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恨——明清纪事》
第48节

作者: 龙池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袁崇焕奏道:边臣的威惠就是皇上的威惠,恩惠一旦衰竭威严也就无从立起,饥寒相逼,慈父孝子也会反目。睢阳罗雀掘鼠,是千古不得已之事。如果让边兵天天罗雀掘鼠,何以为继?

  这里,袁崇焕展现了他雄辩的一面。一针见血地回击了周延儒以偏概全,以特例当做日常的诡辩。
  袁崇焕接着援引了蓟州兵变的例子,为蓟辽总督喻安性叫屈。说喻安性清而有执,虚而能定。遵化兵变,有些不是他所能控制的。要是遵化兵士要饷的要求得到满足,何至于发生兵变。
  然后,袁崇焕提出了他的观点,说粮饷充足,即使是中等之才也能带好军队;粮饷匮乏就是贤能之人也难以抚众。与其兵哗后给饷不如先给饷而兵不哗。一旦军队哗变索饷,带兵官只凭口舌不足以安抚。如果朝廷不能及早解决这一问题,养兵本为防乱,未能防乱反而酿乱,天下必将大乱。就像陕西的例子,盗贼蜂起,带头的就是军队里面哗变的士兵。
  最后,袁崇焕提出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即传令九边,把现有的兵数饷数一一清出,分开旧有的和新增的,新增的能减则减,不能减的编为定额,由户部设法解决。对于历年欠饷,再想办法慢慢填补,逐渐归还。如此则,军士不能借口缺饷而哗变,带兵官不担心兵变而能安心料理军务。中兴大业,在此一举
  崇祯二年五月十五日,崇祯作出批复,原则同意袁崇焕的意见。
  袁崇焕处理完兵变,马上进行辽东军制、政制的整顿。在赵率教和何可纲的帮助下,他把辽东分为关内关外两大集团军,分别设置两名总兵。关外总兵祖大寿镇守锦州,挂征辽先锋将军印,关内总兵赵率教驻扎山海关,挂平辽将军印,袁崇焕和中军副将何可纲坐镇宁远,关内关外辽军由十三万裁为十一万。袁崇焕在军事上倚重赵祖何三人,并在奏疏中说五年平辽,专仗此三人,如到时不能成功,他将亲手处死三人,然后向朝廷请罪。政务上倚仗宁前道孙元化、沈棨、王楫三人,鉴于辽东十余年来经抚不和、屡屡坏事的教训,奏请崇祯,罢设辽东巡抚,崇祯照准,崇祯元年九月,在登莱巡抚孙国祯去职之后,袁崇焕又奏请裁去登莱巡抚,崇祯依然照准。

  经过近一年的整顿,辽东军政高度统一,形成了以袁崇焕为核心的领导班子。袁崇焕把目光移向了渤海之东。

  日期:2017-10-23 23:32:53
  虎穴斩帅
  在宁远大捷之前,辽东地区知名度最高的不是辽东经略(督师),而是大海之中的毛文龙。
  如果说袁崇焕是一个传奇,那么毛文龙就是另外一个传奇。
  毛文龙,浙江杭州钱塘县人,祖籍山西平阳(今山西临汾),比袁崇焕年长八岁。毛文龙幼时送入私塾,父亲想让他走科举的正途,但毛文龙却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喜欢孙吴兵法。毛文龙平生未踏入科场,性情豪放,精于谈吐,酷爱围棋,常说杀得北斗归南,自称从围棋中悟到兵法之道。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功名,有一次找人看相,相师说他“欲效淮阴,老了一半,好个田横,无人作伴”,后半句甚是难解,前半句说毛文龙像韩信一样,有登坛拜将之命,毛文龙听了很是高兴。之后,他也开始在街上摆摊,给人算卦。

