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人类思想史(真诚、有料、易懂)》
第23节作者:
island 许多古埃及神明的形象都有眼镜蛇的特征,在埃及的神话体系中,认为蛇是“大地之子”,并具有原初生命的创造力。印度也是以崇拜蛇而著名的国度之一,蛇在印度文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蛇不仅象征死亡,也象征生殖,它既具有生命象征,又具有帝王和神的性质。在古代中国,女娲和伏羲是人首蛇身的。蛇还具有医学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图徽上的蛇,就来源于古希腊医学之神的权杖,也就是“蛇杖”。
蛇在《圣经》里既是邪恶的,也是智慧的。蛇既是旷野中最狡猾的动物,也代表神秘与权力。摩西请求上帝给他力量,上帝让他掷下权杖,然后权杖化作蛇。上帝又让摩西抓住蛇的尾巴,蛇在摩西手里又变成权杖。
还有一个最著名的“衔尾蛇”图案,这是一条自绕一圈叼住自己尾巴的蛇。基督教普遍认为“衔尾蛇”是整个物质世界的边境和界限,在转瞬即逝的世界里,一个短暂有限的存在。
《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个部分。旧约就是上帝与摩西和以色列人立的约,因为以色列人是上帝所拣选的民族。整部旧约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上帝与以色列人之间的爱恨别离,以及以色列人的历史。可是,仅仅局限于一个民族,这就显得范围有些狭窄了,所以后来就有了新约。
新约就是通过救世主耶稣基督,上帝重新与人类立的约。这次的立约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民族,而是把范围扩大至全体人类。所以,基督教后来可以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而犹太教却依然如此保守和狭小。
新约的主体是四福音书,讲的是耶稣的生平事迹“福音”的意思就是“好消息”,传教士们传福音,就是向全体人类传播好消息。新约中还有使徒行传和书信集等。旧约和新约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反映在上帝的脾气和行事方式上,以至于人们会产生上帝是两个人的错觉。的确,同一个上帝前后怎么性格气质相差如此之大?也许是因为之前面对的是一个不听话的熊孩子,即以色列人,而后来面对的是一大群各类型的孩子,即全人类。所以上帝的表现自然会有所不同。
亚伯拉罕是传说中希伯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他和家族原居于苏美尔的吾珥,后来全家迁徙到哈兰。亚伯拉罕在迦南地受到神的启发,耶和华对他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
有一天,耶和华为测试亚伯拉罕的信心,他命令亚伯拉罕将爱子以撒作为祭品献给他。笃信神的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带着孩子和祭具到山上去行祭。孩子不知自己就是祭品,问父亲献祭为何不带祭品?父子俩到了山上,亚伯拉罕作好一切准备,他将儿子放上祭坛,正动刀准备下手时,神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也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的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
天使告诉亚伯拉罕这是上帝的考验,这一考验超出了凡人能接受的最大限度。从此,上帝便授命亚伯拉罕为世上的代理人,连后来的耶稣降生也属于他第四十二代的后辈之事。当时在迦南地,以长子献祭是很普遍的事,上帝故意用这个外邦人的习俗来考验亚伯拉罕。耶和华并不喜欢以人为祭,并且在日后严禁希伯来人进行这个习俗。所以他在献祭现场准备了羔羊代替以撒作为燔祭。这就是“替罪羊”一词的由来。
圣经教导,人不可试探神,可是神却以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试探人。上帝为什么要下这个骇人听闻的的命令?而亚伯拉罕又为什么贯彻得如此决绝?
这不是服从,更不是爱上帝胜于爱自己的儿子。亚伯拉罕其实也在试探上帝,上帝在最后时刻拒绝了牺牲,阻止匕首的刺下,他也由此赢得了人心。在亚伯拉罕的心中,在他子孙后代的心中,耶和华成了亚伯拉罕的上帝。
亚伯拉罕之所以如此决绝,是因为他知道上帝必不会杀以撒。因为上帝曾经应许过,以撒生的孩子才能成为他的后裔,而当时以撒还没有后裔,所以亚伯拉罕相信,如果以撒在没有后裔的情况之下就死去,那么上帝就是说话不算话了。同时,他又相信上帝是信实的,说到做到的。
在这个过程中,亚伯拉罕完全没有装腔作势,完全没有伪装自己的意愿,假装要牺牲自己的孩子,正是如此,才打造出了上帝和人类之间的纽带。亚伯拉罕打内心里知道他会杀死自己的儿子。而上帝,不管他拥有什么样的形态,必须明白亚伯拉罕的决心,必须感觉到其中的悲痛。亚伯拉罕来此其实不是为了献祭,而是为了明确了解,这个上帝是不是一个可以信赖和服从的神祇。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试验可以测试出来。
日期:2017-08-27 18:57:41
《约伯记》是圣经最独特的一卷书,着重讨论了苦难的主题。该书讲述了约伯的故事:一位原本富有的男人,突然间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财产和子女,并患有严重的皮肤病,从此生活坎坷。不过约伯很坚强,他的忍耐和回转,最终使得他比受苦之前更加蒙福,生活更加富足和幸福。
约伯是一个义人,按理说他应该活得好好的。可是,无意间约伯竟然成为上帝与撒旦之间豪赌的一枚棋子。《约伯记》的重点其实不在于苦难,而是把苦难当作材料,来探讨更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关于信心的问题。
约伯在地上的“戏剧”是由天上的一场“戏剧”延伸而来的。撒旦宣称,约伯是被宠坏的人,他之所以对上帝忠心耿耿,只不过是因为上帝对他好。所以撒旦讥笑上帝因得不到爱,所以用贿赂的方式来叫人跟从他。上帝听了肯定不服气啊,所以就跟撒旦打赌。
撒旦说,上帝老爷子你信不信,如果事情一不顺心,像约伯这种人很快就会离弃你。于是上帝接受了撒旦的挑战,同意让约伯的反应来验证撒旦的理论是否正确。就这样,一件件莫名其妙的灾难就降临到可怜的约伯身上。
苦难逐渐击倒了约伯内心的信念,他迷惑了,动摇了,愤怒了,绝望了。在经历了一系列痛苦的内心挣扎之后,最终,约伯依然找回了对上帝的信心,更加的坚定。于是,上帝在这场赌局中获胜,并赐予约伯非常多的好处作为弥补。
《约伯记》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竟然原原本本描述了约伯对上帝愤怒的控告,一个普通人对上帝的控告。约伯仿佛在审问上帝,控告上帝对无辜人的不公平行为。他的气愤、讽刺、被出卖的痛苦、几近亵渎的言辞,把对上帝最深的埋怨表达净尽。这种大逆不道的情节和亵渎的语言出现在圣经里,可能就仅此一次。
实际上,《约伯记》的目的并不在于苦难:痛苦时上帝在哪里?而是在于信心:痛苦时约伯在哪里?简单点说,这个意思就像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那句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这个国家做了什么”。
“因信称义”是圣经中一条重要的教义,主要意思是:神称信耶稣的人为义,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这是有关基督徒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的必要条件。“称义”意即“成为正义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