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说过的话,今人谁能懂》
第8节作者:
渤海二行 我小的时候,“筷子”这个词,在村里还不太流行。每次吃饭,家人都是说,拿箸子。吃面条、吃粉条,不说夹一筷子,直接说,来一箸子。这样的说法,大概是从我上学以后,不知道怎么就慢慢的带有了一定的贬义成分。想一想很神奇啊,这么高大上,文言文里才能用的一个词,竟然被没文化的村民赋予了不好的意义,真的是没地方讲理。后来,慢慢的,筷子开始成为主流,箸子成为非主流。再后来,几乎没人再用箸这个词。不过,在个别地区的个别地方,今天仍然有人继续再用。
日期:2017-04-11 08:48:46
调羹。
也叫汤匙、羹匙。这几个词,有着跟箸差不多的处境,也是在文言文里应用比较广,同样是村民口语当中的日常用语。不同的是,这几个词,并没有像“箸子”那样,被村民们赋予贬义。
大概,在古代,喝汤吃饭的小勺子,不是普通农民家里可以置的起的家什。即使是最普通的,陶瓷做的,没有必要的话,普通农户家里也不会置办。从调羹,羹匙,这样的名称可以看出,这东西本身就有一些珍爱珍惜的成分在里边,不是随便什么场合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使用的。
当然,这几个词的经历,也跟箸这个词差不多,慢慢的随着使用的普及,名称也从高大上变得更加平民化。现在,几乎不再能听到调羹、羹匙这样的说法,统统被“小勺”所代替了。
日期:2017-04-11 10:31:57
汤。
当今,广东香港一带,非常重视煲汤喝汤。这里所说的汤,并非指广东香港人所说的汤,而是指的面条。
面条,很多人都喜欢吃。但似乎,只有在我的老家一带,才把面条称为汤。吃面条称为吃汤,凉面,叫做冷汤凉汤,挂面叫做挂面汤。至于来源,似乎没人能说得清。尤其是,把凉面称为冷汤,很有些让人难以理解。
不过,许多语言,是不能用道理来说清楚的。比如,《水浒传》当中,武大是卖炊饼的,很多人把炊饼理解为今天的烧饼,那就大错特错了。炊饼指的是馒头,是蒸出来的,明显不是烧饼。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区,不但馒头叫做饼,面条同样叫做饼,称为“汤饼”。而在另一些时代另一些地区,所有面食叫做馍,烙饼叫做烙馍,面条叫做汤馍。当然,这些称谓,今天也和我们那里的“汤”一样,接近消失,或者已经消失了。
日期:2017-04-11 14:00:53
干粮。
相对于面条的汤,干粮,就是那些不需要汤,直接可以用手拿起来吃的食物。古时候的人,出一趟门需要的时间很长,每次出门前,基本上都要提前准备干粮。即使一些比较近,只有几十里,甚至十几里的路,如果不是有关系比较密切的亲戚朋友,也都要提前准备。
相对于单个人出门,集体出远门的人,一般都是带已经做熟的粮食,比如炒米炒面什么的,带上锅,到了地方做熟了吃。干粮本来的意思是指的这样的粮食,出外做生意的商队,出去作战的军队,都是带这样的干粮。干粮本来的意思是这样,后来逐渐发展到,只要能带着出门,不需要太复杂的烹饪过程的熟粮食,统统称为干粮。
对于不出门的普通百姓家庭,干粮就是指已经做熟的所有粮食。不管是馒头,烙饼,还是窝头,饼子,每次做饭的时候,放在做法的锅里热一下,就直接能吃。
日期:2017-04-11 15:58:32
腾,溜。
这两个字,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可用作名词和动词,本来是不准备在名词里边说的。不过,这两个词都跟吃饭,或者食物相关,所以放到这里。
把干粮放在锅里,篦子上边,用蒸汽加热,这个过程,跟蒸馒头、蒸包子的“蒸”,是不一样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以前的蒸菜八大碗,有回潮的趋势。实际上,所谓的八大碗,以前并不叫“蒸菜”。蒸,是把生的东西蒸熟的过程。而所谓的“蒸菜”,本来就是熟菜,上笼屉就是加热一下,不能叫做蒸。我们老家这里,把这个加热的过程,称为“上溜(liu,四声)”。
不但在我们这里,不少北方地区,都把这个过程叫做“溜”。馒头凉了,溜一下,相当于现在用微波炉加热,只不过加热用的是热蒸汽罢了。我们村,把宴席用的蒸菜用笼屉蒸叫上溜,平时的干粮加热,不用这样正式的说法,一般都叫做“腾”。对,就是热气腾腾的腾字,非常形象传神的说法。也有人把这个过程,称作“虚”。
腾,溜,或者虚,跟蒸相比,大概一个是量多少的差别,另一个是时间长短的区别。蒸,一般量大,时间长。腾和虚,相对来说,量少,时间短。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理解猜测,因为是方言土语,字典词典查不到,具体区别在哪里,只能看个人理解了。
日期:2017-04-12 08:25:22
稀头。
与“干粮”相对,今天意义上所有的能喝的带汤的东西,称为稀头。当然,那时候百姓家庭里所谓的稀头,不像今天的“汤”这样丰富。北方地区,我老家这里,日常所用,基本上只有三种:小米稀饭,玉米面粥,面条汤。那时候,吃凉面,或者浇汤浇卤的面条,是非常奢侈的事。所以,会把吃面条,说成吃汤,因为面条里边,最主要的成分是汤,面条本身是“汤”里边的配料而已。我的记忆中,那时候村民吃饭当中所说的稀头,尤其是面条汤,是真的非常的稀。谁要想把里边的面条捞起来吃,会受到全家人一致的谴责。
在个别东北地区,曾经见过跟我们老家不一样的吃饭场景。全家人围坐在桌前,有馒头有菜,稀头是,每人一碗凉水。第一次见这样的场景,我非常惊讶,惊讶于对方吃饭的简单,更惊讶于对方家人胃口之好,
日期:2017-04-12 10:53:26
菜团子。
干粮当中的大部分,比如馒头包子窝头烙饼等等,今天的大多数北方人仍然在食用。不过,随着生活的日渐富足,以前的人经常吃的一些“干粮”,今天的人已经很难吃到了,菜团子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所谓的菜团子,就是玉米面包子的另一种叫法。不过当时来说,用玉米面、小米面、高粱面包的包子,还真的没人叫包子,统称为菜团子。菜团子的馅,除了普通包子所用的馅料之外,在农村,基本上以干野菜为主,以与它的外皮相称。因为,菜团子,基本上是只有村民才会吃的低端食品,村里的富裕人家,城里人,很难有机会能吃到。
当年,菜团子的馅儿料,之所以以野菜为主,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没有足够的菜地种菜。计划经济条件下,一个村有多少地,什么农作物种多大面积,村里自己说了是不算的,都是上边定好了的。村里的菜地本来就有限,能种的菜品种单一,总量不足。在那个时候,谁家炒个鸡蛋,烙个饼,小一点的村子,恨不得全村都能闻到味。家里有点白面,除了过年用,其余的也就够家里来个客人什么的招待用,想吃到白面的包子,可能性不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