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第12节

作者: 丁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是不是如此,我们可以往后看嘛。在长平之战后,秦国顺势围住了赵国都城,邯郸,而一年后楚、魏两国联军赶到了,解了邯郸之围,保存了赵国。我们知道魏、赵同属三晋,他们之间的距离较近,魏国救赵还比较方便,而楚国可不近,楚国当时的国都在今天安徽的寿县,这离河北邯郸可不近,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国际版图,相当于现在的中国和欧洲那么远,出那么远的部队,在一年之内赶到邯郸去救赵,可不容易。

  如果是赵国平原君赶到楚国求救后,楚国才临时做决定的,根本就来不及,首先,楚国的庙堂关于救不救赵?赵国还能抵抗多久?我们要经过那么远的距离粮草供不供应得上吗?我们得罪秦国划不划得来?等等问题都能吵上几个月,决定了过后,还要动员兵马,准备粮草,这又要花大量时间,路上赶过去又要花大量时间。若是如此,楚国兵马还没到邯郸,邯郸就被攻破了。
  可见,楚国在长平之战爆发时,就已经准备好了兵马,在楚国离长平战场最近边境地区屯好了部队,而且准备足了粮草,等秦、赵两国在长平分出个胜负,再趁势争利。

  等长平之战分出胜负后,楚王就在家等着你赵国使者过来。赵国平原君过来后,楚王直接把合同书往桌子上一摆:嗨,哥们,我们也不用浪费时间了,你们赵国更加的耽误不起,条件就那么多,答应的话,我们楚国的大军就在边境,粮草也已备足,随时可以出动,如果不答应,那我们就“呵呵”。
  楚国出兵,可不是那个毛遂自荐的毛遂威胁楚王能办到的,如果你毛遂那么牛掰,你为什么不在长平之战的前期来威胁楚王,让楚国与赵国合纵啊,那样不是更好吗?长平之战也许就是一番景象了。
  所以,赵国真正的机会是在长平对峙的初期,整个事态还未爆发时,听从虞卿之计,甚至于在准备接收上党十七城的时候,就应该与楚、魏达成合纵之策,而不是在与秦国连横失败之后。如此才有可能赵、魏、楚同一步调,一致抗秦;秦国在一对三情况下,才有可能放弃与赵决战,吞下丢掉上党地区这一事实。
  周易系辞中讲“知几其神乎”的这个几字从象形上看,就像是一个两只脚的板凳,垂直的立于地平面上,随时可能向这边倒,也可能向那边倒,就在它将动而又未动那一刻,你就判断出它的方向,这叫几;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同时也通机会的机。现在的天使投资,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当你在他将要爆发而又未爆发的前面,提前感知到他,你才能够赚到大钱,当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前景的时候,他的价格也自然飙涨了,你也没有多大收益了。

  请注意,刚才讲的还只是有可能避免长平决战,只是可能哦,如果楚、魏两国如果后面觉得撕毁合纵合约的比履行合纵合约的总体收益大,合纵一样可能会被破坏,当年张仪就是如此破坏齐楚联盟的。因此,赵国不但要提前达成赵、魏、楚的合纵联盟,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合纵毁约金,并且防止合纵被破坏,例如一起开发个什么项目,获得共同的收益;怂恿楚、魏两国与秦国的矛盾;还有就是互相派个人质,把楚、魏两国中亲近秦国一派重臣所支持的王子接到赵国来做人质等等。

  如此,才是胡三省所讲的,长平之战赵国真正失误的地方是:不用虞卿之计,即不行合纵之谋,而用连横之策。这也是为什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开篇就讲: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待其著而救之。治其微,则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也是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其次才是伐兵的道理。

  日期:2016-12-04 15:03:22
  9,闲聊苏秦
  从长平之战这个国际博弈里,我们就知道当年苏秦(现在也有历史学家说是公孙衍)维持六国合纵十五年,让秦国十五年不敢东出函谷进攻六国,是多么的困难的。而在史记苏秦列传中,关于苏秦说服六国国君的说辞,几乎可以断定史记这段记载也是残缺不全的,苏秦说服六国的重点部分根本就没有记录下来。我们随便调出一段苏秦说服六国的片段。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

  “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苏秦列传
  史记记载苏秦(或公孙衍)去说服其它几国时,所讲的话与上面的那番说辞几乎差不多。翻译成白话就是苏秦(或公孙衍)跑到六国董事长那儿,跟他讲:你公司市值多少,员工有多少,竞争对手是谁谁谁,然后说:干嘛跟秦国混呢,跟我们混吧,六国董事长都说:好。然后六国都把聘请他为CEO。
  哇卡,有这样的好事! 如果把战国时期比作我们现在的互联网江湖,这六国国君就好比现在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丁磊、刘强东等人,你跟他们扯这些他们自己比你还要清楚的东西,怎么可能打动他,这些人可不是北京公园里那些提着鸟笼,退了休的老爷爷,他们连陪他自己家人的时间都捉急,没功夫听你在这闲扯。你要让他有时间在这儿听你说,你至少要说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或者说到他们感兴趣而又不知道的东西。

  因此,我们可以简单推导下,他苏秦(或公孙衍)具备什么样的能耐才能合纵六国,联合抗秦,把当时的天下玩弄于股掌之间。至少要具备以下三条。
  第一,他必须对当时的局势了如指掌,对各国国君以及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洞若观火,能够及时感知事态的细微变化,并且能用非常娴熟的手段将事态发展的过程牢牢掌控在手心。

  第二,因为当时的国际秩序已经崩塌了,他还要重新发明一个系统,让六国在他这个系统之上利益互换,从而达到利益均衡,才不至于互相大打出手,否则,你以为你是谁啊,你让他们不打就不打啊。
  第三,要玩得转国际外交和国际间谍这两个网络,通过这两个网络将他的一整套谋略给推行出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