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千年:这个历史挺好看——人人都能读懂的心灵国学史》
第21节

作者: 邺下风流在晋多
收藏本书TXT下载
  儒家典籍中的《诗》在秦火中几乎毫发无损,这并不是没有烧《诗》,李斯重点点名的就是《诗》《书》,撂到火中的《诗》《书》竹简最多,冒得火苗也最高。
  但《尚书》是一部非常拗口难读的书,没有多少人愿意读。而《诗》却由于押韵,可口可乐,又口耳相传,好多人都背诵在心。
  加上中国本身又是个诗的国度,在过去那些日子里,没有市场经济,人们不用到处跑着挣钱,吃饱了没事干就唱上句“帝力于我何有哉”,抒发抒发,大致情况可想象一下20世纪80年代初的场景。所以当时想学诗的文学小青年很多。
  《诗》三百篇里就有好多诗歌爱好者的作品。
  当秦政府的焚书令下达后,许多人就把《诗》藏了起来,诗的内容也早已默背在了心中。

  事后一清点,《诗》完好无缺,而《尚书》就惨了,如果没有伏胜那一时机灵,没准就绝户了。
  日期:2017-05-27 10:35:35
  在当时学《诗》的众多文学小青年中,有一位小青年名叫刘交,他的名字很少人知道,可他哥哥的名字无人不晓,那就是汉朝一哥刘邦。
  刘交就是刘邦的小弟。刘邦不喜欢读《诗》《书》,在乡镇上当黑猫警长,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他的小弟刘交却从小爱读书。估计刘邦他爹刘太公当时心里想,怎么你小子也不爱读书,就好好上班给你弟弟攒学费吧。
  刘交就这样出外读书,和鲁地的穆生、白生、申培一起跟浮丘伯学《诗》。

  浮丘伯是荀子的学生,师资力量雄厚,刘交算是跟对人了。本来学得很好,谁也没想到,没等毕业,秦始皇和李斯就用法西斯手段把他们的书给烧了,课也不让念了。刘交与申培等同学只有互道珍重,匆匆别去。
  刘邦起兵后,刘交同学正被迫辍学在家,闲着没事,也跟着造反吧,在刘邦的军队中担任总部机要秘书,看来书没白念,很受刘邦亲爱。刘邦做了皇帝后,封刘交为楚王,被后人称为“楚元王”。
  刘交到他的楚国后,把同学穆生、白生、申培都叫来,封为中大夫,让他们也一起分享社会变革带来的红利。后来又听说当年的老师浮丘伯这时在京城长安,又派儿子刘郢(yǐnɡ)与申培前往长安学习,把因秦末大乱而中断的师缘续上,顺便让申培补补课。
  经过深造学习,申培成了《诗》学最为精通的人,被汉文帝拜为博士。出于对知识的尊重,我们以后就改叫他申公吧。
  
  元王刘交病逝,消息传到长安,刘郢从长安辞职赶回去奔丧,并担任了楚王一职。申公也随刘郢一块儿回去,当了太子刘戊(wù)的老师。刘戊不好学,是个疾学如仇的学生,对老师申公十分痛恨。就因为有他爹刘郢在,才不敢扎刺。谁料四年后,刘郢死了,刘戊接班,当上了楚王。他得以报复老师的机会来了。
  申公还茫然不觉。还是穆生看出了苗头,他对申公、白生二人说:“咱们可以走了。不见王对我们意思怠慢了吗?过去还给我们设个座,现在座撤了,屁股没地坐了,你还看不出来吗,这相当于打了我们脸了。再不走,楚人将会夹住我们的脖子带我们游街的。”
  申公、白生两位诗人还抱着幻想,劝说穆生道:“独不念先王对我们的德吗?现在王一旦失礼,我们就拍屁股走人,有点儿不该吧。我申培怎么着也是个让王培养了这么多年的老知诗分子,总不能说撤就撤吧。”
  穆生说:“先王之所以礼待我们三人,是为道。现在王忽略我们,是忘道。忘道的人,你还怎么能和他在一条道上。《周易》上说,知几那是神人吧!君子见几而作,不能等到天黑了再走。”说完谢病而去。
  申公、白生选择了留下。果然不久,楚王刘戊找了个借口,把他俩用铁锁夹脖子缀耳,钳于市上游街。完后又让他俩穿着红色的囚衣制服,拿杵臼在大街上舂米。哪里还有什么师道尊严。这是自孔子开办儒学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学生侮辱老师的事件,偏偏让跑到楚国分红的申公给赶上了。
  后来被放出后,申公又悔又愧,连夜奔回了鲁地老家,终生不想出门,成了一辈子的心痛。
  出人意料的是,听说申公从楚国归来,许多人上门请求收自己为学生,前来受业者多达千人。申公成了鲁诗的传授者,为鲁地的诗学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楚王刘戊不久就参加了由吴王挑旗的七国叛乱,成了其中的二号铁杆人物。他们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开始进攻中央政府。
  上文说,晁错受书后回来当上了太子舍人,过得好好的,怎么一下子惹起这么多王愤来呢?
  日期:2017-05-27 16:01:46
  第十一回老生儒子开始互掐少年汉武方思振作
  
  晁错自从跟伏胜受《尚书》归来后,从太子舍人一直升迁为太子家令,成了太子的红人,很受太子信任,对他言听计从。太子家都管晁错叫“智囊”。
  汉文帝死,太子即位,这就是汉景帝。晁错升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晁错看到刘邦分封的诸侯国势力过大,担心有一天尾大不掉,威胁到汉朝廷,于是向景帝建议削弱诸侯王的封地。
  对于晁错的土改建议,汉景帝犹豫不决,担心会引起反抗。晁错说:“诸侯王迟早是要反的,削藩现在反,不削藩将来也要反。”景帝这才下定了决心。
  果然,土改政策下达后,七个大地主发动了叛乱,他们扬言要进京清除皇帝身边的奸人晁错。
  这就是所谓的清君侧。这一招后来有许多人模仿,比如唐朝的安禄山、明朝的朱棣,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主。
  最不要脸的是吴三桂,给人的印象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保护自己的女朋友。其实是被逼得要当汉奸,也没法说什么“清君侧”糊弄人,就直接打着为君父报仇的旗号,道德情操还不如一个为争女人和地盘打得死去活来的街头小混混,人家可都是公开亮牌的。
  汉景帝吓昏了头,听人说杀了晁错七国就罢兵,于是派人把晁错哄到东市上斩首了,当时晁错还穿着工作服(朝衣),等着去上班。
  劫路的强盗还知道喊一声再下手呢,这皇帝干事连个劫道的都不如,直接对给自己办事的人动手,跟上这种人只能认倒霉了。
  东市是处决犯人的地方,来之前都换好了囚衣,把一个穿着朝服的大臣在此这样处决,实在是不伦不类,后世好多人都为晁错这个死法叫屈。
  晁错死后,反兵仍然不退,景帝这才知道铸成一错,后悔不已。投机取巧不成,最后还是靠出兵平定了七国之乱。

  二杆子刘戊被迫自杀。
  
  经过这一番折腾,景帝很少有大的动作了,继续推行他的黄老无为治国术。
  推行黄老术跟景帝从小受的教育也有很大关系。景帝母亲窦太后喜爱读黄老书,对景帝管教很严,让他也得读《老子》等书。景帝受此影响,也好黄老,内心里对儒生也不反对,就和父亲汉文帝一样,也立了一些儒学博士,两家都不得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