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千年:这个历史挺好看——人人都能读懂的心灵国学史》
第30节作者:
邺下风流在晋多
刘安的书在武帝独尊儒术前,仿佛是诸子百家的最后一次舞蹈,和吕不韦结局一样,刘安后来以谋反被治罪,自杀。
杂家之舞的两位主办方都死于非命,杂家也停止了演出。
从此,百家绝响,儒家独唱。
日期:2017-06-06 09:37:18
第十五回大汉文章两司马尊书重艺二藩王
刘安献书后,武帝知道刘安文采学问好,每次与刘安通信,常找大才子司马相如看了草稿再定。司马相如擅长作赋,是汉赋这种文学体裁创作的代表人物。
汉赋跟战国时屈原等人创作的楚辞有渊源关系,当时“辞赋”不分家,合在一起叫。
司马相如是今四川成都人,小时候就喜好读书、击剑,本名叫“犬子”,因羡慕战国时赵国蔺相如的为人,把自己的名字“司马犬子”改成了“司马相如”。
当时著名的辞赋作家还有枚乘,他留下的唯一一篇可靠完整的赋是《七发》,它是标志汉代新体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司马相如最初花钱买了个武骑侍从的官,做了汉景帝的禁卫军,但汉景帝不好辞赋,司马相如不受重视。后来梁孝王来朝,带了一大帮子文学侍从,司马相如一见很高兴,辞职跑到了梁孝王门下,在此认识了枚乘、邹阳等辞赋大家,写出了更加宏大的赋作《子虚》《上林》,把铺张扬厉的文风发展到了极致。
武帝最初读到司马相如的赋时,被司马相如铺张扬厉的文风播弄得飘飘然,读完后叹道:“可惜朕没能和这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这话大家都有点眼熟了,当初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书后说:“唉,寡人要是能见到此人,和他一起相处,死也无恨了!(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也是大体这么感叹。
这时汉武帝身边的一名狗官(管狗的官,当时叫“狗监”)杨得意接嘴道:“我的老乡司马相如说是他写了这篇赋(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
武帝听了大吃一惊,原来作者还活着,还赶得上发诺奖,立刻召见了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从此成了武帝的文学侍从之臣。
看来司马相如的小名“犬子”没有白叫,要不是狗监杨得意同志这次趁机汪汪两声推荐,司马犬子同学还不知被埋没到什么时候。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除了传说中的神仙方药,秦皇汉武都没有白等,他们都见到了自己想见的人。
司马相如擅长写赋,他写起赋来铺陈得恢宏大气,场面开阔,可比现在的好莱坞大片。武帝每次读了都飘飘欲仙,凌云气、游天地一般。
武帝是司马相如这位赋体作家的忠实粉丝。
司马相如病重时,武帝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你们速去他家,把他写的书全部拿来。要不然,这些书就丢失了。”
使者匆忙赶到相如家,司马相如已死了。问相如妻卓文君,相如有何遗稿,文君道:“没有书了。相如平时写的书很热销,刚写完,人就拿走了(时时著书,人又取去)。相如未死时,有一卷书,说有使者来,可奏上。除此之外,别无他书。”
使者拿着这卷书回奏,武帝一看,是一篇赋,内容很新奇,是说封禅这事的。大意是说周代尚且封禅,我们如今大汉综合国力世界第一,世界各国都来朝贡(用司马相如的汉赋语言来说就是“大汉之德,逢涌原泉,沕(wù)潏(yù)曼羡。旁魄四塞,云布雾散;上畅九垓(gāi),下斥八埏(yán);诸夏乐贡,百蛮执贽(zhì)”),在这么大好的形势下,山川大地都日夜盼望皇帝陛下到此一游(名山显位,望君之来),等等等等……
司马相如在文章中继续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确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路线,是该上下相发、通通电话的时候了(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随着天上地下最高元首电波的传递,万世将得以‘激清流,扬微波,飞英声,腾茂实’。永保鸿名,常为称首。”
文中还特别叮嘱,泰山、梁父都早已设好了坛场,等候陛下,这是他们的旷世殊荣,对于后世发展旅游,搞门票经济,大有好处(垂恩储祉,将以庆成)。这是造福一方的好事呀(发号荣,受厚福,以浸黎民)。如果陛下推辞不去,泰山没有您的足迹(泰山靡记,而梁父罔几),名人效应不凸现,门票价格有什么理由年年攀升(说者尚何称于后),望陛下成全了他们吧(愿陛下全之)。
司马相如最后兴奋地说:“在五彩炫耀、彩色辉煌的光芒中,一条中国龙将冉冉升起,屹立于世界东方,让万民敬仰(宛宛黄龙,兴德而升;正阳显见,觉寤黎烝(zhēng);万物熙熙,怀而慕之)。
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做呢(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观。君兮君兮,何不迈哉)!”
汉武帝看了惊奇不已,也觉得心动,逐渐有了到泰山、梁父封禅的念头。只是这封禅礼已好久没人用了,当时人都不知怎么施行。武帝令诸儒制封禅礼,他们在诗书古文中寻找封禅的影子,弄了几年也不能成。
武帝最后也和秦始皇一样,尽罢诸儒不用,搞起了自驾游,自制了一套行程和仪式,在相如留书建议封禅八年后,终于完成了此事。
这次封禅,艳阳高照,不像秦始皇那样风雨大作,武帝很是满意。
这时却有一人因有病没能赶上这旷世大典而难受,这就是太史令司马谈。他本来跟随武帝去封禅,作为太史令,相当于武帝的随行记者,他还要用笔来记录这次行程,回去向全国乃至世界人民报道。可是走到河洛之间时,因病重留滞下来。
其子司马迁赶来见父,司马谈拉住司马迁的手,满眼含泪,说:“今天子接千岁统绪,东封泰山,而我不得从行,这是命吗?孔子作《春秋》,至今已四百多岁,史记放绝,无人记述,我作为太史令,甚是忧惧,今我病重,不能做这件事了。你要多留意于此,完成此书。”
司马迁俯首流泪答应。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接班,当了太史令,开始写父亲交给的这部史书。中间遭遇李陵之祸、受宫刑、仍旧发愤著书的励志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多写了。
司马迁完成的这部《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这是一部通史,从中国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写到当时的汉武帝,以十二本纪统系。又有三十世家,写王侯将相;七十列传,写名公巨卿到普通士民;又有十表、八书,编制历史年表、著录典制文化,共一百三十篇,自成系统,被人称为纪传体通史。
从此,史学体裁判然分为二途:一是以孔子《春秋》为代表的编年体史书,按年代逐次叙述历史;一是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它成了后世编写正史的常规体裁。
在《史记》中,孔子被载入世家,百家诸子全被载入列传,和孔子已不是一个档次。
最明显而被人叫屈的是墨家墨子。在战国时儒墨并称,都是当时的两大显学。可在《史记》中只被司马迁一笔带过,说:“墨翟,宋国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说并孔子时,或说在孔子后。”就这么一句话,完了。墨家祖师墨子的学说只字不提,并且身份证也搞丢了,连生活在什么时代也不知道,只说是个很会守家过日子的大男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