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白话试译》
第16节

作者: 渝州一江春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问:你学佛勤,今天回来后,想来又在用功吧?
  答:照常做功课。
  问:在松江时也一样用功吗?

  答:亦念佛,惟不参经义。
  又答:儿在松,随母往杜家看杜小姐念佛,信心虔,功课深,精进修持,儿不如,若能一意静修多行善愿,勿参外惑,最为上乘。儿喜学诗分心,有碍佛经参考,以后少作,多看经典。
  至此即移入中间去。(乩图中间为一空白小圆圈,移入中间即表示停止指字了)
  杜小姐为杜诗庭之令妹,立志不嫁,奉佛最勤,用功亦密,这是我一直以来就知道的事,女儿前天曾经随同她母亲到杜家,看到杜小姐精进修持而自认为不如杜小姐用功。所以想减少学诗的时间来用功学佛。

  后续第二年补记:
  女儿所说去年夏至节在松江其兄家祭祀时,见有屋主名张良哉。惟良哉之名,则无人知之,亦不
  须深考矣。
  至今年我们在上海避难时,偶然问询耿君标,君标与张氏是亲戚关系,因此知道张良哉即温和公【张详河】之长子而早逝者。

  日期:2017-07-20 09:35:26
  廿二日即六月卅日 晴 风
  午后,朱弥甥履仁和邦屏兄弟俩来了。
  夜间内人又与大媳扶乩,在旁边观看的有履仁和邦屏及孙壬官和小官,女至。
  呼:母嫂,照,健,壬。
  照,健这两个字是履仁和邦屏的小名。
  又说:小弟常供食物。

  问:何物?
  答:李瓜无花糖。
  孙儿小官常拿东西来给女儿上供,这个孙子也很可爱,故女儿一来就说他上供的事。
  问:前次你说读的《法华经》,与法藏寺中所讲之本及我所藏之本文义字句 都有不同的地方,你说说这几本经书有何不同?
  答:题同。意义少异,若比喻化城品有异,若如来寿量随喜功德品同,安乐行品亦同,从地涌出品少异,多不能细告,凡此云云。
  扶者二人茫然不知,当即叫她不要再说经书,就随便说说其他事情。
  女儿说:望玉姊来伴母悦,芬惟求父身心快乐,早忘儿,勿思往事。哥辈如能常来解闷闻谈最妙。
  女儿与朱氏照和健两兄弟是表亲关系,其令妹玉小姐,是我表姪女。他们都比女儿大几岁。以前朱氏曾经在我们家居住过,当时我女儿还很小,所以都是以哥姐称呼他们。现在女儿看见他们就说希望玉姐来陪伴母亲,以使其母高兴。又说哥辈能常来为父解闷,何其言之真切而得体呀!
  又知道我总是不能忘记女儿,而求早忘快乐。我女儿虽然去世了但灵魂还在,我知道她这样做都是为了父母好而尽孝说的话。
  女儿又说:父又作诗,儿有空再步前韵,今体比古,尙易见佳,现自定功课。日不作诗,念佛看典参精义。夜有空出外闲行,即可作诗。如此亦能得佳句。清幽静爽,经义易明。

  奇哉!我于前日又仍用前韵作诗二首,晚上放在女儿灵位前面,我不想让其他人知道,第二天早晨我就拿走了。
  女儿曾经说过“学诗分心,有碍佛经参,以后少作”的话。所以我写诗句时,并没有叫她再步韵,岂知女儿看见了即说父亲又作诗,儿有空再步前韵,她要等到晚上到外面散步的时候才写诗,这样既不妨碍功课,又可以写诗。何其潜心经典之勤耶!
  当时,壬官等都在旁边,他们白天都吃了蒜头的。
  女儿忽然说:辛气太重,怯。

