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繁体转录简体版》
第5节

作者: ufo_2003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乩即移入中间去。
  按去岁刘氏迎女柩至南浔,余会与女约,秋间当一来视尔,女甚以为喜。有父去多住,儿亦再伴住。及古书多,父爱此云云。其言若自忘已死也者。余满拟秋凉即前往视女柩,并一游嘉业书楼,岂知至七月而沪上遽遭空前之祸(日寇入侵),道途多梗阻,未克成行。至十月而江浙相沦陷,吾乡及南浔等处无一不化为瓦砾之场。刘氏藏书楼虽闻未燬,而等于异域,欲往无从,其家祠丙舍存否未可知。吾女之柩果否无恙?总之我游浔视女之愿恐终为泡幻矣。人事沧桑谁能料到,惟吾女之魂至今仍无一日不相依于患难困苦之中。有以娱我而慰我也,我反觉万事皆空,惟一成所结,为最真实耳。

  戊寅中元日又记
  廿三日即五月三日,晴
  夜八时余,内人又与大女乩召亡女至,一无所问任其自言,女即云母毋哀思,尘世本多苦境,儿安乐无灾,明年业缘了。父母慈爱,天高地厚。不离身心。此后常虔诚求佛佑,永留众福,邃去。
  乩言凡四十四字无语不真,无字不炼,竟是一篇绝好文,自数月扶乩以来
  末有也。惟所云明年业缘了,不知何指?姪君平等日间曾言欲来一看扶乩。旋于九时余来,乃复扶,时室中有余与内人圭儿夫妇及君平(即天文学家高平子原名)君定君宝诸人。女至,称父母兄嫂寿小川,所为寿小川即君平君定君宝之小名。

  日期:2017-04-22 21:00:00
  第六页下
  吾女生时所呼某哥者,而此则仅简称耳。女此来仍无所问,乩即言寿哥亦爱妹,信乩诚心有见,性勿迷,望哥劝母勿苦忆。父尙可看书写字,母无法少悲.念儿小时,哥爱尙记得,秋间哥亦南去,祠清幽境爽,同二哥来。
  按此言哥爱尚记得,及哥亦南去。

  殆皆指寿哥,所云同二哥来,殆指小哥及济川哥。意亦明显,秋间吾当许其往南浔。
  女殆刻刻不忘者,故一见寿哥等便预招其南去也,又欲望众哥劝母勿苦忆。乃谓父尙可看书写字母无法少悲念。何其入情入理如是耶。
  以下因扶者手软,当由余与君平更换,乩略顿复动觉有异,似他物乘之而人者,屡旋不停所指字亦不类。后指一送字,余即命焚冥镪于窗外又
  指一走字而去。相与惊异者久之,后又重召女至,问以顷间尔何以忽不至,则云儿怕闲人来要银。

  然则顷间所来即女所云闲人之索钱者。是可笑矣,济川因问女,谓我与妹末次相见在何日?
  答:在上年八月同嫂。
  济川云:后来尚有一次相见。
  则云后见忘日不记。
  以下碎问答至多,不尽录,盖今夜已召之三次矣。
  廿四日即五月四日,晴,
  作挽姪女归林氏夫人联云,衰年同本无多,看女姪行中,到此晨星亦寥落,隔岁沈哀尤未已。顿忆明珠掌上,难禁老泪又纵横。
  是夜余在书房内,知内人又与大女二人扶乩。

  即出,乩已移动便云,母常苦念,儿心亦苦,儿无法能免前因。魂魄常在母侧。求父母快乐少哀,以娱老境。欢爱深恩,百世不能复慰。勿思前事,最可悲伤。
  嗟乎吾女之言真可谓痛哭流涕矣。
  其母又询林氏从姊之丧,今将四七矣,尔曾去过否?
  答:现未(现在没去)。
  其母又谓:明日尔大哥将往朱泾七吊,尔同去否?
  答:母要儿去,可去。
  又稀望姊哥嫂极诚劝母,妹念佛求报答。
  廿五日即五月五日,阴晴
  夜,内人又与大女扶乩召,女不至而罢。
  廿六日即五月六日,晴暧,夜雨
  是日立夏,夜,内人大女又扶乩大媳在旁写录。
  日期:2017-04-23 09:46:00
  其实我觉得对于灵异爱好者,这本书是5星推荐。如果是灵异类的研究者,该书是必看书目。看后能解开很多关于灵界的疑惑。

