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4-17 20:34:13
《听潮庵》
朔阳城外东面有座小山叫作罗汉台,罗汉台上有座小庙叫作听潮庵。一般而言,庵是给尼姑住的,庙才是给和尚住的,但听潮庵挺有个性,里面住的都是和尚。和尚住进痷里,这就有些怪了。怎么一回事?故事还得从清朝初年说起。
说顺治年间,天津卫有个乡绅姓张,颇有田产,今天的滨江路一带,当年就曾经是他的产业。祖上也有做官的,虽然没有出过特别大的官,但在明朝的时候也出过几个吏部侍郎和礼部郎中之类的官员。等到清兵入关,他硬气了一把,没去做清廷的官。清廷按照范文程的谋略,把他们这些地主乡绅当作拉拢的对象,也没有为难。这张乡绅既赢得了傲骨铮铮的名声,又过着富足田舍翁的日子,名利双收,照理说应当没有什么不顺心的。可他偏偏就有不顺心的事情。张家从他爷爷开始就是单传,到了他这里,五十来岁了,儿子一个没有,闺女倒生出来七八个,非常不甘心。喝醉酒的时候就吩咐管家,他死了以后脸上蒙块黑布再往棺材里摆,因为他把香火断了,到了阴间没脸见祖宗。
大概是心诚所致,事情总算有了转机。
张乡绅在乡下有几亩旱地,赁给一个三不沾四不带的远房亲戚种。既然是旱地,种的都是耐旱不喜水的庄稼。不巧得很,偏偏这年雨水大,生生把地里的庄稼泡死了,一颗粮食没打下来。这亲戚哭丧着脸上门,求张乡绅把租子缓一缓。张乡绅也是哭丧着脸,虽然沾亲带故的,但你不过是个光脚泥腿的庄稼汉,我却是穿得起绸缎的乡绅老爷,你我终究不是一类人,不能为了那点淡得闻不出味儿来的血脉关联,破坏了孔圣人定下来的尊卑区别。于是张乡绅抹着眼泪不答应。既然亲戚欠了他的租子,就得还上来。没粮没钱,那就拿房舍大牲口之类的来抵债,不然他就给当地县令写个条子,请县令派衙役出马替他去收租子,这也算是为了维护伦理纲常的威严而大义灭亲了。
话说到这份上,这亲戚也说不出别的话来,要不想挨板子坐牢,就只能想法子凑钱交租子。这亲戚一合计,房子是不能拿出来的,儿子快成亲了,要没一套房子迷糊丈母娘的眼睛,恐怕得打光棍。大牲口也舍不得,明年耕种还指着它。掰着手指头算一遍,锅有锅的地盘,碗有碗的岗位,哪怕一张手纸也有它的用处,算计一遍,得了,自己还有个十二三岁的闺女,没多大用处,拿出来抵债吧。于是跟张乡绅立了契约,把闺女卖个张乡绅家做丫鬟。心里还暗自高兴,自家少了一张吃饭的嘴,减轻了自己家的负担。张家家大业大,闺女做丫鬟饿不着,是个好出路,怎么从来没有发现自己这么机智。
这女孩子叫杏儿,领到张家,张乡绅的正室张太太一看,虽然一脸的娃娃气,但模样也周正,腿脚也麻利,心里一乐,就把杏儿留在身边当个端茶送水的使唤丫鬟。
杏儿头一天当差,一大清早老妈子就把她叫起来,带她去厨房,教她给张太太熬求子粥。杏儿就问什么叫作求子粥,这老妈子就告诉她,这求子粥里面放的是红枣,花生,桂圆,莲子,连起来就是早生贵子,图个吉利。杏儿终究是乡下来的,没多大规矩,当时就笑出声来,道:“喝这东西顶什么用?还早生贵子,太太都四十多了,早就迟了,要我说吃这个不顶用,得吃…。”她正笑着扯开嗓门说着,就看见对面那老妈子脸色不对,噗通跪在地上朝她磕起头来。杏儿一愣,还没想明白老妈子这是在唱哪一出,就听见背后一声咳嗽,不由得身子一颤,膝盖一软,后背浸出一片冷汗。强扭着僵硬的脖子回头一看,张太太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门口。
原来有个张乡绅同榜中的举人要来拜访,张太太要亲自下厨招待。所以早起了些,来厨房检点检点食材,没想到正好撞上杏儿和老妈子嚼舌头。
张太太抬手指着问杏儿:“你刚才说什么?”
