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繁体转录简体版》
第48节作者:
ufo_2003 我更觉此子之慧妙,全是孩气。所言尚多我亦不尽录其妙语。
于是乩又呼吹公,我知叶先生临乩。
甥即问:前日杨不江先生言说,先生前生是马因忠于主,故投为人。先生自知之乎?
答:前生是马现方知,听芬言,能得人生亦甚难。畜类得人生更难之又难。
甥又说:口囗口口竞投生为狗,先生前生则马而投人,真不易矣。
答:人投畜类亦甚多。
我问:先生近日念佛兴趣若何?
答:念佛真是妙法,弟虽不能觉悟,然听梵音心地自然和平清静,每随念佛时觉有不可言语形容之乐处。韵芬说日久只要一念至诚即有不懂处自能若佛指授,忽然明白。惟切勿杂一毫他
日期:2017-05-15 15:38:50
第98页下
念,弟目前力戒分心,虔修净土。然总不免在家多听多见。想亦住法寺不知从未做过经忏,可以住否?韵芬说恐住三楼不能,二楼位置间,不知有无亲友位可附。
我与甥苔想叶先生于寺中可附之位无。
甥又怀疑回答说:进弟于此寺亦无位置,今何以亦听到其时住寺中?
答:令弟则有令堂有位可附。
甥乃恍然,盖但能有位可附,便住无妨也。
叶先生又回答说:家中诸儿皆不信佛,故勿告。我生前受业弟子亦有多人在申,若陈瑞芝,若朱履仁,只须七众念佛一天,亦不必焰口,无须多焚银锭。能得留名居住而已。
于是颇拟将此情关照陈朱二氏,甥亦愿为叶先生做功德。
我说:此出于乩言,人恐不之信,若由我等关照,人更将笑为妄。
我因对甥说:你我既信之深,不若即由你我二人出名,秘密向法藏寺念佛一天,无须关照陈朱二氏,如日后陈朱二氏得知而信,则由他另行发愿超度亦无不可。
甥以为然。
时叶先生又回答说:凡念过经,寺值阴者留名。
我等未解寺值阴者留名句。
问之则回答说:此言亦韵芬告,话不明白。
于是乩动忽呼父母,知我女来为代释矣。
乃回答说:叶伯因在家不能清净,想住寺。寺内有规则。若无论何人都可住,多得佛地太杂。故凡念过佛或做水陆佛七,则寺内有值院阴差一一留名记出。即可居住。叶伯以诸世兄皆不甚信佛,且家贫无力。本思请从前弟子公念,今听到哥与父说,极合伯意。
因问应念何经为好?念阿弥陀佛抑念他经?
答:只念阿弥陀佛一天,并非是超度。不过却有一位置而已。
问:只念佛一天,不比做水陆佛七,何以寺内便能有位置?
答:阴可有名,佛家平等,大小功德一律。只施主诚心即好。
及我女言方毕,而叶先生又临乩回答说:承蒙尽力,使弟得有住处。感极谢谢。谨寥寥数字而去。
按我等自扶乩以来,及今一年有半,所召每不过一人。即连召数人则言亦有先后。其未召而来者有相识有不相识。而言者亦只一人。
从未有五人并到,更错综而言,一再不已。各人都活跃于纸上如今夜者也。
我又安得不谓之奇遇耶。
且友人中遇杨平江先生得闻所未闻之言,遇叶守仁先生得闻所未闻之事。皆为近来所至快。陋者说,人鬼不可通,反觉真同梦话耳。
十七日即六月十四日雨大水
楼下水深尺许,草地上一片汪洋。推窗望之,大河前横矣。
围困楼居,真成孤岛,亦绝好风景。
日期:2017-05-15 17:17:58
第99页上
十八日即六月十五日阴
姚姨母何太夫人百龄冥寿,在法藏寺做功德。
上午偕内人坐汽车往。门前大水未退,跃而登车抵寺。望哥等皆在,公度亦在。
彼问我扶乩事。
我说:子何以知之?
说:乃乾示以幽明倡和集而知之。
我说:前吴来鸿亦曾与子言及我处扶乩事乎?
说:然。
我说:子亦知我何以知之?
说:不知也。
我说:来鸿之与子言也,子之亡弟公方适在子处。逐为其所闻,以转告严缘岑,缘岑因凭乩而见告我,所以知之也。
公度不觉称异。
十九日即六月十六日雨
到长丰里问大媳缘岑家属避难住何处?
