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板凳,准备点小酒,听一个打工老司机讲讲有趣的打工故事》
第3节

作者: 春樟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那高亢的朗读还没有结束,就听见小镇传来了一阵鞭炮声,他立马将目光从书本中分开,投向了窗外,在那个还不算富足的年代,人们舍得燃放上一挂鞭炮,一定是有喜事要报,他有一种预感,孩子应该降临了。
  果然,不一会儿,他的弟弟李茂衡就气喘吁吁地站在了教室的门口,他的头发蓬乱,胡子很久没有剃过,一张饱经沧桑的脸在正月寒冷的风中瑟瑟地飘荡着。
  日期:2017-06-21 13:49:32
  哥,生了,是一个男孩。李茂衡在门外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说道。那时候,乡村没有电话,人们传达信息,远的话,拍电报;近的话,主要还都靠自己勤劳的双脚。当卫生院那名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女医生,用一种喜悦的口吻对我的奶奶说道,婶娘,您媳妇生的是一个男孩,七斤二两重,恭喜您老人家添孙子了。
  是个男孩啊?那要谢谢你们医院了,谢谢你,谢谢你。一头银发的奶奶一边说道,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褪去颜色的手绢,仔细地把它展开,里面是一个十元红包,就用手捉住,递给了那名女医生,说道,闺女,拿着,婶娘的一点心意。
  站在一旁的李茂衡听说孩子顺利生下来了,拔腿就跑出了医院,从卫生院旁边的商店里借了一部凤凰牌自行车,一路风驰电掣一般地向着舂镇中学骑行过来,他气喘吁吁地行驶过了舂镇最长的街道,艰难地踩着自行车,爬上了舂镇中学的高坡,终于看见学校的国旗正在飘扬,他长长地吁口气,就把自行车停在学校门口,两只腿跟转动的风车轮子一般地跑到了教室门口。
  日期:2017-06-21 13:49:51
  李茂永那年已经三十而立了,他一直想有一个孩子,可是,他的妻子秀荷的肚子一直都没有动静,是的,那一天,我降临人间,姗姗来迟。李茂永听到我出生的消息后,马上对着讲台下面的学生说道,同学们,离中考还有一个学期,你们肩负着走出大山的伟大使命,要好好学习,我有点事情,你们自己先预习下这篇“捕蛇者说”。说完,他将课本合上,夹在腋下,那课本已经被他擦拭的粉笔灰所覆盖,将他腋下的一片衣服染成了夺目的白色,他出了校门,搭乘着李茂衡的自行车一起心急火燎地走了。

  秀荷此时正躺在乡里的卫生院,刚出生的我,柔嫩得跟一只猫一样,双眼紧闭,死一般地躺在她的身边,而他的母亲,头发已经发白,却用发簪扣了,穿着一身灰色的老式对襟上衣,正在房间里走动着,忙碌着,她的步子轻快,要飞了起来。
  生了吗?李茂永跨进病房就问道。

  生了,是一个男孩,你看,在那里。我的奶奶指着躺在被窝里的我说道。
  日期:2017-06-21 13:50:07
  李茂永又轻轻地走到病床前,一把就握住了秀荷的手,他本来想说声你辛苦了,尽管他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将一篇文章深情并茂地朗读得感天动地,但生活上,他是一个不太善于表达的人,嘴巴翕动了好几下,那些感人肺腑的话就是没有说得出口。
  产后的秀荷面色苍白,艰难地用手将我的被子掀开了,说道,这个小祖宗就在这里,你看,长得多像你,圆脸,大眼睛,有福份的相貌,将来跟你一样,吃国家粮。
  李茂永看见我,眼泪就流了出来,说道,老婆,你辛苦了,你立了大功劳了,我回去给你熬鸡汤喝。
  你给他的名字想好了没有?秀荷问道。
  想,想,想好了。李茂永有点激动。
  叫什么名字啊?秀荷问道。
  庐谷,我们这里山多,靠山吃山,我这一辈子也就在这里教书,结庐山谷,没有走不出阳明山的这些群山,就叫他庐谷。李茂永说道。

  人家的孩子取的名字都是建国爱国,好大气,你给孩子取的什么名字,庐谷,庐谷,听起来文绉绉的。秀荷嗔怪道。
  日期:2017-06-21 13:52:41
  我是镇上教语文的老师,给孩子总不能起一个太俗气的名字。李茂永说道。
  秀荷在卫生院住了一个星期,当她康复出院后,李茂永就跟学校请了半天假,到卫生院结了账,抱着我,从舂镇回到了乡下樟井院子。

  从舂镇到樟井院子,需要翻过一座大山,趟过山间小溪,一路上,李茂永兴致很高,三十岁生儿子了,能不高兴吗?他一边走着,一边唱着: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呜喔呜喔喔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也在吹响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他是语文老师,常常为学生朗读课文,嗓子得到了锻炼,因此音色漂亮,把歌曲唱得声情并茂,一群山里的小鸟,一直跟在他的身后,最后,停歇在了樟井院子里那棵大樟树上,,叽叽喳喳,唱起了她们自己的歌谣。
  日期:2017-06-21 13:53:03
  第三章 樟井院子的生活
  我的老家樟井院子,位于在舂镇的最南边,也坐落于阳明山南麓,连接永州和连州的永连公路,就在山那边,村庄满眼的是站立的绿树,躺着的碧水,我的家就飘摇在烟锁的半月山脚下。这半月山山势绵延,从半空中一直拖下来,远远望上去,就像半个绿色的月亮。
  院子因一口老井而得名,名字叫做樟井院子。

  院子里住着十六户人家,就着绵延山势,稀稀疏疏地一字排开,因此,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各家各户用枸骨金银花围成篱笆,仅留一条小道作为人畜之用,一口井就位于在村庄的前中央。乡村人家的勤劳让几乎每一户人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砖瓦房,棱角分明地站立在属于自己的历史岁月里。当然这其中要除了一个孤独的老人。
  这樟井院子里住着十六户人家,掐指算来,不过五代,一个祖先开基。据说这地方,以前是葬人的地方,兼之此地蛇蚁较多,一般人莫敢近之,尤其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当年,开基的祖先耕种的田地在此附近,劳累时,就会在山脚下的水井牛饮,并在附近纳凉,因羡慕此地有一口好井,并不避嫌,举家伐薪斩棘迁徙至此,整修水井,围以方石,因水井影阴于一棵古樟之下,遂名之樟井。
  樟井之水来自地下,夏天掬之入口,清凉沁人,冬天轻抚之,则温暖直入心窝。
  这樟井院子的人本来就少,相互走动也不多,兼之附近有些村民游手好闲,专事偷鸡摸狗勾当,为防被盗,因此每户人家都喂养有看门狗,这些狗一律地忠于主人,平时很少出去,因此相当的警觉和排外,一个院子的人稍有走动,都会引起一大帮狗的吠叫。夜深人静时刻,常常会闻见一片犬吠狺狺,令人毛骨悚然。
  只有一种声音在黑夜里温柔纯净,她来自院子的中心,一个古老的正堂屋里。在每一个夜晚,那位孤独的老人都会拉响一把古老的二胡,凄美哀怨的二胡声音向四周洇去。我家离正堂屋很近,几乎每一夜我都沉溺在音乐的美丽里,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感觉他丰富的内心和对生活的爱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