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道德经》
第23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4-24 08:34:02
  道篇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服。蚤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
  注释:
  啬:节俭,吝惜。蚤:通早。服:顺从。母:道,根源。氐:通底,根本。
  译文:治理百姓,侍奉上天,没有比得上节俭这样的美德了。只有节俭,才能(放弃其他东西,)因而能先于他人顺奉道。顺奉道就叫做重积德。多积德则(百姓归心),无所不克。无所不克,就不知道他的能力极限在哪里。做到这一点,就可以领有国家了。国家有了道的治理,就可以长久了。

  这个就叫做根深蒂固,长久生存之道。
  评论: 这是对王品格的要求,去奢。
  品德有很多种,节俭对王来说,是根本的品德,必须坚守。由俭入奢易,从奢返俭难。王也是天下的榜样。这也是对我欲不欲,而民自朴的注解。
  再强调一篇,王道也人道也。陈胜吴广说的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德篇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适合一起阅读。从无为而治,到执一,兼收并蓄,再到行无言之教,非常完整的一个论述。
  日期:2018-04-24 09:22:50

  德篇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注释:
  鬼:装神弄鬼。 神:灵验。
  译文:治理大国就像烹调小鱼一样,(不能常常翻动,以免破碎)。(圣人)以道治国,那些装神弄鬼的小人奸臣就干不了坏事。(不是他们干不了坏事,而是因为有圣人在,用道化解),他们的坏事(被识破被化解)从而伤害不了百姓。不但小人奸臣伤害不了百姓,圣人自己遵守道,也从不伤害百姓。因为圣人不伤害百姓,而小人奸臣(因为圣人在)害不了百姓,所以百姓就把德都归之于圣人。

  评论:小人奸臣一直都有。为了铲除这些小人奸臣,时刻翻起大案,扰动朝政,在老子看来,不是好的选择。因此圣人用道化解小人奸臣的装神弄鬼,从而不用扰动朝政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是道德经里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也是为天下浑心的意思。
  这点呢,略有不同意见。俗话说的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圣人与鬼,大多数的情况下,可不是和平相处能解决的。斗争和运动是永恒的。和平和静止是相对的。
  如何对待小人,奸臣,采用什么的方法,历来都是治国的难题。人性就是这样,没有利益,大家就没有干活的动力,国家社会民族不能进步,太讲利益驱动,不少人就成了唯利益论的小人奸臣。所以,还是守中最好。
  日期:2018-04-24 10:40:45
  德篇六十一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注释:
  下流:大江大河的下游。
  译文:
  大国好比江河的下游,(如果说天下各国有阴有阳),大国属于阴。天下的阴阳交合,(雌为阴,雄为阳),雌性是以安静制胜雄性。因为雌性安静无争,所以宜居于下位。所以大国屈己尊重小国,就得到小国的归顺。小国屈己尊重大国,就被大国所容纳。因此,有的谦下而有所得,有的谦下而归附他人。
  大国谦下不过是想兼并小国的牲畜百姓,小国谦下不过是想要侍奉大国。如果想使双方都满足他们的愿望,那么,大国宜居于下位。
  评论:讲大国与小国外交关系的。
  这里有一个逻辑问题,兼畜人和事人,不是一个层次上的问题,这个很难各得其欲的。否则,还会有这么多战争吗?
  当然,对大国来说,老子柔软的态度还是收服人心,进而为兼畜人打好基础,是大国一个很重要的策略,这点是没错的。

  日期:2018-04-24 11:51:30
  德篇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注释:
  美言:赞美的话语。尊行:值得尊敬的行为。共之璧:大的玉璧。
  译文:道是万物的汇归之地。善,是人品格中的珍宝。不善,是人品格中保有(却很难除掉)的东西。

  (我们可以看到不善),如美言可以用钱买到,尊行可以像贺礼一样奉送给人(其实没有尊行)。所以,人身上的不善,什么时候看到人把它抛弃了?
  因此,拥立天子,设置三卿,虽有(给天子大臣献上)拱璧在先,驷马随后的礼仪,但不如坐而学道,向天子大臣进献道,(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道理)。
  古代所以贵重道是为什么呢?不就是因为(进献给天子大臣道的道理之后),(天子大臣)有所求,就用所收获,(从而获得功业),那么(在你因为身上的不善而做出不好的事情,获罪之后,依靠之前献道的功业),有罪便得以免吗?
  所以,这就是道为什么天下这么看重了。
  评论:又是一篇整体上很多人翻译错误的。
  这是一篇议论文。讲的是为什么学道,重道,是从学道的人角度来阐述的。
  人,如果不是圣人,那你身上就有善和不善两种东西。不善是很难去除的。所以,把道的道理献给天子大臣,立下功业,这样你的不善所作出来的罪恶,就靠道的功业去免除了。从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到有罪以免,这是一个逻辑的完整链条。

  很多人翻译没有看到这一点。人之不善,何弃之有?翻译成人的不善,又有什么可以放弃的呢?变成了不善不需要放弃,这个是不是违背了老子的想法啊?这个就有点问题了。事实上应该是:人身上的不善,什么时候看到人把它抛弃了?
  老子对人性的洞察,还是非常深刻的,老子之论,都是对于人性之私比较悲观的基础上的。
  日期:2018-04-24 13:22:27
  德篇六十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未。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是以圣人冬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猷难之,故冬无难。
  注释:
  未:通味,滋味。冬:通终。猷:谋划,考虑。
  译文:道的道理是无为而治,无所事事(没有战争之类的事),品起来没有滋味。(但是道的道理)化小为大,化少为多,(原因是)用恩惠报答怨恨(从而收服了很多人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