老妈子毕竟是吃过见过的,立马反应过来,屁股下面塞了二踢脚一样蹦起来,左手一把扯住杏儿的领口,右手啪的一个耳光抽过去,嘴里骂道:“不知羞耻的浪蹄子,你胡扯些什么?太太待你恩重如山,你还敢咒太太,看我不扯烂你的嘴。”脸上挤出个笑对张太太道:“太太,全是这浪蹄子不懂规矩…。”张太太一眼横过去,老妈子讪讪闭嘴。
张太太往前几步走到杏儿跟前,杏儿噗通一身跪在地上抖得跟筛糠一样。张太太问她:“你刚才说什么?”
杏儿让老妈子一个耳光抽得胆子也寒了,脑子也乱了,什么话也想不出来,只知道一个劲在地上磕头,嘴里念叨:“太太饶命。”
张太太把眉头一挑,轻轻踢了她一脚:“我要你的命干什么。我是问你,你刚才说,吃什么能生儿子?”
杏儿只顾着磕头,太太问的话根本没听见。那老妈子机灵,把杏儿扯住,凑在她耳边嚷嚷:“傻丫头,别磕了,太太开恩,问你话呢。太太问你吃什么能生儿子?”
杏儿这才回过神来,还是不敢抬头,低声说道:“糖,糖葫芦。”
老妈子眼角瞟见张太太一只眼睛眯起来,连忙拿胳膊肘使劲戳了戳杏儿:“你倒是大声点。”
杏儿把嗓门提起来:“吃糖葫芦能生儿子。”
老妈子悄悄侧一侧脸,瞟见太太脸色发黑,连忙道:“净胡说,吃糖葫芦怎么能生出儿子来。”
这杏儿也不是柔顺的人,本来是让老妈子一巴掌打蒙了,气势被压住了。这阵子说话吧嗓门一提,顺带着把底气也提起来了,害怕的心思去了一大半。刚才老妈子打她那一巴掌,这阵子才火辣辣的疼起来,心里对老妈子有怨气,再听见老妈子反驳她,不由自主地跟老妈子犟上了,冲着老妈子嚷道:“你懂什么?就得吃糖葫芦才能生儿子,还得是我们村石头庙里供的糖葫芦。”
张太太听到这里,连忙把杏儿叫起来仔细询问。杏儿这才一五一十说出来。
杏儿他们村里有条河,有一年干旱,河水干枯了,露出个石头庙来。说是个庙,其实只有半人高,但是是拿整个石头雕出来的,里面供奉着的是个年轻女子的模样,不知道是哪路的神仙。这石头庙出水的时候,也没人把它当个正经东西,有人猜是石匠闲得无聊雕出来玩的,有人猜是哪个大墓里的配件。后来也没有定论。这东西让村子里的保长看见了,觉得是个好东西,方方正正的,拿大锤砸开了正好当石砖用,拿来垒猪窝,于是就招呼人把这东西抬回他家去了。
抬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后晌,保长也懒得动锤子,打算第二天再把这石头庙砸开。当天夜里保长就梦见那庙里供奉的女神哭哭啼啼来找他,求他保全自己。保长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就问那女神保全了她有什么好处。那女神就说自己是阴间孟婆的婢女,轮回投胎的事情能插上手。要是保长死了,可以想办法让他投胎到一户富贵的好人家。
保长一听不愿意了,说如今在阳间你攥在我手里,你当然对我说好话。等我死了进了阴间,那可是你的地盘,万一你翻脸不认账,我找谁说理去?不愿意冒这个险,还是要砸那庙。这女神抹着眼泪问保长打算讹什么,保长挠了半天头,说既然你是管投胎的,那就给我送个有本事,能当大官的儿子来吧。有个能当大官的好儿子,我后半辈子也能过富贵日子,跟投胎到一户好人家也差不多。这女神思量一遍,答应下来。不过人的悲欢离合都在生死簿上写定了,她私下操作,送个好儿子给保长,一旦被查出来,罪过不小。因此嘱咐保长一定保守秘密,不要说出去。保长自然是满口答应,于是这神女就教保长准备了山楂一颗,冬枣一粒,早上从树叶上汲取晨露把山楂和冬枣洗净,用黄表纸包好,供奉在女神像前。过了一夜再打开,只见那山楂冬枣上浮了一层透明的糖壳,甜丝丝的,成了糖葫芦。保长遵照女神的吩咐,自己把冬枣吃了,把山楂给他老婆吃了,过了十个月,果然生出个精明伶俐的大胖小子来。
杏儿自己说得眉飞色舞,没瞧见张太太的脸色一阵阵阴沉下来。老妈子冲着杏儿嚷嚷:“不懂事的丫头,拿乡下鬼话糊弄太太。”
张太太也道:“既然不让保长说出来,你是怎么知道的?”
杏儿道:“保长的儿子是我玩伴,他还替我偷过枣子哩。他亲口跟我说得,说他爹喝醉了跟他说的,要他当了大官以后带着他爹风光风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