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驿道和两个省的诞生》
第21节作者:
ahada 日期:2017-06-13 09:09:31
康熙五年, 湖广方面分布在贵州黎平府境内的铜鼓、中潮、黎平、平屯、新化、隆里、平茶、新屯、中右、中中等一批卫属千户所被归并于五开卫。二十二年, 湖广省裁镇远卫, 贵州省裁新兴站所。同年十月, 经贵州巡抚杨雍建疏请, 将镇远、偏桥二卫地土钱粮、夫粮马料, 统一划归贵州管辖。二十六年六月, :偏桥卫裁并施秉县,雍正年间, 铜鼓、五开、清浪、平溪卫等卫先后由湖广改归贵州, 进而实现改卫归流。雍正三年四月, 经云贵总督高其倬奏请, 改湖广铜鼓、五开二卫归贵州管辖, 并将五开卫改为一县, 兼管铜鼓卫地方。至雍正五年, 经云贵总督鄂尔泰奏请, 将五开、铜鼓分设二县,又将平溪、清浪亦各改卫设县, 即五开卫改设开泰县, 铜鼓改设锦屏县, 平溪卫改设玉屏县, 清浪卫改设青溪县。同年, 将原隶湖广靖州、万历二十五年因天柱所改设的天柱县改隶贵州黎平府。
清初的裁卫并县和裁卫设县,具有精简管理机构, 完善行政职能, 增加行政系统管理的土地、户口、赋税数量, 便于社会控制与管理的作用。
日期:2017-06-13 10:37:14
而湖广西部的卫所撤并则在康熙末年的苗疆开辟和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才完成。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撤镇溪军民千户所,设乾州厅,治乾州,隶属辰沅永靖道。嘉庆二年(1797年),乾州厅升为直隶厅。雍正八年(1730年),升澧州为直隶州,裁九溪、永定二卫,割安福所及桑植司置桑植县,隶永顺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拔慈利十、十一、十二、十三和十四都地及茅冈土司置永定县,隶澧州。
消减驿道的驻军,减轻开支是因为云南已经不那么重要,一线道—这条元明两代西南最重要的驿道也就在这时渐渐荒废。
日期:2017-06-13 12:41:30
西南形势的突变和苗疆开辟
但是到了康熙末年,西南形势突变,西南的地位又重新变得重要起来。
康熙五十六年,策妄阿喇布坦为了解除清朝对其北面猛烈的军事攻击,派部将策凌敦多布率兵6 000余人,从阿里入藏,突袭拉萨,把锋芒直指云南、四川,并与四川里塘的堪布、第巴等喇嘛寺庙达成联盟,共同反清。致使清朝西南边垂面临严重的危机。
康熙帝速移达赖喇嘛居四川理塘。两次派兵“入藏平准”,以解除清朝西南内陆边防之险。经过一翻努力,准噶尔蒙古退出了西藏,但仍威胁着清朝的西南边防,直到康熙驾崩,西南边防险情尚未扭转。
日期:2017-06-13 13:32:49
新即位的雍正帝鉴于西南形势,告谕云贵总督高其悼:“呼呼脑儿(即和硕特蒙古)既经叛逆,不可不行防御,尔滇省沿边内外俱系番夷杂处,且中甸系新附地方,罗卜藏丹津妄称系伊所属部落,差人前往(招)诱,抑或遣兵招纳,俱未可定。”
朝廷内外、君臣上下无不为此而忧虑,不清除漠西准噶尔部,就无法巩固西南边疆,不堵截和硕特蒙古恢复对康巴地区的统辖,广大的西南地区,必然会出现动荡不安的局势。
更为危险的是,历史上的西南地方势力,一直处于一种“骑墙”状态。云贵土司,“生界”各自为政,不断消弱清朝在西南边防的统治,诸族有警,便群蛮涌动。一旦和硕特蒙古南窜西南土司区,诱使当地土司与之结盟,包抄或袭击清军的后方,形势就会更加危险。守不住西南,漠西蒙古就有可能重来。
日期:2017-06-13 15:17:05
伴随着西南政局的变化,尤其是清政府自从青海出兵西藏连遭失败后,致使清廷认识到,要捍卫中原,就必须固守西南边防第一线,除了在西南厚植武力,派驻大量的军队,任命大员统辖外,还必须在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政治改革,将这一地区各种地方势力至于清廷的直接控制之下,方能解除漠西蒙古偷袭西南的边防隐患。
就这样在腊尔山苗疆的苗民们自得其乐地在苗疆边墙内过着自己的日子,平静就要被打破了,苗疆开辟在改土归流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腊尔山苗疆自主的日子就这样快到头了。
日期:2017-06-13 17:42:31
