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你有是谁?『黄帝内经』来告诉你》
第53节作者:
QQq小鲤鱼 日期:2017-11-27 12:16:32
第四节 针刺(四)
得知行针的法度原则与方法,那么再详细的了解一下行针的禁忌,注意事项有很多,先看整体的大论。
《疟论篇》其一:
经言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故为其病逆,未可治也。
(备注:“经”指《针经》。段落原因下文亦有解释:“病之发也,如火之热,如风雨不可当也。故经言曰:方其盛时,勿敢毁伤,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谓也。”大意是说,病发之快,就好像火烧或者暴雨突至,当病迅猛时不要有所动作,等到疾病开始衰弱之时,再进行治疗,就会事半功倍。)
《刺禁论篇》其二: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刺要论篇》其三:
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藏,后生大病。故日: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泝泝然寒票。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胻酸,体解�9�2然不去矣。
(备注:该段为针刺深浅的主要论述。疾病的深浅与发病部位不同,自然针刺部位与深浅也有不同,过甚与不及都会带来比较恶劣的影响。此外,《刺齐论篇》中对于针刺的深浅也有论述,请大家自行对照。)
《阴阳系日月》其四:
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
(备注:该段阐述了针刺与日月轮转的对应关系,并与此对应的针刺禁忌。)
《终始》其五:
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步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凡此十二禁者,其脉乱气散,逆其营卫,经气不次,因而刺之,则阳病入于阴,阴病出为阳,则邪气复生。粗工勿察,是谓伐身,形体淫乱,乃消脑髓,津液不化,脱其五味,是谓失气也。
(备注:该段为刺法中十二个禁忌,脉乱气散,营卫相逆,经气不次,不可施针。)
《五禁》其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禁,何谓五禁?岐伯曰:禁其不可刺也。黄帝曰:余闻刺有五夺。岐伯曰:无泻其不可夺者也。黄帝曰:余闻刺有五过。岐伯曰:补泻无过其度。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逆。岐伯曰:病与脉相逆,命曰五逆。黄帝曰:余闻刺有九宜。岐伯曰:明知九针之论,是谓九谊。
(备注:不可刺而刺者,绝人长命也!至于五禁、五夺、五逆具体论述皆在下文。)
然后再看详细的论述:
日期:2017-11-27 15:56:37
《玉版》其一:
黄帝曰:上下有数乎?岐伯曰: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此所谓夺其天气者也,非能绝其命而倾其寿者也。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黄帝曰:善乎方,明哉道,请着之玉版,以为重宝,传之后世,以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
(备注:该段是阐述针刺上下的大约之数,禁忌迎而夺气。)
《刺疟篇》其二:
虐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凡治虐,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经出血,又刺项已下挟脊者,必已…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之间中出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
(备注:此为刺虐之法,上文只截取部分,还请大家仔细查阅原文。)
《刺节真邪》其三: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节,奈何?岐伯曰: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黄帝曰:夫子言五节,余未知其意。岐伯曰: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发蒙者,刺腑输,去腑病也;去爪者,刺关节肢络也;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俞也;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
…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邪,何谓五邪?岐伯曰:病有持痈者,有容大者,有狭小者,有热者,有寒者,是谓五邪。黄帝曰:刺五邪奈何?岐伯曰:凡刺五邪之方,不过五章,瘅热消灭,肿聚散亡,寒痹益温,小者益阳;大者必去,请道其方。
…
请言解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故可为解。下有渐洳,上生苇蒲,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阴阳者,寒暑也,热则滋雨而在上,根荄少汁。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汗大泄,血气减,皮淖泽;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当是之时,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穿地者,不能凿冻,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脉凝结,坚搏不往来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穿地者必待冻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脉犹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自已也。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备注:该段阐述了刺法五节,刺之五邪,具体论述皆在下文;另外参天地四时,详细的阐述了解结的方法。)
此外,《骨空论篇》详细论述了风病的刺法与寒热病的灸法,以及人们感兴趣的任督二脉与冲脉的位置;《水热穴论篇》详细论述了水病的四时刺法以及注意事项;《离合真邪论篇》有涉及针刺与呼吸的关系;病有虚实之分,故针刺有补泻之别,《调经论篇》重点论述了关于补泻时神有余不足,气有余不足,血有余不足,形有余不足,志有余不足共十种情况,以及引起情志与身体不同变化的情况。总而言之,形气相得乃人之根本,《五运行大论篇》曰:“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人的一生,总是无法避免与疾病做斗争,然而人们请来的救兵大部分时间总是迷失在与影子缠斗上,却不知一根细细的银针,几乎可以对所有疾病起到疗效。然而,针刺之术再精深奥妙也不离阴阳二字,微针虽治病攻邪,但目的是为保人健康进而全神养真。路漫漫其修远兮,认识人体的奥妙是出发的第一步。一根细细的银针,光芒虽然淡薄,但当人们能够以更宽广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它将更加耀眼夺目,照亮这个世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