  人说三十而立,毛文龙年过三十还没立起来。他的舅舅沈光祚在朝为官,看见外甥如此游荡终不是办法,问他有何志向,毛文龙说想效仿前代名将,边疆立功。于是沈光祚推荐他去辽东总兵李成梁账下做了一名军卒,同年在辽东成为武举,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升叆阳守备,成了一名低级武官。
  此时,毛文龙已经年近五十,还是一名小小的守备,命相中的淮阴之兆迟迟未现端倪,直到王化贞的出现。
  人生在世,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实现抱负的寥若星辰。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人生路上,有无贵人相助,有则得志,无则失志。就如千里马如能遇上伯乐,就能纵横驰骋,一骑绝尘,如遇不上伯乐,就得和驽马笨牛一样,终日被凡夫鞭策,拉车犁地,老死槽下。
  王化贞就是毛文龙的命中贵人。

  王化贞,山东诸城人,万历进士。万历末年由户部主事出任广宁道(今辽宁北镇),天启元年(1621),任辽东巡抚。王化贞和毛文龙的舅舅沈光祚是山东同乡,彼此相识,因此和毛文龙有一种天然的近亲感。他召见毛文龙,见毛文龙身形伟岸,器宇不凡,先有三分喜欢,再一交谈,毛文龙雄辩滔滔,口若悬河,谈吐豪迈,毫无拘束,王化贞大为激赏。原来王化贞也是一位雄辩家,经常口出惊人之语,他与毛文龙性格相似,二人相遇,正如《打渔杀家》中所唱“知心人说的是知心话”,大是投缘,彼此之间悬殊的地位顿时拉近。王化贞对毛文龙大加鼓励,激励他精忠报国,日后必是国家栋梁,马上升他为都司,不久又升为游击,毛文龙一下子成为将军,对王化贞感激不尽。

  此时熊廷弼是辽东经略,王化贞是巡抚,熊是他的上司,主张对后金取守势,王化贞颇不以为然,放出豪言说他只要六万兵马就可以一举荡平后金。
  熊廷弼是第二次出任辽东经略,本来他不愿意出山,天启皇帝一再敦请,甚至用哀求的语气,请他看在皇帝年幼,念及他爷爷万历对熊本人的厚恩,勉力出山。此话一出,熊廷弼再不能推辞,第三次来到辽东。
  此时的辽东形势已经对明朝很不利,后金攻破辽阳,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明朝只剩下辽河以西,明军连遭大败,士气低落。熊廷弼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练兵十八万,以守为攻,时机成熟从广宁,天津、登莱三个方向突击后金的三方布置之策。可巧,与他搭班子的是王化贞。王化贞不同意熊廷弼守而后战、稳扎稳打的战略,他认为可以借助蒙古势力,一举灭掉后金。二人意见不合,闹到中央。

  明朝在官制上比前代有很多创新,巡抚就是其中之一。巡抚出现于明代中期,原本是一种临时性的派出职务,后来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地方首脑,位居三司之上,明朝的巡抚没有明确的品级,但权力很大,统揽地方军政财权,地位尊贵。虽然有些地方还设有位居巡抚之上的总督,但巡抚始终是地方政务的实际负责人,有他的直属部队,在总督面前有相当的话语权。
  王化贞和熊廷弼性格迥异,熊本事大,但脾气也很大,眼高过顶,目无余子,性情刚烈,遇见看不顺眼的,张口就骂,外人不容易接近,很多人对他心存畏惧,不屑于拉帮结派,搞人际关系,在朝廷中孤立无援。
  王化贞口气很大,经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性情柔和,体贴下属,热衷于人际交往,人们容易接近,当时的内阁首辅叶向高是他的坐师,兵部尚书张鹤鸣同熊廷弼格格不入,和王化贞情投意合。

  于是,熊廷弼二次经略辽东陷入了很困难的局面,他和王化贞政见不同,朝廷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王化贞,熊廷弼每日里和弹劾他的言官们隔空对骂,他的主张得不到贯彻。辽东军马,十四万归广宁的王化贞掌握,他身为经略,手上仅有五千兵马,孤零零的杵在右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