到了严重限制。首先是钱财。江西司道大员不愿供养湘军,因此湘军军饷常常没有着落。其次是名声。打了一连窜败仗,名声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最后是权势。朝廷始终不给曾国藩督抚实权,曾国藩只能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带兵打仗,无法压制那些与他作对的司道大员。这是曾国藩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起初,曾国藩面对外时空的限制,也和常人一样,只想在外时空上加以解决,结果事情越变越糟。回到家中守丧的曾国藩甚至因此得了重病。
  曾国藩这样子做,是无法走出外时空的限制的。给他治病的曹镜初医生,深知曾国藩患的是心病,药物对他来说,是没有用的。于是,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道德经》,递到曾国藩的手中,对他说:“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
  曾国藩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直陷在外时空当中,不可自拔,完全忘记了内心的修炼。只有加强内心修养,看淡各种屈辱、困难,才能度过这一番劫难。
  自此以后,曾国藩的内心不再痛苦,他也不再埋怨给他造成巨大困扰的朝廷、江西司道大员、左宗棠等,而是以豁达的心胸承受这一切。当他的内心足够强大的时候,再没有任何外时空的限制可以击败他。他最终的成功,也就是必然的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