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人类思想史(真诚、有料、易懂)》
第50节作者:
island 归纳思考的原则在于:假设我们过去的行动可以作为未来行动的可靠指导。举例来说,如果根据过去的经验,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方落下,那么归纳推理就会告诉我们,太阳在未来可能还是会东升西落。
但是,该怎么解释我们有能力做出这样的推论呢?休谟主张,我们不可能将思考能力解释为理性的产物,因为理性只有可能是从两种方式得来,而这两者都不可能作为我们归纳推理思考的根基:
第一、论证的或直觉的:这样的思考基本上是先验的,我们不能以先验的知识证明未来就一定会和过去一致。因此,我们不能将归纳思考建立在先验知识基础上。
第二、归纳的:我们也不可能诉诸于在过去使用归纳推理的成功经验,来证明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因为这将会构成循环论证。也就是说,过去虽然成功,并不代表现在和将来就一定会成功。
休谟主张的是,如果理性没有任何依据就能构成我们的思想,或者,如果思想从头到尾都是由理性所构成的,那么我们根本不可能会相信任何东西。换句话说,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单凭理性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休谟并不是主张归纳法不可行,也不是认为归纳法就无法达成可靠的结论。他主张的是,这种归纳思考在事实上并不是由理性所构成的。
休谟指出了 “从过去不能直接推出未来”,这是归纳法的一个硬伤。此外“从个别不能直接推出全体”,是归纳法的另一个硬伤。我们如何证明天底下的天鹅都是白的?使用归纳法的话,无论你数了多少只天鹅,只要你没有穷尽世界上所有的天鹅,你就不能说天下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另外,如果我们的感官经验欺骗了我们,导致了数据错误,那归纳法也无效了。基于这几点原因,休谟批判了归纳法中存在的硬伤。
对于某些无法通过数学和逻辑推理,或者经验观察加以解决的事物,休谟提出一项简单的准则,这就是著名的“休谟的叉子”。
休谟说,当我们在图书馆里学习时,我们拿到一本神学或哲学的书籍,就必须问道:这本书是否涉及量与数的抽象研究?没有!这本书是否涉及事实与存在的经验阐述?没有!那我们就将它丢到火堆里,因为这本书可能只包含了诡辩和欺骗。
休谟把我们一箩筐的常识性推论丢到了火堆里,对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进行了质疑和批判,比如:因果观念、必然性观念、上帝观念、自我观念等。
日期:2017-09-06 11:53:51
我们一般都认为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就是普通人的常识中的因果观念。休谟对之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发现了问题。
休谟说,当我们讨论原因的时候会认为,某物随另外一物而来;在两个现象之间有接触;随这种接触而来的事情必然发生。
但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为什么认为是一件事情“导致”了另一件事情?凭什么认为一件事情是另一件事情的“原因”?
以撞球为例,我们打台球,一杆捅出去,白球把彩球撞击进袋。我们就会认为,是白球把彩球撞进袋的,白球的撞击,是彩球进袋的原因。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个判断的呢?
实际上,我们只是看到白球朝着彩球运动,然后看到两个球接触了,紧接着看到彩球朝着袋口运动,落入袋中。仅此而已啊!我们能看到的仅仅是白球运动、白球接触了彩球、彩球落袋。能看到的不过是某一件事后面“紧跟着”另一件事而已,凭什么认为前一件事情就是另一件事情的原因呢?
因此,休谟的结论是,人类一般对于因果性的信念根本不是由推论来的,而只是由于不断观察到某一事件紧跟着另一事件发生,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罢了,习惯成自然了。人类并不能真正看到事件的原因,而只能看到两个事件有规律地“恒常连接”。
同样道理,我们对于必然性的信念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我们观察到“不断重复的”事情,然后养成了习惯罢了。
比如,太阳明天照样升起,我们认为这是必然的。这只不过是我们不断观察到太阳每天都在升起,于是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未来也和过去一样,这是必然的。实际上,太阳有可能明天就不再升起了。也许是因为太阳突然爆炸了,或者被黑洞吸走了,又或者被某个外星文明给绑架走了。不管什么原因,即使概率非常小,毕竟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人类可以观察到自然界的规律性,但观察不到“自然规律本身”,人类确实有知觉,但我们看不到事物“被知觉”。
这一切讨论并不意味着人类所坚信的世界运作法则终将落空。无可否认,它们通常都是正确的,否则我们不会形成普遍共识。然而,休谟的真正意思是说,人类一切预测的基础仅在于习惯,而非理性论证。某些我们原以为很清楚的事情,到头来并不能被经验或理性所证明。
对于“自我”的看法,休谟与佛陀的看法比较一致,也认为“自我”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本体,诸法无我,空无自性。他指出,我们通常会假设,现在的我和五年前的我没啥两样,虽然我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改变,可五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都是同一个人。
休谟说,当我们开始自省时我们会发现:“除非依靠一种特定的感觉,我们从来不可能有任何的意识;人只不过是由许多不同的感觉累积而成的一个集合或一个包裹,这些感觉永远处在一种快到无法想像的流动速度中互相交替汰换。”
人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新陈代谢,人的心灵也处于变动不居中。休谟将人的灵魂比喻为一个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并非依靠着什么恒久的核心思想,而是靠着各种不同的、不断改变、而却又互相连结的思想才保持了其本体。因此,所谓的个人的“本体”只不过是由一个人的各种个人经验所构成的松散连结。
简而言之,对休谟而言,自我的“本体”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种感觉之间的关系、串连,以及彼此之间的类似。
“是”能不能推出“应当”?或者说,“事实判断”能不能推出“价值判断”?这就是著名的“休谟问题”。
在道德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区分两个领域,也就是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分别有两种陈述或者命题,一个是事实判断或事实命题,另一个是价值判断或价值命题。有关事实判断,我们可以得出真或者假的结论,这个判断要么真要么假,要么对要么错。但是,价值判断并不是知识的表达,而是感情的表达,感情表达不可能非真即假的。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说某件事情“是”真或者假,但是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出这件事情好或者坏吗?可以推出“应当”做某件事,“不应当”做某件事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