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恨——明清纪事》
第56节

作者: 龙池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策略上看,袁崇焕抚西夷以制东夷的方针无疑是正确的。蒙古势力虽然分散,但整合起来力量庞大,明金双方,谁能争取到蒙古势力,谁就极大地壮大了自己,孤立了对方。明朝争取到蒙古,就会对后金形成三面包围,西面是蒙古,南面是明朝,东面是朝鲜。后金收服蒙古,东西数千里连成一片,明朝要应付东起辽东,西至蓟州数千里的边防,以明朝当时的国力,万万做不到处处如辽东固若金汤的防御。

  可叹的是,袁崇焕的一片苦心,最终落空,反而成为他的一条大罪。当年十月,皇太极绕道攻明,正是用喀喇沁的布尔嘎都台吉作为向导,突入蓟州长城,从事实上坐实了袁崇焕粜米资盗的罪名,让其百口难辩。至于束不的是否跟随皇太极入侵明边,现在仍然成谜。从后金方面公布的跟随其入犯的蒙军各部序列来看,其中并没有束不的。束不的明确出现,是在崇祯三年正月末,应皇太极所招,率部从桃林口入明边,不久又受皇太极指使,给崇祯上书,以中间人的角色,撮合明金议和。同年,束不的去世。

  束不的和袁崇焕的关系很久,前后八年。他和后金结成军事同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怕被林丹汗吞并。当时明朝对于林丹汗大肆吞并蒙古各部,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这也使得很多蒙古部落转而寻求后金的军事庇护。束不的虽然和后金结盟,但在初期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拒绝了后金统辖他所部军队的要求。对于袁崇焕,束不的应该是存感激之情的,可能他确实没有随皇太极入边,而采取了观望的态度。袁崇焕被拿之后,束不的对明朝彻底失望,态度明朗起来,倒向了后金。

  崇祯三年正月二十五,皇太极把在永平抢掠的财物分一半给了口外的蒙古诸部,以此为诱饵,调束不的等三十六家进桃林口。二十六,束不的率两千骑兵部从冷水关进入内地,扎营在蓟州城南,但没有进攻明朝,而是声言讨赏。四月,皇太极唆使束不的以和事老的角色上书明朝,建议明金和好,崇祯照例置之不理。
  不久,束不的去世,所部完全归顺后金。袁崇焕粜米互市的历史真相也被束不的带进了幽远历史隧道之中,成为千古之谜。
  袁崇焕粜米一案,动机是良好的,结局是糟糕的,后来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根本不由他掌控,无情的时势给他设下了天罗地网,跳到黄河都洗不清。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两度议和
  明金间的议和是从皇太极时代开始的。努尔哈赤生前,对明朝就是武力进攻,经常说“既征大明岂容中止?”
  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派李喇嘛、田成、傅有爵一行人来沈阳吊丧,并祝贺皇太极继位。皇太极随后派遣温台什、方吉纳到宁远回访,并带着皇太极亲笔书信,请与明廷议和,并给袁崇焕一干人带去礼品。
  袁崇焕在宁远学宫接见了方温二人,方温二人三步一叩,执礼甚恭,呈上皇太极书信。袁崇焕以书信写着大金国号,并与明廷并列,格式不合,予以退回。
  之后,皇太极主动提出天最大,明朝皇帝比天低一格,他自己比明帝低一格,但在蒙古林丹汗及明朝群臣之上。并要求明朝先送给后金黄金十万两、白银一百万两、缎一百万匹、毛青细蓝布一千万匹作为见面礼,和议达成之后,后金每年送明朝东珠十颗、貂皮千张、人参千斤;明朝则回赠以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缎十万匹、毛青细蓝布三十万匹。
  袁崇焕对此表示以中国之大,完全可以拿得出来这些东西,但是多取违天,违天不祥,希望皇太极斟酌一下。皇太极将初次之礼减半,又补充了他给明朝的见面礼:东珠十颗、黑狐狸皮两张、玄狐狸皮十张、貂皮二百张、人参千斤。总共大约价值两三万两白银的东西,而他向明朝索要的东西按当时的物价来算,黄金一两折白银六两;缎一匹约白银二两;毛青细蓝布一匹约银三钱,他问明朝要的见面礼约值白银三百余万两,属一笔巨款,以后每年总计约五十余万两白银。后金送给明朝的东西,以人参为主,按当时辽参一斤二十多两白银的市价,总计价值约三万余两白银。双方价值明显悬殊。

  书信格式和互赠之礼之外,袁崇焕提出了议和的两个先决条件即归还侵占的明朝疆土及送还被掠的辽民。对于皇太极而言,接受这两个条件,等于把他父子十年来吃进肚子里面的肥肉全部吐将出来,万万不会接受。再加上后来后金征伐朝鲜,袁崇焕乘机修筑锦州,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欺诈无诚。第一次议和不了了之。
  天启七年五、六月间,皇太极起兵攻明,直接和袁崇焕交手,但在锦州、宁远均吃了败仗,铩羽而归。七月初四,袁崇焕罢职回乡,王之臣重新主持辽东军政。王一向反对与后金议和,皇太极还是积极议和。在崇祯元年(1628年)派阵前擒获的辽东总兵祖大寿的亲随小校银住带书信给祖大寿,也学袁崇焕,请求派白喇嘛去北京给天启皇帝吊孝,同时朝贺崇祯皇帝登基,祖大寿予以断然拒绝。

  崇祯元年八月,袁崇焕二次赴辽东督师,皇袁二人又开始了新一轮议和。皇太极依旧打悲情牌,从二祖之死开始,罗列明朝藐视欺凌后金的多条事例,并提出明方以大凌河为界,金方以三岔河为界,中间作为缓冲地带。袁崇焕劝皇太极息事宁人,化剑为犁,并雄辩地指出,努尔哈赤父子征战十年,辽河两岸生灵屠戮数十百万,于皇太极所言的被明方所杀的十名边民,孰轻孰重?何得何失?依旧坚持退地还人方可议和的先决条件。双方书信信使几来几往,一直到崇祯二年(1629年)七月终无定论。

  袁崇焕沈阳吊丧事先并未请示朝廷,在李喇嘛等人出发之后,他才向皇帝奏报,这也是袁一贯的行事风格。当然,他也有他的理由,说皇帝授予了他便宜行事之权。
  袁崇焕和后金的议和接触,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的人占绝大多数。他们认为袁此举丧权辱国,而且是上了皇太极的圈套而不自觉。
  王之臣反对尤力,就连孙承宗也对袁的举动不以为然,认为袁崇焕是受了皇太极愚弄。
  熹宗对于袁崇焕和后金议和,先是同意,后提出条件即后金方面要归还侵占明朝辽东的土地,献出明朝降顺后金的人众,而并不仅仅是去帝号,奉明朝正朔。在后金方面进攻朝鲜之后,明廷中反对议和的声浪高涨,熹宗的态度也有了改变,下旨声明:向日议款,只是袁崇焕个人行为,朝廷并未允许。
  对于和后金议和,明朝方面从来不用和字,而是用的款字,而袁崇焕连款字也不用,用的是间字,意思是对后金搞外交瓦解活动。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大有讲究。和表示的双方是对等的身份,意味着后金和明朝不再是以往的从属关系而是平等的两个政权,这是明朝君臣绝不能接受的。款则表示明朝高高在上,后金必须仰视,现在并不是明朝惹不起后金,而是可怜它,才跟它罢兵。反射出明朝方面满满的优越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