  比如鬼看世界有哪些颜色?行进速度如何?祭祀时烧的祭品会怎么样?
  还有扶乩(请碟仙)时在鬼灵看来会发光,有光芒穿透屋顶。关于发光这一点,我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文章作者讲他在年轻时(大概七八十年代)在一间相对荒僻的宿舍与同学们请碟仙,请到后问是怎么来的,碟仙指字说路过此地看到光芒被吸引来的。
  关于通灵之法,国内外很像。国外有一种通灵板卖,就是三角形的板上在三个角位置,一个角装一支笔,两个角装两个轮子。手指头扶着板,通灵后板会动,笔能书写。美国孩之宝公司早先还生产过这个产品。
  不过劝大家没事不要玩通灵游戏。不要因为好奇去玩,因为很可能你驾驭不了鬼灵而带来麻烦。
  日期:2017-04-24 10:25:00
  第七页上
  余与幼孙皆在观看,召女良久始至,呼父母姊嫂继又称小姪可爱。
  其母问:昨夜召尔不至,尔果在家乎?
  答:不在。
  然则在何处?
  答:沈。
  观者皆不解。
  则女又云:子母地。
  扶乩者内人及大女,仍不解其意。

  余乃恍然跃起称奇,盖吾女昨夜至其同学沈慰花女士家去也。
  沈女士所居,其小地名曰子母地。
  内人等皆不知其地名,余则知其地名,但亦未去过。吾女虽曾与沈女士同学亦未过从。不料其昨夜乃迳去。
  因问:沈慰花之死尔何时知之?
  答:父写对联,方知,去望。

  奇哉奇哉昨日余写挽对二个,确在小疏香室之外间。
  殆为吾女所见,因知沈慰花之死,而随即前去深望耳,亦可见吾女对于同学之友谊矣。
  其母问:尔去望曾见沈慰花乎?
  答:见。
  见诸何处?
  答:家。
  问:去见后昨夜仍即回乎?
  答:回。
  然则尔朱泾林氏姊家亦去否?

  答:去。
  去后于何时回?
  答:今夜回。
  去时会见林氏姊乎?
  答:见。
  见时姊与尔何言?
  答:言不忘子与众人,家事常忆,勿忍抛小女哭,儿劝虔诚信佛。
  (大意是林氏姊年轻去世。灵魂仍不忘家里的人和事,更不忍心抛下年幼女儿独自哭泣,然后韵芬就劝她如何如何。国外有本书“追鬼人”里有描述,说鬼灵想与世人沟通也是非常困难的,犹如隔着厚重的毛玻璃对着房间里喊,对方听不到也看不到。)
  问:尔往林氏见吾家何人?
  答:哥宽。
  盖昨日圭儿至林家七吊,确系带宽余同行也。
  问:今日尔遗象前见供何物?
  答:青梅茅针香蛳。
  亦确均无所误。
  其母因谓尔之问答,无一不灵。
  然则凡事尔能前知乎?
  答:不前知。(就是说不能预测未来)
  问:在家日常为何事?
  答:看书报,望父读诗,儿最要学,母念佛好,儿心宽乐,芬望哥嫂姊长伴母,移哀慰悦.
  邃去.

  按女凭乩语,对于父母则称儿,对于他人则称芬。其下字亦煞有斟酌也。
  廿七日即五月七日,阴,
  程云岑来信,述其夫人病,谓似在法藏寺见吾女及小眼鬼独眼鬼无七窍鬼等,甚以为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