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
第49节

作者: 梵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5-20 12:17:58
  自“军改”后,君臣间每一次交流都暗含玄机,几近对立。赵构因警觉而紧张,以致措辞严厉。
  但此刻显然不是翻脸的时机。意识到有些失态,赵构随即召见岳飞的谋士薛弼,跟他说起刚才岳飞建议立储之事,让他安慰开导岳飞。张戒的《默记》记录了赵构的原话:“飞意似不悦,卿自以意开谕之。”
  之后,宰相赵鼎也找到薛弼,探询事件原由,并传话开导道:“大将总兵在外,岂可干预朝廷大事?宁不避嫌?飞武人,不知为此,殆幕中村秀才教之。公归语幕中,毋令作此态,非保全功名终始之理。”(《忠正德文集》卷九《辨诬笔录·资善堂汲引亲党》)
  言辞中,将岳飞此举刻意解释为他幕僚中的乡村秀所教,而加以淡化,避免因紧张而导致失控。
  此时南宋平叛未久,民心浮动政局未稳,中央控制极其脆弱。
  从金国整体的利益看,此时正值灭刘豫树新风之际,又有郦琼的加盟,若再册立故国故君,若发起舆论、煽动、策反等多管齐下的攻势,则在政治军事上极易打出一套重磅组合拳。
  不过金国的“整体利益”由多个板块组成,各方有各方的定位诉求。即便金廷内部真的铁板一块,册立“丙午太子”那也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

  对金廷而言,重立“赵家人”固然对南宋政权是一个打击,但对中原的控制力也将随之削弱,与南宋的关系更是变数极大,谨慎使用也在情理之中。
  在这件事上,与完颜昌交往密切的秦桧是否有过做外交上的斡旋,没有记载,但金廷高层终究没让“赵家人”重掌中原皇权,赵构避开一次政治法理上的重大危机。
  1137年12月中旬,宋朝使臣王伦从金国返回南宋复命,完颜昌送王伦,说:“快回去报信吧,障碍清除,和议至此平达。”(《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7)
  语调中不难读出完颜昌的兴奋,他有理由兴奋,去除了刘豫的羁绊后,若如秦桧所言,他屯兵山东,身后有中原广袤的纵深和强劲的后勤支撑;朝中有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呼应,里外沟通,足以抗衡“阿骨打系”的势力。
  “吴乞买系”有望摆脱重蹈“国相系”貌似强大而受制于人的悲剧性命运。
  日期:2017-05-20 12:21:24
  宋金的第一次协议签订于是在两年后的金国天眷元年(1139年),故被称为“天眷和议”。主要内容有三条:
  一,宋、金以黄河为界,金国将原刘豫的辖地河南、陕西交还南宋;
  二,南宋向金称臣;南宋每年向金国交纳银绢五十万两匹;
  三,金人归还徽宗皇帝、显肃皇后的灵柩和赵构母亲韦氏。
  从两年后的那份和议内容看,南宋实质性收回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交纳五十万两银绢相当于北宋时交给辽国的数量,等于4000万日常军费的80分之一。
  归还徽宗皇帝、显肃皇后的灵柩,赵构迎回母亲韦氏,那是靠武力打几年都回不来的。
  最关键的是“北人”北归的故乡情结也可一并解决。淮河南北、黄河以南的大片因战乱而荒芜的良田,将得到重新开垦,这对双方的百姓都是一个巨大的福祉。
  金国站在军事战胜方立场,打到这份上,只有消耗没有利益,且由于政治上缺乏有效的统治力,承认南宋独立行政的地位,可算是一种政治上渗透融合的策略手段。
  这在理论上说得通。
  但谁融合谁,不是简单的法统或理论自信就能搞定,那是一个渗透到文化、政治各个领域的复杂体系,历史的经验证明,黑龙江人终将成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中的一朵。
  主导此次和谈的金国“吴乞买系”提出“向金称臣”的条款,成为和议双方争论的核心。
  站在完颜昌的立场,其实很容易理解,东北人未必都是“活雷锋”,他屯兵山东必须有一个法统上的地位,总不至于真的成为你南宋的一个军分区吧。
  另外,作为和谈总要有相对平衡的利益诉求,这对金廷获取相应的政治利益也是个交代。
  从内容看,这应该是一份有诚意的协议,但和议遭到了南宋朝中的大臣通力阻挠,被一拖再拖。原因在于 “向金称臣”
  兹事体大,这一条直接扯着“儒教”的蛋了。
  为说清其本质理由,有必要对儒家思想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日期:2017-05-22 11:07:31

  儒家思想的精髓归结为五个字就是“仁义礼智信”。
  撑门面的“仁义”那是旗号,那什么是仁义呢?简单地说,一切好人好事。
  现实中不同的人对于“好人好事”其实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在古代女人死了丈夫,有别的男人关心呵护她,她对他也不反感,那么对这个女人而言,她遇到的就是好人和好事;换个角度,死了儿子的公婆觉得女人对不起他们的儿子,出于对爱子的情感,希望有人出来指责女人,那是站在他们角度理解的好人好事。
  可见,“仁义”的标准会有不同的角度,用来律己自然没问题,那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但若用来针对别人,就难免夹杂个人私利,或自以为是的价值对立,凭什么就该人人遵守呢?
  所以,占据道德高地便成了推行“仁义”的前提条件。
  “儒教”作为一个利益联盟,引申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概念—“礼”。只有划分出高低贵贱,建立足够的权力崇拜,才有可能获得足够的话语权。
  在推行“礼”的过程中,“儒教”采用两手抓两手硬的策略。

  第一,靠拢权力,利用强制执行的国家意志。
  汉以后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令,国家机器保证了儒家思想的一枝独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