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读懂『水浒传』》
第23节

作者: 红孩儿00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纵欲、贪婪、懒惰、暴怒、妒忌、贪食、傲慢自大是魔鬼的载体,俗称七宗罪,本人图方便捡现成拿来一用,可能还有别的因素,那本人就认识不到了,这几个因素我都认同,人们应该自省。
  丛林法则不是魔鬼,水浒传里李逵是丛林法则的最忠实信徒,李逵接受小群体法则,但是他没有大群体观念,他只能看到社会法则的失败,看不到社会法则中的正面因素。同类之间的个体使用丛林法则是因为社会法则不深入人心、不普及的结果,是野蛮、落后的表现,积极疏导、教而化之,待以时日自不是大问题吧,但指望完全消失现在也不敢奢望。
  我们不仅要看到李逵是丛林法则的忠实信徒,李逵同时还是魔鬼法则的最坚定反对者,他崇拜宋江,对宋江行大礼只是顺从江湖礼仪,但精神上和宋江及众人是平等的。

  魔鬼法则的重要特征就是人与人精神上的不平等,“大请大受”是精神不平等的现实反映,人们傲慢、自大、贪婪、妒忌都会直接推动“大请大受”的规则横行,人们懒惰、暴怒、纵欲、贪食则可以通过“大请大受”间接得到释放。
  梁山也有魔鬼法则,“论称分金银,异样穿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意思是吃好的、穿好的、天天快乐、没忧愁,我们读者要多问一个:凭什么?凭贪婪、贪食之类的欲望?世人大多数是没有这样的生活的,梁山好汉们要靠掠夺实现这个愿望,结果就是排斥、戕害更多的同类,梁山也会成为魔鬼的温床。说明一下,这也是作者的意思,比如高俅被捉上梁山,酒席宴上乱哄哄胡闹,被燕青摔了一跤,作者随后有一首顺口溜,头一句是“禽争兽攘共喧哗”,把在场的人全都给骂了,为什么作者要把高俅和梁山混为一谈?因为刚刚结束一场战争,死了无数的人,转眼这些首脑们就欢聚一堂胡闹起来。或有看官不认可这个看法,不忙,此处点到为止,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慢慢来解读。

  林冲、鲁智深等进入官场,更多的是寻找更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并非要利用官场压迫、掠夺同类,他们能看到官场的黑暗,只是不奢望改造它,他们想的是独善其身。林冲敢不敢“恶了太尉”?敢,只是林冲有自己认定的方式方法而已……在京城是坚决抵制高俅交给的任务,上了梁山以后,就开始筹划反朝廷、反国贼的行动,林冲一个人的力量太弱小,他也不是军事上、政治上的全才,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与众人合作才可以……最后时不与我只好退而求其次,和众兄弟跳出罗网,落了个独善其身。

  日期:2017-03-10 19:19:48

  富安自称“小闲”,自我刻画,体现无耻世道的无耻人物。我觉得富安他们是把“小人”这种涵有贬义的称呼美化了一下,借用“闲汉”特征改成了“小闲”,“小人”是含有社会关系因素的自称,“小闲”像是私下的昵称,其实意思是一样的,本质都是体现等级差异,为了自身和上级可以不讲道理、不讲道德的。不讲道德的本质是不拒绝罪行、不拒绝恶行,富安说“轻则便刺配了他,重则害了他性命”,这是恶魔附体的具体体现。富安的话文绉绉的,我们不得不把有文化的恶魔这个帽子扣给富安。有文化的恶魔——感觉这个说法听上去很矛盾,但富安他们可以证明这个说法成立。

