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讲演录——带你解开生命的终极秘密》
第29节

作者: 横波勿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9-01 19:52:40
  大家要知道,古人的用词是极为讲究的,绝不会用一个臭气熏天词来表示心、肝、脾、肺、肾,这非常的不合常理。如果我们再把时间往开了放一放,我们看除了《黄帝内经》之外,其他的古人在论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用的是哪一个字呢?
  你们可以查找一下,在所有先秦以前的典籍里头,凡是涉及到中医概念的,几乎用到的都是脏(cang,一声)而不是脏(zang,一声)这个字。比如说《管子》这本书,它成书于公元前六百年,它比《黄帝内经》要早了很多,它在使用概念的时候,使用的就是藏。比如在《管子 水地》里有一句话,叫“五味者何?曰五脏”。庄子这个人是盛会在公元前三百年前后,他在使用概念的时候也是脏(cang)。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在《黄帝内经》发明的那个时期,只有五藏而没有五脏。
  日期:2017-09-01 20:18:53
  为什么后来会把这个五藏写成五脏呢?我个人认为呢,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脏的这个繁体字不普遍,它出现在很短的时间就被现在的这个脏(zang,一声)给替换了,脏(zang,一声)的笔画比藏要少得多,所以古人在写文书的时候,他嫌笔画繁,所以用少笔画的来替代。这种情况你们可以去看魏碑,从魏碑那会开始,我们中国人就有一种简化的传统,还多现代的简化字,实际上出现在魏碑,在后世的碑文里也经常发生这种情况。
  第二个原因。这个藏是个动词,在原始的中医里,它指的是看不见的那套系统;但是呢,藏有的时候又跟现代有形的器官分不清楚,所以后来的许多人都搞不明白,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词来标记这些熟悉而明确的器官,于是用了同音字“脏”(zang,四声)来表示有形的器官。可是后来人呢,并不明白古代人在藏和脏同用时的区别,反而给混成了一谈。
  日期:2017-09-01 20:54:08
  现在有一本书,叫《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在这本书里,它就总结说:不论是写作脏还是写作藏,在读音和意义上它都等同于脏。就是五脏六腑的那个脏,这是《黄帝内经研究大成》里一个总结性的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却是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将五藏理解为五脏是不对的。中医的五藏并不等同于血肉的五脏!大家可以好好的想想,琢磨琢磨。
  这个结论它不是我的,它是现代许多中医人搞了这么多年,糊涂了这么多年,渐渐地有许许多多的中医人开始反应过来,说中医的五藏不等于血肉的五脏。这是大家的一种共识。
  所以中医的五藏是无形的,它有特别的含义,就是心藏神、肝藏魄、肾藏志、肺藏魂、脾藏意。

  日期:2017-09-02 22:57:21
  我们再强调一遍,中医里的五藏它是无形的,它指的就是神、魂、魄、意、志这五神。
  我也知道,大家在听这一段的时候,估计也是稀里糊涂,也是不明白,所以我在这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五藏和五脏的关系就有点像车和人,五脏是车,五藏是坐车的那个人;这样一来呢,车和人就混杂在一起很难理解。当我们说有一辆宝马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这时候你不仅在说这辆车,同时也在说开车的那个张三,他在路上。而我们现在许多读中医的人,他只看见了车,却没有注意到开车的那个人。
  这个例子讲完,大家是不是有点儿明白了?

  我们刚才说了,藏象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那么换句话来说,中医的核心并不是有形的器官!
  日期:2017-09-02 23:11:36
  也就是说,中医的核心并不是人类的肉体!而是无形的藏象!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得一个小结论,中医是以藏象为核心的医学,而不是以肉体为核心的医学。

  那么什么又是象呢?我们一般在理解中医的时候,特别难理解的口水这个象。但是,如果你听了我上面这段,就是关于五藏的这段解释,你才能理解什么是象。
  在这里我要劝大家,你们千万不要埋冤我们的老祖宗,说我们的老祖宗什么都写不明白,绕来绕去。他们不是说不明白,而是说了你也不懂。你说看不见的东西,你怎么去研究?怎么去描绘?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这种象来理解它,这就是中国取类比象思维的来源。
  如果说起象来,它的老祖宗一定是《易经》。《易经》出现在什么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在陶文里,我们就已经发现了《易经》的八卦;它没有爻词,只有八卦,而且它的那个八卦不是我们现在画的那个阴阳爻,它是由数字组成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