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鸭绿江(连载,1950朝鲜半岛坦克之夏)》
第20节作者:
燕大五 在南朝鲜第1军西面,美7师的进攻也颇有建树。如前所述,师的东翼美17团在11月4日攻破了北朝鲜军在丰山的防线后,继续向中朝边境的惠山镇推进。北朝鲜军以小股部队不断阻击该团,使该团的损失虽然不算太大,却前进得很慢。美17团一边战斗一边推进,于11月19日拿下了离惠山镇只有32公里的重镇甲山。甲山易手后,美17团当面的北朝鲜军战斗意志一下子降到了底谷。美17团立即趁势向北急进,打败了一批批一触即溃的北朝鲜军,最后于11月21日上午10点未经战斗占领惠山镇。在这座已被联合国军的空袭炸得七七八八的小镇,美国大兵终于站到了鸭绿江边。面对着已经封冻的江水,看着江对岸的中国村子和村里站岗的中国边防军官兵,美17团的官兵们陷入一片欢腾中。这些兴奋的美国人纷纷效仿当年巴顿将军在莱茵河畔的举动,在江边站成一排,往冰冻的江面上撒起尿来。所有人的心情都特别好,互相交谈着“我们已经来到中朝边境,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之类的话题。麦克阿瑟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狂喜地致电美10军军长阿尔蒙德:“致以最衷心的祝贺!转告戴维•巴尔(美7师师长),第7师中了头彩!”兴奋异常的阿尔蒙德也立即乘坐直升机飞抵惠山镇,和到达那里的巴尔师长及美7师的一些军官合了影。美17团上下全都欢欣鼓舞,想象着回家时的情景。
作为美7师的西翼,美31团从11月3日起开始向赴战湖推进(前已述)。该团于11月8日进至赴战湖以东20公里的天险白山山峰(海拔约2600米)下,突然遭遇了正在转移的中国42军126师一部。经过一场恶战,中国军队留下50具尸体,消失了。美31团继续向赴战湖西进,从东面进入了地形复杂的盖马高原。在高原上,汽车根本无法通行。美31团便用步兵翻山越岭,依靠原始的畜力补给,在山间的狂风暴雪中艰难地向赴战湖挺进。经过长途跋涉,该团终于在11月16日抵达赴战湖边。从赴战湖向北望去,是茫茫积雪覆盖的一重重山峦和一片片看不到边际的山林,根本没有路可走。美31团因而放弃了从赴战湖向中朝边境挺进的努力,很尴尬地滞留在了位于深山中的赴战湖边。面对第31团的困境,巴尔师长于11月20日果断地投入了刚刚上岸的美7师32团,命其取代31团成为师的西翼团,取道三水向鸭绿江边的新葛帕津进攻。到11月22日,美32团已经抵达三水,离中朝边境近在咫尺了。
如前所述,作为东线联合国军最西翼部队的,美陆战1师7团于11月10日进入古土里。师的目的地下碣隅里就在眼睛前。在这一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席卷了盖马高原,高原上的温度从昨日的零下10度一下子跌到了严寒的零下27度——零下34度。陆战队的许多车辆在突如其来的酷寒下都被冻住了变速器和刹车装置,陆战队员们也纷纷穿上了笨重的防寒皮毛衣帽。接下来的两天中,陆战7团谨慎地向北不断派出侦察兵,查看下碣隅里方面有无中国军队的阵地,结果什么也没发现。在确认中国军队已经在这一地区彻底消失后,穿得像土豆一样的陆战队员们在11月14日离开古土里继续北进,踏着厚厚的积雪进入了长津湖南端的小城下碣隅里——这座小城在前几天的一次空袭中受到了严重破坏,此时已面目全非,很难找到一栋完整的建筑物了。
尽管东线的形势一片大好,可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到目前为止,东线联合国军虽然一直在向北推进,但兵力实在是太分散了。各师都在沿着不同道路自顾自地向中朝边境推进,根本没有建立起一条连贯的战线,其情况和10月24日时的美第8集团军颇为相似。在这种情况下,各师的侧翼都完全暴露,最容易被突然出现的强敌各个击破。关于这一点,刚刚过去的第一次战役西线作战就很能说明问题。而且,更要命的事情是美陆战1师位于美10军的最西翼,从师的位置往西80公里以内根本没有联合国军的一兵一卒(80公里外就是美第8集团军在西线的战线了)。陆战1师的侧翼完全暴露着,没有任何掩护,是东线联合国军各部中处境最危险的一个。