大媳说:住在西爱咸斯路。
又问其他。
与上月十二夜缘岑凭乩所话无一不合。
鬼之确凿如是。
小标题:又有熟人入畜生道
二十日即六月十七日 阴雨
晚上无事,与内人扶乩召女闲聊。
时仅九点,按乩而随动。问你到几时矣?
答:父母入此间,儿亦到。
其母问:你来自门内入乎,抑即从窗入乎?
答:儿不喜窗,仍由门进。又言前日早课毕来此,适父母等去法,即随行。
按十八日因姚姨母冥寿与内人同到法藏寺。岂知我女乃亦同行可喜也。
问:是日姚阴寿,你所见何人?
答:姚家姨母及凤嫂,尙有一老太太似与祖姨娣姒,姑母来叫我称呼河西婆婆。
问:你见姑丈否?
答:姑丈不见。儿问诸尊长何时到申。
知凤嫂先来,祖姨等前日随长生出。
【按长生为姚氏之僮仆确系前日出来者】因知做功德想来申游玩。又多时不见凤表兄,少住即回。诸长者见新凤嫂,皆合意。见其应酬周到,待花姊妹和蔼,故凤嫂亦甚喜悦。此次姑母来,儿想祖母亦喜游不知何
以不同来。儿夜课毕,亦随众焰口施食。
按施济本为我女所喜,故姚氏焰口亦随众同施耳。
女又说:儿见父日记,知有人竟投畜生道。可怜近又有熟人亦入畜类。
问:熟人何人,亦能言乎?
答:若请平江先生,可问而知。
我又说:前我许叶先生念佛一天,兹定明日念,你知否?
答:知。
问:未与你言过,何以便能知?
答:前日母向父言,儿适课完在侧。此事极好,佛家能度人觉悟,即少一人入苦海。叶伯感极。愿朝夕诵念弥陀,佑诸人康吉。伯现力戒嗔痴,虔心净土。自言生时各事
日期:2017-05-15 20:00:23
第99页下
好名。都是贪念,儿觉伯能作此想,自已了悟。惟必欲精通经典,其实亦可不必。但一心修持不讲经说法,即典不明亦无损于道。现与伯说,尙不深以为然。久后当然懂。学佛未及一月,宜其色相未除。儿觉意气和平,神恬心恕,即不学佛亦少烦恼。儿请父母力行此法,不念佛何妨。
按我女之想其母念佛,去岁曾屡言不一言,其母虽亦念过而总不能行。今改为此语以劝,尤为易知易行。我亦当深体其意也。
到此乩已停,
其母重又随意问问说:你来既由门入,如隔墙壁亦可走否?
答:想走能走,平常何必作此。
问:你有问必答,不知刚才你在何处?
答:在父椅背或在母侧。
其母又说:你凭乩所言,无一不真,而他人等多不信。倘你之言语更有声得共听到者,则无不信矣。
女回答说:母太痴,他人不信亦是寻常。信有何乐不信有何苦。此即意气,若遇肝火甚时即多一烦恼。浮生若梦何须太认真。
我说:声固何必有,有亦人将以为不祥。
女回答说:此等处,父亦不淡,要知世尽空花,心存仁善,自有至乐。
又回答说:今夜闲话多。
逐停,乃收碟将卧。
视时计,犹未夜深。我忽思得一事久欲问之而未问,此时女常未去。因再问之。
当复安碟图上,而问说:往岁某日你曾乩语见告我,与你前生事甚悉,惟属不泄漏于人,故我日记中未录此项乩语。但我近日所听到前生事固有可言者。你去岁之属为不言,何也?岂言之有所碍耶?
按,其乩语藏于家,不记得是何日。
女回答说:言之本无碍,儿所以请不必记者,以一经记出自必人人见之,何苦多留闲影。如不告,父母之心不明。故告而请不记,若不印出记亦何妨。
我说:我所记乩语至多,今已无力去印。记之不过自观焉耳。他日归家当检此乩语以补记之。
女又说:儿所谈佛理粗浅之至,沈老伯为签注,好极。楞严说,儿未告沈亦能知。
问:此签注之纸,你何以得见?
答:在父书桌抽屉内见之。
按前月间我曾以所写日记与沈逋翁观之,逋翁见我女乩语之谈佛理者极为叹异,曾签注一二条见示。翁固深于佛学者,其注悉有明证,所注我女去岁四月初七乩语:和祥生定,定生静,静生悟,悟生空,空可无烦恼。云此数语。盖为未受戒者开示修行妙门,能破除贪嗔。则无暴戾无暴戾则无躁动,而得之定静,由此生悟宜无所不知。而拈一空字正是针对色阴,色阴灭而渐及受阴想阴,故说,可无烦恼,此本楞严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