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说过的话,今人谁能懂》
第11节

作者: 渤海二行
收藏本书TXT下载
  葫芦,是一种植物结出来的,成熟以后外表很硬,里边就是它的种子。嫩的时候,葫芦是白色,可以做菜吃。慢慢长成绿色,黄色,外壳变得很坚硬。葫芦的坚硬外壳,其实有些脆,缺乏韧性。经过开水煮过,葫芦的外表从黄色变得有些发红,就有些坚不可摧的韧性了。古人喜欢喝酒的,不少拿煮过的葫芦当酒壶,比如八仙当中的铁拐李。

  把葫芦从正中间锯成两半,就形成两个瓢。这样的瓢,跟葫芦一样很坚硬,大多数人家,水缸里边放一个瓢,用来从水缸里舀水。也有的人家,粮食缸、面口袋里,同样放一个这样的瓢,用来挖粮食,舀面。
  用来舀水的的瓢,也叫作舀子,尤其是金属做的。以前,稍微富一点的人家,瓢用的是铜的,形状跟葫芦瓢差不多。大概是为了区别于葫芦瓢,铜的,铝的,也有的被人称作舀子。慢慢的,水舀子以铝做的,塑料做的为主了,水舀子的称呼,渐渐地代替了瓢。后来有了自来水,城市里,水舀子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管舀子还是瓢,都没什么人用了。
  日期:2017-04-18 08:28:03
  罐子。
  罐这个字,现在还在使用,不过,意思与原本的含义已经有些距离了。
  我小的时候,家里还有陶器的罐子。我记忆中的罐子,跟缸形状类似,但是壁薄很多。形体一般也比缸要小,大多用来盛庄水、稀饭等液体的东西,大概能装十多斤水的样子。罐的口比身子粗,从上到下越来越细的形状,高度一般跟口径差不多。陶罐的颈部有三个耳扣,可以把绳子从耳扣里穿进去,然后把罐子提起来。罐的颜色跟缸也不相同,一般的缸是红釉色,或者土黄色。罐大多数都是灰白色,即使上釉,也都是黑色的釉。

  现在,罐这个字的意思十分丰富了,凡是能装液体的,或者零散的食品的,几乎都可以被称为罐。比如:奶粉罐,糖罐,咖啡罐,液化气罐,丨硫丨酸罐等等。这两个时期的罐,含义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几乎没人能说的清。
  日期:2017-04-18 10:16:24

  炊帚。
  炊帚是刷锅用的,一般是用高粱穗,或者其它庄家的穗子,去掉粮食粒以后剩下的部分,绑起来做成的。刷锅用的叫炊帚,高粱穗做的;扫地扫炕的叫笤帚,黍稷穗做的。做笤帚和炊帚的这个过程,我们村口语称为“缚笤帚”。缚,是不是非常书面,非常文言的样子?
  农业时代,农村人的日常生活用具,除了装水和做饭用的之外,大多都是就地取材,稍加加工而成。笤帚和炊帚,就是典型的家庭日常用具。这两样东西,原料差不多,外形上就能看出用处的差别。一般笤帚,头部需要长一点,因为扫的面积大。炊帚,因为是专门刷锅用的,扫到的面积小,所以头部一般是大概的圆柱形。笤帚扫的面积大,不需要用太大的力,头部相对松散。炊帚,刷锅的面积小,有时候需要对锅的重点部位着重用力,头部相对紧密。

  炊帚日常用处多,每天至少要用三次,消耗量相对很大,农村人对这个词的用量,相对也较大。现在,大多数人家,刷过不再用炊帚,改为其它替代品。即使有的地方有些人,还在使用这个词,它的影响力,确实越来越小了。
  日期:2017-04-18 13:19:08
  泔水。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词:泔水猪。其实,这是对泔水一词的曲解。泔水,本意指的是刷锅水,里边即使有一些食物残渣,也都是粘到锅上,不用力刷不下来的那部分。那时候人们生活水平低,泔水就只是泔水,里边能夹带的粮食非常之少,更不用想会有什么“泔水油”。至于剩菜剩饭等等,是绝对不会放进泔水里边去的。
  记不清在哪篇小说里看过,古时候的饭店,剩饭剩菜,都是要集中到一起,卖给条件差一些的城市贫民的。所以,像今天的猪那样吃所谓的泔水,是人才会有的权力。至于泔水猪,是经济发展物质丰富的今天,才会出现的现象。
  日期:2017-04-18 16:08:02
  盖帘。
  盖帘,是一种家庭日常做饭用的生活用具。做盖帘,用的是高粱杆最上边,支撑高粱穗那一节。这一节,比普通的高粱秸的节要长很多,细很多,颜色也白一些,显得干净。村里人,把这一节高粱杆赋予一个实用的名字:格挡。条件差一些的农户,家里过事请人吃饭,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筷子,就会把格挡一掰两截,当筷子用。
  今天,不少农村和城市家庭,还会有格挡做的盖帘,主要是包饺子的时候往上边放饺子用,或者蒸馒头的时候放生馒头用。圆柱形的格挡,用缝衣服的针线,按照一定图案的针脚,仔细的穿在一起,就成为了盖帘。盖帘表面,因为格挡的圆柱形状,让盖帘的表面称为波浪形。软面做出来的饺子,或者馒头放上去,因为底部透气,不会粘在上边坏了形状。所以,如果针线活好,做出来的盖帘,可谓是美观又实用,很难找到工业品来替代。

  日期:2017-04-19 08:36:11
  碾子,磨。
  做饭用的粮食,一般要磨成面,最低限度,也要把外皮去掉,才能成为做饭的原料。磨成粉,或者去掉外皮,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用碾子或者磨来实现。
  不知道古人怎么样找出来给粮食去皮的方法。把粮食铺在石板做成的碾盘上,铺的厚一点,推动碾子在碾盘上转动,轧过之后,粮食粒没什么损伤,外皮却纷纷碎裂,用簸箕一颠,就能把碎皮吹出去,只剩下了粮食。所谓的碾米,过程就是如上所述,很简单,只需要费些力气推碾子。
  去完外皮的粮食,仍旧铺在碾盘上,只不过比去外皮的时候,铺的薄一点,均匀一点。铺好以后,继续推动碾子在碾盘上转,粮食就被纷纷压碎,称为面粉。根据做饭用途的不同,需要的面粉颗粒大小也不一样。在碾盘上压的时间越长,面粉的颗粒就越小。用不同孔径的箩过一下,符合要求的留下,太大的继续放在碾盘上轧。这个过程,可长可短,根据需要而定。
  碾子碾成的面粉,一般只适合煮粥,或者蒸馒头窝头用。需要的面粉颗粒再细一些,碾子就做不到了,需要用石磨才行。碾子是圆柱形的石头,在石板上滚动,石磨却是两个圆柱形的石头,两个平面对齐了,沿着同心圆转动。这样磨出来的面,可以更细一些,比如对面粉颗粒细密要求比较高的做豆腐等等,碾子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磨盘才能磨出来。
  不管推碾子还是推磨,都是围着一个圆心转圈,人来干这个活的话,会把人转的晕头转向。最理想的,是把驴的眼睛蒙起来,所谓的驴拉磨,效率比人要高很多。给驴蒙眼睛的,是用布缝起来的,跟人带的眼睛,外形有点相似。以前的农村人,很少见到读书人戴眼镜,偶尔见到,会把两者联系起来称呼,以达到讽刺的目的。
  日期:2017-04-19 11:10:39
  糨子。
  糨子这个词,现在大多数人应该都不太熟悉。糨,读作浆糊的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