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秦始皇姓廖,商王姓廖,周文王姓廖》
第8节

作者: 皇上帝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牧野地势广阔无边垠,檀木战车光彩又鲜明,驾车驷马健壮真雄骏。还有太师尚父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日期:2017-03-03 12:20:12
  太史寮 太史廖

  我国最早的秘书机构被称为太史寮。太史寮,成型于西周,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秘书机构,其内部分工明确,是秘书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中文名
  太史寮
  类型

  秘书机构
  成型时间
  西周
  特点

  分工明确
  分类
  古代产物
  发展
   听语音
  西周时期的国家机构有所发展,中央政府形成以卿为首的政务部门“卿事寮”和以太史为首的事务部门“太史寮”并列的局面。
  太史寮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秘书机构,在商代末年即已出现,但成型于西周,是为王室服务的秘书处。太史寮中有等级不同分工明确的“五 史”:主官太史属六卿之一,兼管神职与人事,相当于中央政府的秘书长。

  小史是太史的副手,主要职掌邦国之志和贵族世系,相当于掌管贵族人事档案的秘书官员。内史也称“作册”,是为商王起草机要文件的文字秘书。
  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周礼·春官·大宗伯》),可知其职在书写天子下达京畿以外的命令,掌理四方邦国的史记以及三皇五帝的典籍。
  御史
   听语音
  御史也称“柱下史”,常侍立殿柱之下接收四方文书,还负责保管档案和典籍。
  西周不仅天子设诸多史官,而且各官署和诸侯国皆设史官,据粗略统计,仅王室和中央各机构的史官即有千人以上。与殷商相比西周的史官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神职史官地位下降,人数减少,这是因为周人认识到礼的作用大于神鬼,占卜祭神活动减少了。二是史官分工趋向精细明确,除太史寮设职掌不同的“五史”外,在周天子的王宫内还配置了专门记录国王言行的左、右史,专门保管天子印信的典瑞和掌节,以及专门为王后掌管礼仪和文书的女史等。史官的明确分工符合秘书工作发展的规律,是秘书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除史官外,夏商周三代官制中的秩宗、太宗、太祝、太卜等均为神职秘书,他们对国家社会的影响远小于史官。商代宫廷中“宰”一职原是商王的专职厨师,因经常接近天子而逐渐成为国王的亲信,西周时周王让宰掌管宫廷事务,成为宫廷内务总管,也带有秘书官的性质。
  日期:2017-03-03 12:23:06
  卿事寮 [qīng shì liáo]
  卿事寮为商、周之官署名,其主要职能就是处理四方诸侯以及夷戎部族的各种事务,地位极为重要,掌王国之政事,略如后世之“尚书台”,其长官称“卿事”,又作“卿士”或“卿史”。见于令尊、令彝铭文。
  卿事寮在周王及其太师、太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他们经常在王的左右,青铜器铭文中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协助 周 王执掌政务。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 周 朝政府中的卿事寮组织,包括有‘六大’等职官。”
  西周以后,卿士有左、右之分。“卿事寮”的长官包括司马,司空,司士合称“三右”与太史寮的太祝,太卜,太史(三左)合成“六大”。
  中文名
  卿事寮
  定义
  商、周之官署名
  职责
  掌王国之政事
  主要负责
  管理王室土地和农业生产
  简介
   听语音

  负责各种政治和行政事务。官职有司徒,又称司士,主要负责管理王室土地和农业生产,有时也参与军队管理;司空又称司工,主要负责王室的工程事务,如道路桥梁宫室建设,有时也承担刑罚事务;司马,最高军事官员,负责军队管理和军事谋划。以上三有司,是卿事寮的主体。此外,还有管刑罚民事以及宫禁的官吏,以及直接率领军队的将领师与虎臣等。
  日期:2017-03-03 12:48:04
  飂叔安 [liù shū ān]
  飂叔安是汉语词汇,拼音liù shū ān,意思是飂 ,古国名叔安 ,飂国国君名。
  中文名
  飂叔安
  拼音:
  liù shū ān
  注音:
  ㄌㄧㄨˋ ㄕㄨ ㄢ

  解释:
  飂 ,古国名。叔安 ,飂国国君名
  基本信息
   听语音
  拼音:liù shū ān
  注音:ㄌㄧㄨˋ ㄕㄨ ㄢ

  解释:飂 ,古国名。 叔安 ,飂国国君名。
  词语解释
   听语音
  飂 ,古国名。 叔安 ,其君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昔有 飂叔安 ,有裔子曰 董父 ,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 舜 ,帝赐之姓曰 董 ,氏曰 豢龙 。”
  杜预 注:“ 飂 ,古国也。 叔安 ,其君名。”亦省称“ 飂叔 ”。
  示例
   听语音
  唐 李贺 《马诗》之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日期:2017-03-03 13:37:48
  为什么说春秋时期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6-12-11 14:14:26编辑:chenshiyu
  车战,在中国古代商周时期曾经是两军战斗的主要战法,战车兵是军队的主力兵种,以一乘战车和其附属的徒步的士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车战的历史可上溯至三皇五帝的时代,不过,车战在春秋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春秋时期,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也可以说是一种贵族是的竞技,那么,车站是怎么演变成贵族式的战争的呢?一起来看下。

  春秋时期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
  
  车战(网络配图)
  当时的车战乃是君子之战,双方约定了一些规定,是彼此之间的一种切磋,好比文人以诗词比兴,并不是现代意义的战争。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兼并战争的加剧,战车数量大幅度增加,如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晋国一次出动战车已高达七百乘(750乘);而到春秋末期,一些大的诸侯国,如晋国和楚国,所拥有的战车数量已在四千乘以上,公元前505年的柏举之战,各国参战的战车也均在千乘以上。连年的战争造成甲士的奇缺,而随著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国遂增加了兵源充足,装备简单而又易于训练的徒兵,步兵由每乘战车隶属二十二人增加到七十二人,同时又取消了原来的七名车下甲士,连同三名车上甲士,共计七十五人,以五伍(二十五人)编为一两,共三两。方阵战术也由原来步车相脱离的两线配置,改变为三个步兵两以战车为中心的环形配置,把过去的密集队形改变为疏散队形,密切了步车协同,加大了方阵纵深﹐提高了方阵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和前进速度。

  日期:2017-03-03 13:43:23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