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出鬼没”的世界》
第13节

作者: 横刀立马回首望
收藏本书TXT下载
  茅山宗主要传承了《上清大洞真经》,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偶尔出现的所谓茅山法门,多见于附道外道的民间巫术。时至今日,茅山道士多是以捉鬼降妖而名闻于世的,殊不知茅山宗的教义精华却跟这些毫无瓜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名声,一则是后世弟子为了骗吃骗喝而愚弄乡民所致,二则是那些无知信徒们夸大其词以讹传讹造成的结果。
  香港演员林正英的僵尸系列电影,将茅山术的关注推到了新的巅峰,可以说林正英先生是茅山道士的推广人和宣传人。茅山道士很有名,但一提起来,名声并不太好,好像有那么一点江湖骗子的味道。现在许多电影电视剧中,常见到茅山道士蓄着胡须、裹着腿、穿着大襟大袖的道袍,使用灵符咒语擒妖捉怪,看似神通广大得很。
  而鬼神崇拜、神仙信仰与方术及古代哲学,确是道教前史上的主要思想内涵。道士所从事的活动内容十分庞杂,有坛蘸、布道、符箓、禁咒、占卜、祈雨、圆梦、躯疫、祀神等。布起道来好像玄机无限,显得十分深奥莫测,让人摸不着边际。
  鬼神之说在世间由来已久,近代更有诸多例证表明其并非无稽之谈。道家的方术有法、术两种,其中道术中的符、咒、灵图、降妖、摄魂等,指的就是降妖捉鬼、渡世救人的一些方法。但其最终却是要借此达到修行的目的,而绝非是以降妖捉鬼为已任。
  茅山道士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可以娶妻生子。道教分为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系统,茅山宗是正一道符箓派。全真派的道士出家,在宫观内过丛林生活,不食荤,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主张性命双修,以修真养性为正道。正一派道士一般有家室,不忌荤,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比如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等。
  由于清帝宠信佛教密宗,道家的传承在此时期受到了执政者的极力排斥。尤其自清以后,近代科学的兴起,更是让道家的发展走上了绝境。道门子弟也大都由此沉沦,以至真正的道士越来越少,反而那些假道士、真神棍们却越发的猖獗起来,整天里只知装神弄鬼骗人钱财。
  日期:2017-12-20 16:58:03
  【茅山宗的密显之争】
  茅山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茅山宗从南朝梁至北宋,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南宋以后逐渐衰微,但仍传承不绝,且时有高道名于世。

  自清以后,道教受到了执政者的极力排斥,遂致茅山多流派的萌生,但茅山宗的《上清大洞真经》一直传承至今,以茅山显宗著称。茅山宗共有嗣法宗师四十五代,第一代称太师,第二代称玄师,第三代称真师,其后各代皆称宗师。
  清末时期,茅山显宗与密宗的正统道门之争逐渐显出端倪,显宗秉承《上清大洞真经》,以思神、炼丹、诵经为主,而密宗以修持秘术、玉符、古咒隐世不出。
  为何时至今日真正的道士越来越少,反而那些假道士真神棍们却越发的猖獗起来,把个好端端的茅山宗弄得面目全非,以至于世人对茅山道术的误会加深,追溯寻源逃脱不开神秘且富含传奇色彩的密显之争。
  日期:2017-12-21 21:06:49

  【遣神役鬼得有证】
  提到茅山道士,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影视作品里降妖除魔的高人形象,或者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给人相命的方士形象。但你是否知道,现实当中可不是谁都能成为茅山道士的,茅山派传人内部也有严格的等级,现在就来了解一二。
  要了解茅山道士,首先就要知道一个词——“授箓”。所谓箓,又称道箓、法,是一种记载神吏神将名箓的文书。按道教中正一派的观点,道士只有在获得了“箓”之后,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职,也才具有了差遣一定数量护身神兵的权力,因而才能斩妖除邪、救济困厄,未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
  从法术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授箓”,更像是一个给被授予者(道教内称为“箓生”)颁发通行神界的职务证书的过程。而从道教组织本身而言,授予某人道箓,意味着正式接纳他为本派弟子;被授予某一箓,则表示该人已经正式皈依道门,也标志着他在道派中处于什么地位。实际上,授箓与授符联系在一起,所以泛称为授符箓。
  而按照授箓仪轨的标准参考资料《天坛玉格》的规定,授箓有5个等级:
  初次授箓:授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简称“都功箓”,要求通晓《早晚功课经》,诵读《老子道德经》、《度人经》,属六、七品职衔。
  第二次加箓: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简称“盟威箓”,要求通晓正一诸经,属四、五品职衔。
  第三次加箓: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简称“五雷箓”,要求通晓《上清经》,属三品职衔。

  第四次加箓:加升《上清三洞经箓》,简称“三洞五雷箓”,要求通晓《三洞经》,属正二品职衔。
  第五次加箓:晋升《上清大洞经箓》,简称“上清箓”,要求通览藏经,属正一品职衔,通常只授给天师真人,不外授。
  具体而言,“要求晋级升授者,须凭道功德行依阶加升。都功升盟威须满三年;盟威升五雷经箓须八年;五雷升三洞五雷须十二年;若无功德不得升迁,若功德超群或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指济世度人、度己利人、行善积德等方面)可破格升授。无功无德者,妄欲升迁,反遭天遣。”
  日期:2017-12-21 21:08:17
  【符箓:威力巨大,施法必备】
  符箓,亦称“符字”、“墨箓”和“丹书”,符箓之术是道教正一道的主要修习方术,其起源于巫觋,始见于东汉,到宋元时的符箓三宗(也即所谓“三山符箓”)为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龙虎山天师道。
  符箓术的思想基础是鬼神信仰,是修道者与上天(灵界)对话的媒介和渠道。我国古代道教在长期传习符箓术的过程中,创造了纷繁的符箓道法,造作了众多的符书,所创符箓难以数计,符箓样式千奇百怪。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类:
  (一)复文。多数由二个以上小字组合而成,少数由多道横竖曲扭的笔画组合成形,主要见于《太平经》。

  (二)云篆。据说是天神显现的天书,实即模仿天空云气变幻形状或古篆籀体而造作的符箓,主要见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三)灵符。宝符,由更为繁复的圈点线条构成的图形。
  (四)符图。由天神形象与符文结为一体的符箓,这类符箓也很多,在古墓葬发掘中亦曾发现过这类符箓。
  道教符箓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者,即将丹书符箓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箓缄封令病人佩带;有用于驱鬼镇邪者,或佩带身上,或贴于寝门上;还有将符箓用于救灾止害者,或将符箓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

  至于道士作斋醮法事,更离不开符箓,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炼度亡魂。整个坛场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箓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