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在武安君白起列传里记载,“秦卒死过半”,这应该也不是虚的。我们可以看到,在长平之战后,秦军顺势就围困了赵国都城邯郸,此时,邯郸城内不过是一些老弱病残了,秦军居然攻打一年都没有攻打下来,居然在一年后,被长途奔袭的楚魏联军所败,撤出邯郸。可以说秦军精锐在长平之战也已经损失殆尽了,到达邯郸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白起王翦列传里记载白起临死前讲的是:“诈而尽坑赵降卒”,这也与赵军被围死自相矛盾,如果都被围死了,瓮中捉鳖,而且都已经断粮了四十六天,投降不是很自然的吗,还用得着诈吗?
也许有人以为这个“诈”是指白起没有信守许给赵卒投降时的承诺,那又奇怪了,你不是被围困断粮四十六天了吗?人家给你一顿饭吃就能让你多活一天,你有什么筹码让人给你承诺啊?
推演到这里,你还相信长平之战是一场围歼战吗?至于最后白起是如何诈降剩余的二十万左右赵卒,我们不得而知,因为这一页应该是被人为的撕掉了,这恐怕也是秦军乃至秦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秦皇一扫六合后最有动机去撕毁的一页,最终留给后世一个残缺不全的长平之战,后世根据这个残缺的记载判定长平之战为历史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最彻底围歼战。秦军如此“辉煌”的胜利,难道不是应该大书特书吗?又怎么会残缺成这个样子?
长平之战是赵括的人生终点,也是一代名将白起的谢幕之战,此后就再也没有担任过秦军主帅,直到生命终结,关于白起的死我还是想多说几句。白起是被秦昭王赐死的,赐死居然是因为白起病恢复后拒绝担任进攻邯郸的秦军主帅,然后被范睢趁机挑拨离间,在毫无任何征兆下被赐死,这样一代名将就这样谢幕了,好可惜,又好可疑。
仅凭范睢的几句挑拨,是绝不可能杀得掉战功如此彪炳的白起。秦国不是南宋,秦国是个极度尚武的国家,是绝对的战斗民族,这么强悍的武将几句挑拨就被杀掉,后来秦国也不可能靠武力一扫六合。而且白起被赐死并不是抗命不遵,他反复的跟秦昭王解释了为什么不去担任进攻赵国邯郸的主帅,因此他没有犯下任何的忤逆之罪;其次,也没有任何的篡权的动作,和篡权的可能,这样的一代名将居然就被莫名其妙的被赐死,这在秦国历史上好像也不多见。
秦昭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 ,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白起王翦列传
“我何罪于天”的这个天显然不是上天的天,这个天就是秦昭王,毕竟要杀他的不是上天而是秦昭王。作为一个战将,斩杀敌军是他的天职,因此,白起自认为是无罪的,可为什么思虑良久后,又觉得“我固当死”呢?然后理由居然是:“诈而尽坑赵降卒”。白起这一辈子杀的人是这个好多倍,手段比这个狠辣的也还有,为什么临死时想到的是这个呢?因为,“诈而坑赵降卒”这个秦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锅,当时只有秦昭王和他白起能背得动,而秦昭王这哥们儿他不想背啊,那就只能杀你,然后把这个黑锅全部甩给你白起,这才是为什么白起思虑良久后,知道必死无疑了,于是,良久,曰:“我固当死”。就这样,一代名将莫名其妙的陨落了。
日期:2016-12-04 09:28:27
8,长平之战的战争影响
长平之战后,秦国元气大伤,秦一统六国之路被迫终止十二年,而对赵国的打击更是致命的。自此从晋体里分裂出的赵、魏、韩这三个难兄难弟又被打到同一起跑线上,赵本有机会联合韩、魏,或者蚕食韩、魏,然后向东吞并较弱的齐、燕,与秦、楚组成稳定的三角,最后鹿死谁手也任未可知。等到十二年后,秦国恢复元气,赵、魏、韩就再也没有时间了,再也阻挡不住这只秦国猛虎了,等待他们只能是一口一口的被吃掉的命运。
日期:2016-12-04 09:29:29
赵国长平之战失败的原因
胡三省在为资治通鉴做做注解中讲到:“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不特以赵括代廉颇之故,亦由不用虞卿之计”,即不行合纵之谋,而采取连横之策,最终导致赵国长平惨败。
那我们就要分析分析了
赵王与楼昌、虞卿谋,楼昌请发重使为媾。虞卿曰:“今制媾者在秦,秦必欲破王之军矣,虽往请媾,秦将不听。不如发使以重宝附楚、魏,楚、魏受之,则秦疑天下之合从,媾乃可成也。”王不听,使郑硃媾于秦,秦受之。
--------资治通鉴
这里我们就要说到虞卿了,赵国最高决策层在考虑要不要接收上党之地的时候,当时平阳君赵豹的意见是不要,赵豹觉得,接收上党十七城,非常有可能迎来赵秦之间的大决战,这对于赵国来说这个风险太大。而这个时候赵国最高决策层鉴于当时形势,觉得不能不接收上党地区。于是廉颇率军占据上党地区,并与秦军长平对峙,当时赵国在与秦国连横还是与楚魏合纵上摇摆不定,这时,虞卿提出要实行与楚、魏的合纵之计,而不是与秦国的连横之策。但是后来赵国听从了楼唱的意见,在长平对峙时采取了与秦国连横之策,前面我们讲的,赵国派郑朱议和,而且最终谈和失败。
郑朱谈和失败后,赵国发现赵秦决战已经不可避免,才开始做两手准备:一是前面讲的准备与秦开战,二是与楚、魏的合纵。
结果赵国与楚、魏的合纵也没有成功。这里我也不相信与楚、魏合纵达不成是由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里讲的,中了范睢的算计:“秦国大张旗鼓的款待赵国使臣郑朱,而且故意让楚魏两个使者看到,从而破坏赵国与楚、魏两国的合纵计谋”。这里也太逗了吧,难道当时的国际关系就是少男少女谈恋爱。“哎呀,赵大美女,你居然跟秦帅哥勾勾搭搭,暧昧不清,楚、魏两大帅哥果断表示不约。”
国际关系是以利益为纽带的,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博弈,而不是基于情绪上的。何况在国际外交网络之下,还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国际间谍网络,甚至各国后宫都是谍网丛丛,这种小伎俩能有多大效果。不要跟我讲没有史料记载间谍网络,孙子兵法十三篇中就专门有一篇是在讲用间的,而且你们不是说赵括被换上就是中了范睢反间计吗?
因此,赵国与楚、魏两国没有结成的合纵联盟,应该不是因为范睢的这个小伎俩。
当郑朱求和失败后,你赵国发现与秦的大战已经不可避免时,事态发展到这个时候,楚、魏两国也已经发现了。对于楚、魏两国而言,当然是等你秦、赵两国在长平决出个生死,分出个胜负过后再做决定,才是对他们两国最有利的选择,才不是中了范睢的那个小把戏。而且此时即便,楚、魏两国愿意与赵国合纵,所开出的条件,也是当时赵国根本就答应不下来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