  逐去。
  日期:2017-07-20 15:23:26
  我即拿出《法华经》查看,经题目中有某某等诸品,一无有误,女儿能说出那些是相同的,那些是不同的地方。可以知道女儿对于《法华经》是非常熟悉的,如果不熟悉是不会知道这些差异的!
  前次夫人在松江时,也曾经向他处借得乩图,扶过一次。先与垣儿同扶,良久不来,后与媳扶便来。
  再上次,夫人与垣儿亦曾扶过不来。夫人就想问女儿这是什么原因?
  于是又扶乩召女。
  女至呼父后女先言:尙要问何事?
  其母即说:前日与你二哥同扶召你,乃屡扶而屡不至,不知何故?
  答:二哥以儿为试验品,无须告。照哥心亦诚,健少次。
  其母见她如此说,即制止她说:不要这样说你哥,你对他客气点嘛!
  女即说:此是人各有心,不必讳。

  又说:闻父言月初往申,为儿念经,不必。经不过消免烦恼,觉悟虚无,儿自能悟。散食给银,亦求佛常赐。母意涎做水陆(水陆道场),最有功德。
  至此即去。
  我准备下个月初到上海,考虑借居法藏寺,因为想到初六日,女儿满二十岁,这是在阴间第一次过生日,前天晚上我就和夫人说了这个事。我准备在女儿生日那天为她诵经一天。我原来认为在寺中诵经比较好,岂知这些话女儿都听到了,而即说我们不必为她诵经,她认为自己已经能够领悟佛经,所以就不必麻烦父母诵经了。水陆道场是为散食施赈之举,不是为某一个人而为,女儿说做这个最有功德,所以她说喜欢。可见女儿的善心可嘉!现将我前天所作的两首诗录于下:

  (一)一性圆明淡若忘,月斜树隙冷生光。

  此时顿觉诸缘寂,未必虚空不是乡。
  (二) 聚作浮萍散作沙,本来无碍亦无遮。
  高天大日庄严海, 实相明镫智慧花。
  日期:2017-07-20 21:08:25
  廿四日即七月二日 风 晴
  夜,内人又扶乩,女至呼父母后即云:昨夜人多,幸未唤儿,即唤儿亦不肯,儿常告父,不要他人。前夜人亦多,以后望勿使人知。若非父母,儿总不言。

  阴魂害怕人多,理本如是,另外可能是人越多心诚就越不能做到吧!所以女儿希望父母不要其他闲杂人等参与。
  今夜我因为身体不适,仅在旁记录,仍然叫婶婶与夫人扶乩。
  女儿说:诗先作一首,不用经典做不出,以下即诗句矣。
  繁星明灭映溪沙,
  淡月微茫绿不遮,
  信步长堤寻旧梦,
  他年开作女贞花。
  这仍然是步前韵之诗,我看后止不住的赞叹称赏!欣喜欲狂!
  对她说:你这首诗写的太好了!我也自叹不如呀!
  其母上次曾经给女儿说,她的诗都喜欢用佛家言,不知她能不能作不用佛家言的诗?
  今女之此作,必因其母前日之言而为,故需不用经典也。
  又女自定功课,作诗必在晚上空闲出外散步之时,以为如此可得佳句。今此作乃逼真夜景,后二句更遥吟俯唱妙不可言,我真不知道女儿作诗·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这时候女儿说:婶不要吃力。
  逐停。
  我想,如果说诚心而言,婶婶是达到了的,女儿虽然说不要他人,但是婶婶扶乩也照旧移动,且能写出绝好之诗。所以女儿也并不是不要婶婶扶乩,也可能是她这种不识字的人,按乩时比较重滞,故女儿凭乩指字必多吃力,因即于诗写出之后逐称婶不要耳。

  我跟夫人说,女儿只要我们二人扶乩虽然比较好,但是就没有第三人记录乩语了,那我就用左手按碟,用右手记录,就是始终觉得这样做不方便,因此磨墨置纸于旁,再试与夫人扶之,而女儿即应手而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