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人类思想史(真诚、有料、易懂)》
第16节作者:
island
理想的政治,是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暴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关注人民的权利,坚持以人为本,他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造成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有一种“圣君情结”和“清官情结”,以为只要有好的皇帝和官员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就能够建立起完美的人间天堂和实现幸福生活。流行的影视剧里有许多就是迎合了国人的这种心理,如《康熙微服私访》《宰相刘罗锅》等等。
日期:2017-08-27 13:39:13
道家老庄(一)
道家学派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老子是个很神秘的人物,约公元前604年生,姓李名耳,字聃。他曾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学多才,晚年骑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也称为《老子》),然后不知所踪。
自老子创始之后,道家学派又分化出不同派别。其中,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成为道家仅次于老子的第二号人物,与“孔孟”相类似,“老庄”成了道家的代称。
庄子又叫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出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身世不详,据说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庄周是一位富有诗人气质的哲学家,他写作的《庄子》一书,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学史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为人类思想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道家及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儒家,影响深远。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道家成为非主流思想,但对统治者、知识分子和下层社会的影响却经久不衰。到了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事连连,政治分裂,儒家趋于衰落。魏晋时代,知识分子喜欢谈玄论道,探求人生意义,一时蔚为风气,道家思想的衍变迈入新的阶段。由于当时的人主要研究《老子》《庄子》《周易》这三本书,故称“三玄”,又因为谈论的内容大多涉及远离具体事务的“玄远之学”,所以后世将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潮称为“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家王弼认为,玄学的玄字是远的意思,那么,玄学的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成“高远之学”,远离现实之学,也就是形而上学。现在很多人把玄学理解成“鬼怪学”、“灵异学”,这是一种本意上的曲解。但是,玄学自魏晋时代后基本没人再研究了,差不多等于消失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玄学也慢慢变味变质了。流传到了今天,玄学这个词真的就成了鬼怪灵异和各类迷信的代名词,实质就是一种巫术的变种。
清谈是玄学的表现形式。魏晋时期,玄学家们之间盛行清谈之风,不谈国事、民生等俗事,专谈老庄、周易。清谈被统治阶级和有文化的人视之为高雅之事,风流之举,乃是当时的时尚。山水也是玄学家最常接近和赞咏的对象,他们从自然山水中去领悟“道”的具象。
由于人们关注的主题由世俗政治转向个体生命,魏晋玄学培养了一大批潇洒飘逸、放浪形骸和愤世嫉俗、喜欢浪漫的骚人墨客,形成了一种追求个性自由的风气,这种情况十分类似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嬉皮士运动。
儒学的思想和主张,在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太平、中央集权强大的时期是比较管用的,是统治者很好用的一个社会政治管理工具。但是,在社会动荡,政局不稳,民不聊生的时代,儒学就很难奏效了,因此就逐渐衰落,这一衰落就是几百年之久。
在乱世中,人们严重缺乏安全感,在政治上也看不到希望,那在心理上自然就会转向避世,倾向于逃避现实,关注于个人和精神生活,关注宇宙规律、人生意义等形而上学的问题,不愿意去谈论国家大事。因此,在魏晋时期人们就倾向于道家玄学,还有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思想。道家和佛家,可以给乱世中的人们以心理安慰,影响力在中国社会逐渐扩大开来。儒家代表入世,道家和佛家代表出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是特定时期中国社会心理的反映。
出世的心态很容易造就一种宗教。道家学派产生后,在乱世中逐渐形成了道教。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的形成。以后,道教历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和发展,到隋唐时期受到王权的推崇和扶持,发展到了鼎盛阶段。金元时期又产生了较大的教派“全真教”。此后,各派之间逐渐融合,明清之后,道教逐渐走向了衰落。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一种多神论宗教,在中国古代的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历史渊源较早,内容页很庞杂。简而言之,包括了先秦时期的古代巫术、鬼神崇拜、道家思想,秦汉时期的黄老之学、神仙方术、谶纬思想,还有部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等。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无所不在,无所不包。道教奉老子、元始天尊为教主,尊崇《道德经》《南华经》《抱朴子》等众多道家经典,主张清静无为,清心寡欲,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提倡修炼丹药,实施祈祷等宗教仪式。
道教重生恶死,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无需听命于天,因而主张修道养生。道教成仙的修炼方法有很多,如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术、辟谷、服符、诵经等。
道教的派系众多,因分派标准不同而名称各异。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在长期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医学、化学、建筑、养生、民俗等方方面面,影响延续至今。
道家和道教这两个词,经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其实,道家与道教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者是一个学术流派,以其思想演变和代表人物为研究内容;后者是宗教,有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和活动。然而,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两者又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开。道家与道教纠缠成了一团,血脉相通,颇难分开。道教是脱胎于道家,道家哲学思想是道教的重要思想渊源和宗教理论的主干。
日期:2017-08-27 13:39:34
道家老庄(二)
“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提出这一概念,是源于对世界万物最初从何而来的追问和思考。这是彻底的形而上学路子,“道”的概念中就包括了本体论和宇宙论,还具有生成论的意义,是老子抽象出来的一个形而上学假设。
根据老子的描述,“道”是非常玄妙的,既具有物质的某些属性,又不是某种具体的物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化生万物、生生不息、又非他物所生。它无处不在,又视而不见。“道法自然”,它大公无私,任物自然,无所为又无所不为。它是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规律”、“势”或“必然性”的东西,也类似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总之,“道”的概念十分丰富、深奥、复杂,用语言文字很难加以准确的表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