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繁体转录简体版》
第10节作者:
ufo_2003
女即云父伤风早睡而,即去。
何其体贴如是耶,常念我之伤痛,乃苦心孤诣欲怡悦我而无法。则更肆力于学,至于超妙入神,今竟能和我之诗。甯非奇事。
花香可吸露可饮
廿八日即六月六日 暧 芒种节
今日余身热已凉(退烧了),藷恙均愈,惟咯痰未豁耳。
是日四孙因星期在家,夜间偕弟来,与其祖母扶乩。
女至,呼四官后即云:你常供食物,我有小茶盘送小姪。
盖小官每携物供于吾女遗像前,吾女殆无不见也。
其母记不出是何小茶盘,因谓无此物。
女又云,在小考篮内,即四嫂送。
至此,余闻言当即刻寻此小考篮,发现于余所卧状下,取出搜之,则内装各物,皆吾女手自整理者,而小茶盘在焉。乃吾女幼时其四嫂所送者也。一面乩又继续称:再有洋簿送四姪,你能好读书,以后再给物。
其母云:确有女写賸之洋簿数册,当即取给四孙。
乩又叙称:父日记言妙字重可否换真,此语其母不解,乩又言前父命作梅村诗,第一妙字重。其母仍不解,谓今日确将余日记置于女前,惟不知其所
日期:2017-04-26 12:48:00
第十三页下
言云何。
余视之恍然曰,妙哉妙哉。
盖吾女以前诗妙谛多从静悟参句。
余谓此妙字与第四句妙台之妙字叠,
因拟将妙台二字改去未有妥善之字。
写于十九日之日记内,故吾女见之而意欲将第一字妙之重者改换
真字,而不必改妙台字。是极是极。
其乩言亦非常清楚也,吾女之于诗又何其斟酌尽善如此耶。
至此乩便云:少住,逐停。
兹再将女所作听父读吴梅村诗有感一什重录于此。
(诗省略)
少顷,内人与大媳又扶,女至。
其母谓曰:我欲问尔数事,乃方才尔要紧言诗故不及问,今问尔每日三次供饭馔于尔前,尔究竟食否?
答:日食一次。
问:然则食那一次?
答:勿定。
问:仅食一次,得毋饿乎?
答:不食饮露,花香亦吸。父伤风末好,采花供儿,恩重无极,我父仁爱真诚,至性过厚。即此因缘,是学佛根基,不可多得。闲情易惑,真空贵灭,仁恕恬适,胸怀明达,常看佛经,可免烦恼。
按此次所扶其母但问其食否一事,而女答称曰食一次,不食则露亦可饮香亦可吸。途引而及于余之供花,又大谈其学佛。其实皆由前日见余之诗,视为深痛至哀,而作根本之慰劝也,余之诗已见于廿六日日记,有老怀至此何由遣,日供瓶花当课程之句。
女所以云父伤风未全好,采花供儿恩重无极也。
余诗有爱根未断泪频倾之句,女所以云闲情易惑,真空贵灭也。
亦即初九日乩语所云闲情迷本性,割爱坚金石是也。
能以佛理作根本之劝也。
廿六之夜。女因欲写步韵答我之作。
故不及深劝,但言老年万勿伤怀,今复因吸饮花香一语又畅为言之。
亦可谓孤诣苦心矣。
至此其母属其勿再言,尙有事问尔:畴昔之夜,曾梦与尔卧一处,尔果能入我梦乎?
答:梦幻,儿长在母房不睡,恐有碍母。
其母又问:尔父谓尔诗大好,惟尔诗每用佛家言,不知尔今亦能作不用佛家言之诗乎?
答:儿读书少,无典故,不古气,怕笑。
至此天已夜深,乩忽云:寻字久,母嫂劳。
逐停。
两侄女往生求送
此时时逾十一点,大嫂已去,室中只内人及余二人,内人谓顷间与四孙
扶乩时极暂,何以乩忽云少住,其乩又并不走入中间?亦并非说去,当必有故,宜再问之。
因与余复扶,亟问顷尔方谈诗时忽言少住,不知尔有何
日期:2017-04-26 13:32:00
第十四页上
事?
答:英钏来。
内人与余相为称异。
盖英钏皆亡孙女,英家松江,钏家上海。
何以远来,因问英钏何时来此?
答:方来。
问:英钏胄年幼,何人同来?
答:大姪妈。
余尤为骇怿,盖大官妈妈确曾住过英官家,而死于松江者。
故英钏即命其同来,宜也。
其母谓:然则尔可命英官来凭乩谈话否?
乩逐不动,少顷又动,云:英姪不肯,怕寻字,乃仍由女来也。
问:英钏远来果因何事?
答:因二姪须投生,故来苦要儿送。
问:英钏投生好否?
答:二姪生前无业(意思是没有佛家所言之恶业),生诗礼之门。
问:然则投在何家?
答:不能告。
问:然则以何时行,尔果去乎?
答:明夜行,儿因往来日多,恐分心,未定送去。
问:尔若送去,亦须用人乎?
答:大姪妈空可往,亦无须人。
至此乩邃停。
奇哉奇哉。
廿九日即六月七日 闷热雷雨
夜,又与内人扶乩,女至。
问:昨夜英钏来此,尔管二姪以明夜行,不知今果行否?
答:英钏因雷不去,怯,竖要儿送。
问:英钏投生,本约今夜行,今不去亦有误时期否?
答:本须夏至前后。
然则去时迳往投生处乎?
答:松(松江县,现上海松江区)亦少住,母松去否?
问:今日英钏在此有妨尔诵读佛功课否?
答今日少读。
问:尔前言法华已诵毕,不知今诵何经?
答:现读华严经。
问:华严经何自而来?
答:佛菩萨赐受。
然则菩萨教尔诵乎?
答:不,自诵。
问:尔生时所习之西文算学(英语数学),今亦仍看乎?
答:无时看,无所益。
问:华严经尔何以便能自诵?
答:参同法华金刚意义,字有不识,菩萨受告。心静信勤,亦易参悟。佛弟子皆为儿进步猛,学远不能如。
问:尔言菩萨,即小疏香室中所悬供之佛像耶?
答:佛非一定。一念诚心,佛即在前。
余谓:尔今佛学甚深。我不解内典,前诗与尔,其言浅矣。
答:清静无相,色空都灭。经旨易明,父再做,儿步韵,佛书多看能懂。有参透浮生之妙。父如多看,久必自悟。不可性急无恒,若有一解得,即可类通。
异哉,吾女之言何其津津有味如是耶。
其母不知佛理。
又问:以英钏今拟以何日行?
答:姪怕电不肯行,明后先去,至申回松(松江),望儿去行。
问:钏今往何处?
答:三哥家。
乩逐停。
按吾女一谈及佛,每兴会淋漓,其言最多。
问他事,答语必甚简也。
五月初一日即六月九日 晴
是夜,余至书房后,内人携灵乩图至大儿处扶乩。
幼孙围视,女至,称:小弟。
盖幼孙常以小弟呼之,故女亦称以小弟也。
其母问:前夜尔言英钏明后去,不知今尚在此否?
答:方去。
问:尔不同去否?
答:儿迟日行。
问:尔大哥处亦常到否?
答:常到。
问:厅上各处常去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