康熙朝开辟腊尔山苗疆最主要的动机,是建立对苗疆的控制,防止苗民对西南通道“一线道“的威胁。这与雍正年间在西南“改土归流”、“开辟苗疆”的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对腊尔山生苗区的进剿开始于康熙中期,要约早于雍正大规模开始的改土归流。
清朝对“苗疆”的开辟是与对“苗乱”的征剿,紧密联系在一起。清初,清廷正力图剿灭南明王朝、平定“三藩之乱”,稳固皇朝根基,其用心不在开拓苗疆。“三藩之乱”期间,清王朝一度处于劣势,吴三桂占领辰龙关,授给土司印信,腊尔山周边地区大小土司基本都奉吴为正统。“三藩之乱”平定之后,苗疆在清代文献中所展示的历史便是一连串对苗乱的征剿。
其实在此之前,也有过所谓苗乱,但王朝采取了抑制官兵镇压的基本态度。“康熙八年,镇筸副将王雄以剿苗被议、嗣是镇守诸将,任苗出劫,相率匿讳”。也即是说,康熙初年政府对经理苗疆采取保守的态度,只是希望保持原状,并无意进入到苗疆,实现对其的控制。
日期:2017-06-13 20:40:03
但在平定“三藩之乱”后,王朝对这些苗乱采取的态度就有了急剧的转变。腊尔山生苗区地跨三省,历史上一度成为李自成余部所控制的地带,即夔州十三家的盘踞区,并对朝廷长期构成威胁。因而在生苗区中,这是最早引起清朝关注,并最早实施开发的苗区,从康熙初年直到雍正末年才最终彻底开辟完成,开发的时问拉得很长。史籍所载,为了稳定对这一地区的开辟成果,清廷还不得不以“红苗”出劫和反叛为名,多次加以“清剿”。
康熙九年,铜仁副将贺国贤武力开辟了坡东、坡西(今松桃东部)的生苗区,设置了龙头、马脑、盘石、正大、太平等十多个营。
康熙二十四年二月十七日夜,镇溪所寨苗张鼎伯等人抢掠泸溪县城,清王朝调集当地驻军和土司兵,与红苗断断续续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战争,但并未征服红苗。
日期:2017-06-13 22:27:09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王朝以“镇筸红苗”出劫镇溪所鱼梁坳(乾州厅境)为口实,命令协镇郭忠孝、副将靳起功、参将赵文实等统领长沙、常德“各协官兵”进剿,并调永顺、保靖两个土司的士兵“赴援”,兵分四路向腊尔山中心地区地良坡、爆木营和天星寨发起攻击,在爆木营下寨“计斩逆苗二千七百有奇”,接着进攻补顶、大塘、鸭保、革多等寨,苗民先后又被屠杀近千人,“坠崖死者不胜纪”。二十九年正月,围攻天星寨,苗民“砍木为城,挖窑避炮,泥屋防火”,进行了坚强的抵抗。到三月,苗民弹尽粮绝,突围不成,被迫“饮血投顺”,“平服百余寨”,“男妇全活者将万余”,分其地为“东南西北四汛”,“檄选士兵督率防守”。从此“约束羁縻,异于以前无管之生苗矣”。
日期:2017-06-13 23:45:40
这场对苗乱的征剿是清廷开辟腊尔山“生苗区”的序幕,清朝的统治第一次深入到腊尔山的腹地,也是清初对苗疆政策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以后,清王朝一改过去对苗疆的绥靖政策,将重点集中到如何实现苗疆长期稳定的政策上来。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 )始,请朝廷展开了一系列军事征剿与调防,加强苗疆的军事控制对苗疆的军事征剿行动。
后来编撰的《湖南通志》给我们呈现了一系列对苗疆的军事征剿行动。
“康熙二十四年,红苗出劫镇溪所。偏沅巡抚丁思孔遣副将郭忠孝剿平之。”
“二十五年,正月,苗复窜聚革多等寨。郭忠孝雪夜从排那分军进,斩首三百余级,生擒吴老虫等。余苗奔入天星寨,官兵围之,…因招谕之,首众遂降。”
“三十二年,劳神寨苗叛。都司王润讨平之。”
“三十七年,乾州苗攻陷官兵六十余人。初,副将刘魁龙纵下虐苗,至是挟怨叛。”
“三十八年,乾州苗复杀虏官兵数百人,把总郎得功陷焉。参将朱缓会永、保土司剿之。”
康熙三十九年,湖广总督郭秀认为苗人据天星寨固守,粮草充足,随时可以四处掠杀州县。于是诏谕苗民望风归诚,还在顽固不化者有如天星山、马鞍山、毛都塘、七都树、打郎、湄亮、老家、两头羊、糯塘山、老旺山等寨。康熙四十一年(1703),麻阳县生员李丰、王章等人为红苗事赴京叩阍陈情,以至于“天威震怒”。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