11月15日,鉴于东线战局进展顺利,感到形势乐观的麦克阿瑟下令美10军以美陆战1师向西北方向进攻,目标为江界、满浦津,以一举切断中朝军队的补给动脉满浦津——熙川公路,实行“掏心”战术。当命令传达到史密斯少将手上后,史密斯立即向美10军军长阿尔蒙德提出了坚决抗议:如果陆战1师继续前进,全师将孤军深入,战线会拉得更长。到时候,师原本就已经非常危险的侧翼将会变得更加危险,部队也将更容易被潜伏在前方的敌人各个击破。陆战1师应当先在下碣隅里修建一个机场,以便进行补给和后送伤员,然后再做继续北进的打算。然而,阿尔蒙德是麦帅的忠实拥护者,他对战局的态度甚至比麦克阿瑟还要乐观。当史密斯的抗议传到他的耳中时,他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怎么会有伤亡?”面对这样的上司,史密斯别无选择,只好无奈地依令行事。不过,经验老道的史密斯还是留了一手:美陆战1师仅以小股的侦察兵谨慎地向西北方向摸索,每天只前进一千多米。陆战7团主力则留在下碣隅里,等待师主力从南面北上,来汇合。11月16日,史密斯师长亲自来到下碣隅里查看地形,并选择了下碣隅里南面的空地作为修建机场的地址。到11月19日,拥有5辆推土机的陆战师工兵连进抵下碣隅里,开始了机场炮道的修建工作。与此同时,陆战队工兵还在史密的命令下开始改良古土里——真兴里间的山岭公路,以使M26坦克能顺利地通过。
面对东线的良好局面,麦克阿瑟坚定了西线新攻势必将获胜的决心。11月中旬,根据联合国军情报部门的推测,中国军队主抵抗线的位置有以下两种可能:一种较靠南,为定州——泰川——云山——妙香山山区一线;另一种较靠北,为宣川——龟城——温井——熙川——长津湖北端一线。无论是那种,中国军队的大部分兵力都肯定集中在西线。因此,美第8集团军就要在新攻势开始后承担击败在朝中国军队主力的任务。按照麦克阿瑟的计划,美第8集团军将由西向东并列三个军展开攻势:其中,最西面的军仍为美1军(美24师、韩1师、英27旅)。美1军的进攻部队将兵分两路,分别朝定州和泰川方向前进,其最后目标是鸭绿江下游一带;位于中间的军是新调上来的美9军(美25师、美2师、土耳其旅)。如《坦克之夏》所述,在联合国跨越三八线开始进攻北朝鲜时,美9军作为留守部队被配置在了南朝鲜中南部,直到10月23日才跟南朝鲜第3军换班,开始向前线进发。但是,由于“铁三角”地区的北朝鲜游击队异常活跃,使美9军的北上进行的异常缓慢。直到11月中旬中国军队的第一波打击结束之后,美9军才陆续抵达前线。在此次攻势中,该军也将兵分两路,一路向云山进击,一路逆清川江流而上逼近熙川,军的最后目标为碧潼、楚山;位于最东翼的军还是南朝鲜第2军。该军配置在熙川以东的德川、宁远一带,任务是越过妙香山北进,最后攻至江界、满浦津一带,与从东线北进的美陆战1师会师。从总体上看,该计划就是以美第8集团军全线发动进攻,最后全部到达中朝边境,并以集团军的东翼与美10军的西翼汇合。此外,美骑兵1师作为集团军的预备队配置在军隅里——肃川之间,英29旅(10月24日到达)作为另一支预备队配置在三八线附近的开城。在平壤一带,联合国军也配置了卫戍部队。其中,泰国营(10月7日到达朝鲜……这种国家也来掺合……)部署在平壤市区,美第187空降团和菲律宾第10营则部署在平壤——镇南浦(在平壤西面,是平壤的外港)之间。
11月14日,美第8集团军划定了进攻发起线:纳清亭——泰川——云山——温井——熙川——仁处里。各军随之开始向此线谨慎地缓慢推进,一路上只受到了小股北朝鲜军微不足道的抵抗,而中国军队则根本不见踪影。到11月17日,美第8集团军已经完成了发动攻势的后勤准备,并将攻势发起日定为24日。11月19日,美1军通过了博川,美第8集团军各部继续向进攻发起线缓慢地推进。到目前为止,美第8集团军遇到的敌人仍然是小股的北朝鲜军,中国军队依然没有出现。面对这种有些反常的情况,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深为不安,担心如果第8集团军冒然推进到进攻发起线,中国军队将重演第一次战役,突然出现,再次把集团军赶到清川江边。因此,沃克果断下令各军暂停推进,确保目前的战线,等到24日早上再开始进攻。
到11月22日这一天,美第8集团军已经完成了所有进攻准备。次日(11月23日)是感恩节,东西两线的联合国军官兵在风雪交加的天气里享用了丰盛的感恩节晚餐。这是许多官兵参加战争以来吃得最好的一次。烤火鸡、炸薯条、牛肉馅饼、沙拉、水果蛋糕等各种各样的食物让这些就要上战场的军人大块朵颐,每个士兵还都喝了一份鸡尾酒,军官们则喝了香槟。吃饱喝足后,联合国军官兵整理好装备,开始等待11月24日天亮时刻的到来。长夜漫漫,大战前特有的宁静合着冬天的风雪笼罩在清川江北岸。天最终还是亮了。11月24日上午10点,美第8集团军以猛烈的炮击开始了总攻。这样,经过15天的寂静,清川江沿岸的战场再次沸腾起来。炮声隆隆中,麦克阿瑟倍受瞩目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正式拉开了序幕。
预告: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因何得名?等在美第8集团军面前的又到底是什么?中国军队究竟在什么位置,又以什么样的阵形迎接美第8集团军的攻击?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十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揭幕——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