  看富安和高衙内的这段对话,恰似志同道合的好兄弟,比梁山兄弟的情义显得更亲密的样子,我们的身边难免有一些想攀龙附凤而求之不得的人物,如果他们看到这一幕场景一定是对富安满怀了羡慕嫉妒恨的,岂不知,情势到时,高府出卖富安就像丢掉了一张手纸。
  日期:2017-03-10 19:25:47
  【高衙内听的,便道:“自见了多少好女娘,不知怎的只爱他,心中着迷,郁郁不乐。你有甚见识,能勾他时,我自重重的赏你。”富安道:“门下知心腹的陆虞候陆谦,他和林冲最好。明日衙内躲在陆虞候楼上深阁,摆下些酒食,却叫陆谦去请林冲出来吃酒。教他直去樊楼上深阁里吃酒,小闲便去他家对林冲娘子说道:‘你丈夫教头和陆谦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赚得他来到楼上。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着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小闲这一计如何?”高衙内喝采道:“好条计!就今晚着人去唤陆虞候来分付了。”】

  高衙内说他着迷了,“你有甚见识,能勾他时,我自重重的赏你”,重赏是有可能的,但也有可能突变成重赏了林冲的银枪给富安……这赏钱是刀口上添血。
  插播一条:我看到过是四平烟火还是泪痕春雨的分析里说过,武松后来答应给郓哥的赏银其实也是这种性质的,所以武松最后给郓哥的银子比承诺的少了二三两,意在示意郓哥这银子不是那么好赚的,今后别干这种事了。至于郓哥明白不明白武松就管不了了。
  高衙内对富安的计策非常满意,首先是因为高衙内逃回家里很容易,这点应该是让高衙内感到最满意的。
  作者强调了“今晚”去唤“陆虞侯”,用的是官称,白天陆谦可能有公事,这文字滴水不漏的样子。
  跳过了一些文字,建议看看别人的解读,或者读者自己解读,相同的故事、相同的重点,不同的读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机会能多看看别人的感受可以加深理解,水浒传不是一两个人能解读的好的。
  林冲故事里的又一个主要角色陆谦出场:

  【原来陆虞候家只在高太尉家隔壁巷内。次日,商量了计策,陆虞候一时听允,也没奈何,只要衙内欢喜,却顾不得朋友交情。】
  作者罗列了一系列因素,“没奈何”、“只要”、“顾不得”有点乱,读者需要细细揣摩才能发现,在这段话里“一时听允”才是最重要的,陆谦根本没有犹豫就接受了任务,别的心理活动最多是陆谦例行公事地做作一下而已。陆谦对于出卖朋友是毫不犹豫的,当然要看给谁办事的了,如果是换成平级求他帮忙,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这就是等级制度的优越性:给人们一个“出身”的机会,也就是给人们一个所谓的往上爬的机会,爬上去就可以奴役下层。(“出身”,是鲁智深在大相国寺争竞执事的时候说的话,“既然如此,也有出身时”。)

  【且说林冲连日闷闷不已,懒上街去,巳牌时,听得门首有人叫道:“教头在家么?”林冲出来看时,却是陆虞候,慌忙道:“陆兄何来?”陆谦道:“特来探望,兄何故连日街前不见?”林冲道:“心里闷,不曾出去。”陆谦道:“我同兄长去吃三杯解闷。”林冲道:“少坐拜茶。”两个吃了茶起身。陆虞候道:“阿嫂,我同兄长到家去吃三杯。”林冲娘子赶到布帘下,叫道:“大哥,少饮早归。”】

  陆谦出现后林冲对陆谦说“心里闷”,其实不正常。即便是最好的朋友,来家里看你,你有心事已经几天过去了,不会还在死纠结一件事不能自拔,对方探问林冲变宅男的缘故,正常情况下回应都是说“没事、没事没事”,接下来如果对方有心深究之后才会对他说出实情。对方一探问就说“心里闷”,除非是正烦闷的时候、排解不开、不能自拔的时候才有可能,但是此刻的林冲烦闷至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合理的解释是:林冲太了解高府和陆谦了,林冲早想到麻烦事必有下文,陆谦一出现林冲就猜到他是干什么来了。林冲的意图是说,咱也别绕弯子了就说正题吧,我说闷、你就要问我怎么回事,然后看看你来到底是要干什么。林冲的这个性格往后还有表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