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历史智慧,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第41节

作者: 廖正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身边的那些暂时落魄,看起来毫无出息的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时来运转,突然发迹。所以,对身边的“小人物”,你不要表露出鄙夷的姿态。兴许以后,你还得靠他呢!平时多留一条路,到困难时就不会走投无路!
  日期:2017-02-01 20:58:34
  做人谦虚是一种智慧
  谦虚谨慎不仅是成功的要素,它还与内心的平静紧密相连。内心的平静是做人的一种高度。我们越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平静。这样,就容易引起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支持。
  曾国藩非常强调谦虚谨慎的重要性。他的结拜兄弟郭嵩焘对此有经典评论。郭嵩焘说:“自古以来,人才只有两种,一种是狂傲的,一种是谦虚的。曾文正公,属于后者。”
  我们读《曾国藩全集》,随处都可以看到曾国藩对夸夸其谈、行为不羁、胆大妄为的狂傲型人才的不满,也经常可以看到曾国藩对性情淡泊、言语谨慎、举止收敛、有所不为的谦退型人才的欣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錱和李续宾。这两人都是罗泽南的弟子,性格却截然相反。王錱性情奔放,夸夸其谈,傲气十足。李续宾性情沉稳,言行谦虚谨慎。曾国藩喜欢李续宾的谦退,讨厌王錱的狂傲。
  曾国藩说:“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也。”在书信、日记中,曾国藩反复强调谦虚谨慎的可贵,告诫家人、部将不要沾染傲气。
  曾国藩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种种人生哲学,包括谦谨、敬恕、厚道、安详、平实、主静、恬淡等等,都包含了谦虚谨慎的成分在里面。
  民国学者龙梦孙在给《曾文正公学案》作序时说:“曾文正公认为世间的道理博大精深,他只知道小部分,所以不敢自以为是。他待人接物,小心翼翼,不敢怠慢任何一个人。他为朝廷效力,兢兢业业,不敢疏忽任何一件事情。”
  龙先生的这句话,总结出了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功的一个要诀,那就是谦虚谨慎。虽然立下盖世奇功,曾国藩也不敢在别人面前,更不敢在朝廷面前露出狂傲姿态。
  曾国藩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狂傲是我的一个大毛病。自卑的人往往自大,我就是这种人。明明自己不行吧,还总是要面子,不愿低头。
  这种个性,并非全是坏事。一般而言,这种人,好胜心强,进取心强,这些都是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
  当然,坏处也是很大的。这种人在团队中一般不受欢迎,处处碰壁是正常的。左宗棠就是这类人,他的成功是一个特例,不值得我们学习。要学就学曾国藩。
  日期:2017-02-02 20:13:21
  承担责任,树立敢于担当的形象
  从来到人世间一直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履行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生命的责任,等等。人生的责任可谓重于泰山,一个人只有承担起这些责任,才可以称之为一个大写的人。

  1870年6月,天气炎热,疫病流行,外国人办的育婴堂中有不少儿童患病身亡。中国老百姓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怀疑外国修女以育婴堂为幌子,绑架杀害儿童用作药引。
  充满愤青情绪、盲目爱国的老百姓们聚集起来,包围教堂,殴打教会人员。在冲突中,很多外国人遭杀害,不少教堂以及法国领事馆遭焚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
  清廷派曾国藩前去天津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情。当时的曾国藩,身体状态已经很差,严重的肝病导致他的两眼视线模糊,右眼基本上已经失明。如果曾国藩责任心不是特别强的话,他完全可以借重病缠身,推掉这个差事。
  更为重要的是,这趟差事,不仅不会给曾国藩带来任何好处,还很有可能让曾国藩身败名裂,遭受千古骂名。
  当时,无论朝野,主战的声音都是震天的。但是,这仗真能打吗?经历了太平天国、捻军十几年内乱的中国,已经经不起折腾了,不能开战是肯定的。既然不能开战,那就只能委屈求和。委屈求和就会被愤青骂作汉奸、卖国贼,背负千古骂名,永世不能翻身。
  曾国藩是聪明人,他很清楚这些情况。那他为什么还要往火坑里跳呢?原因就在于他有很强的责任感。不惜毁掉一生名誉,担当委屈求和的重任,这是曾国藩非常值得我们敬重的地方。
  曾国藩的接班人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的时候说:“人最难写的是自己的名字,签在这个卖国条约上就是千古骂名。”
  曾国藩、李鸿章都很清楚在列强面前委曲求全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痛苦,但他们还是怀着对国、对民的那份责任感,毅然地担当起重任。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从这个角度来看,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好学生。
  敢于承担责任,对于任何渴望成功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敢于担当的人,才会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才会被委以重任。敢于承担失败责任的人,才会得到同事的拥护。总而言之,敢于承担责任,是成功者必备的重要素质。
  日期:2017-02-03 20:02:45
  斤斤计较累人,难得糊涂坦然

  人生短暂,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世间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何必斤斤计较呢?倒不如多一分糊涂,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大气,让生命多一些坦然。
  东汉光武帝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名叫甄宇。为人慷慨大度,从不斤斤计较,深得大家喜欢。
  光武帝比较重视读书人。每到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他就会把朝廷中的五经博士们(相当于社科院领导)叫来,赏赐他们每人一头羊。
  皇帝赏赐的羊,当然都是上品,但大小肥瘦不可能完全一样。那些博士们,平时一个个斯斯文文的,这时候全都暴露出了斤斤计较的本性。
  他们不顾体面,当着皇帝的面,争夺那些大的、肥的羊,闹得不可开交,甚至还有人建议把这些羊都杀了,然后平均分肉。
  满朝博士,只有甄宇一个人,没有参与这场争夺。他站着一旁,冷冷地看着那些斯文扫地的同事们。最后,他实在看不下去了,迈步上前,挑了一只最瘦小的羊,牵走。
  其他的博士见甄宇慷慨大度,不计较绳头小利,再想想自己,身为朝廷命官,居然在公堂上为了得到一只大的、肥的羊,而争论不休,真是羞愧。于是,大家都主动让利,分羊也就顺利多了。
  光武帝看到此事,非常欣赏甄宇的谦让,戏称他为“瘦羊博士”。后来,甄宇得到了光武帝的重用,一直做到太子少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