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许逊还与弟子修道炼丹,传授净明教义,这便是道家净明宗的前身。许逊亡故后,当地百姓将他生前居所改建成许仙祠,也就是今天南昌 西山万寿宫的前身。据说许逊仙逝时,曾带领全家在此升天,成语中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由此得名。如今,西山万寿宫内还存有“飞升福地”,传说是许逊得道成仙之处,后世遂将西山万寿宫列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在许逊登仙之地,还留有与他成仙有关的地名:如西山近郊的“落瓦村”,相传是他拔宅升空时落瓦之地;“翻车岗”和“生米街”,则是他的佣工买米归途中,为追随升天,心急翻车撒米的遗址。
日期:2018-05-04 18:09:24
萨天师
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朝著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
萨守坚少刊本为医生,因医术不太高明,开错药而吃死了人,于是弃医从道。曾师从于第三十代天师虚静先生、林灵素及王恃宸。据《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列仙全 传》卷八、《历代神仙通鉴》卷二十记载,虚静先生传其咒枣秘术,王侍宸传其雷法,林灵素传其宝扇一把。萨守坚学成秘法后,用咒枣术济贫拔苦,用雷法铲奸除 害,用宝扇为平易近报冤。于是道法大显,著名遐迩。后被称为“崇恩真君”,又被玉帝封为“天枢领位真人”。
相传萨守坚以法阵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收其为部将,传其符箓秘诀。然而在平易近间王灵官的名声远远要比其师响亮。明永乐(1403-1425年)中,供奉王灵官和萨守坚的宫观,香火盛极一时。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日期:2018-05-04 18:50:26
葛天师
葛天师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苏句窖市)人。魏蜀吴时的术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 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能用符箓为人驱病辟耶。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极 拳左仙公”。梁陶景《真灵位业图》将其列为第三层。
道教和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有的说他能将口中吐出的饭粒变成成千上万只蜂,能使顽石走 路,蛤蟆、昆虫、燕雀能在他的批示下台五音六律翩翩起舞,能从井里取钱请客喝酒,能画符箓为平易近祈雨,有的说他能拿妖捉怪,曾经在酒店鞭打妖邪,为一秀 才解除蛇精缠身,焚邪庙恶小鬼,有的说他曾随孙权出游,沉于江中,数旬而归,有的说他曾给屈家二女仙丹,使二人服后成仙而去,有的说他曾在石壁炼食丹药, 不小心掉下一粒,一鸟吃后,即成仙鹤,有的说他功行圆满后,东华帝君录其名入仙籍。总之,其仙迹十分广泛。
宋崇宁(1102-1107年)三年(1104年)封为“冲应真人”,淳(1241-1253年)三年(1243年)封为“冲应孚真君”。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日期:2018-05-14 12:07:15
下面是练功者的修真之路
匆匆数十年,人生已过不惑有余,迈向半百之年,无论是人生经历还是气功的修炼,都有一点小小的体会和感慨,我通过多年实修亲证,已达炼虚合道境界。也许一个致力于修行的人在外人眼里是言行上朴实大方,生活中与人为善,社会交往通达圆融,做事认真努力,干练豁达,在世人眼里是一个德者,智者,但却常有环顾四周心茫然的感觉,也许是在我们的身边修道者多如牛毛,而得道者却凤毛麟角的缘故吧。因此在这里把我近30年来气功修炼的亲修实证的感受记录下来,以供广大气功爱好者和实修实证的同道同修们参考指正,以此觅得同好,在今后的修炼之路上共同精进,也算是功德一件,也就聊以慰藉我心了。
我的气功修炼之路,不谈门派,不谈术语,不讲专业名词,只是如实记录多年练功过程的亲修实证的感受,如有未经现代科学证实之现象,吾随心说之,汝姑妄听之,不必当真,只需细细体会个中感受,有所启发,即达我意。
修炼气功的人也许常常会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到底应该意守哪里好呢。也许很多人一定会说,那一定是意守丹田了,也就是所谓的下丹田,大致部位在脐下一寸至三寸的腹部中间,也叫气海。因为似乎大部分修炼气功的人,教授气功的人,书籍里资料里都是这么说的。
我个人的体会是,在“筑基炼己”和“炼精化气”阶段,还是以意守下丹田为主,因为刚开始练习气功的人如果没有一个具体的意守部位,只叫他返观返听身体,那是无法做到,也很难得其要领的。至于具体位置不必过于追求准确,因为所谓的意守指的是若有若无、似守非守,意念切忌过重,只要轻轻想着肚脐下的腹部位置就可以了。等到筑基有了一定基础,也就是丹田有了气感,小腹慢慢变得饱满起来,好像恢复到了小孩子的那种元气充足的感觉,丹田慢慢有了热感或者微微跳动的感觉,那么丹田的位置自然就可以很准确地感知到了。
至于如何入静,如何调身调心调息,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道家有三千六百法门,因人而异,各有适合自己的法门,在此不作赘述。我是先从数息开始的,一呼一吸为一息,同时轻轻意守下丹田,慢慢地随着入静功夫的深入,不知不觉变成了随息、观息、止息,这里所说的止息不是没有呼吸,只是入静到一定深度,自我感觉呼吸若有若无,试想:息之不存,命焉有乎?网络上说:有人用胎息可以在水中待数小时之久,听后只做一笑了之,娱乐的年代有些讯息不可当真,至于胎息下面再做讨论。
等“筑基炼己”功夫修炼到一定阶段,丹田气感很足,接着就该气通小周天了,也就是所谓的通任督二脉。古人说:“夹脊河车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
也就是说气功修炼的人都要经过这一阶段,这是入门的基础。这个过程也是顺其自然的,无需意念导引,要知道意通小周天是没有实质意义的。通任督二脉要逆上三关,我的感觉先是气从丹田下行至会阴穴,会阴位常常发热,跳动,而逆上尾闾穴则用了很长时间,花费了一些时日,接着命门穴跳动,到了夹脊穴迅速就过去了,后背微微发麻发热,气到了玉枕穴也没有明显的阻碍,只是穴位周边后脑勺部位常常是一片透汗,气走百会穴也没有明显感觉就过去了,到了前额至天目穴的位置又停留了一段时间,常常觉得气将额头部位顶起如鸡蛋大小,好像年画里的额头突起的老寿星,当然这只是感觉,没有真的突起,有时天目穴发胀。后来就是人中穴跳动,有一天在练功中突然舌头发麻,拉的很直,被自动吸到上腭的感觉,舌下产生大量的津液,非常甘甜,这就是任督二脉接通的现象吧,接下来自然地气走到了承浆穴、天突穴、膻中穴,膻中穴也即是中丹田的位置,到了这里也是一个关卡,气到这里下不去,常常觉得胸闷,心窝堵,继续练下去,直到有一天突然觉得有一个蚕豆大小的气泡咕噜一下从膻中穴位置下去了,接着丹田部位一片温热并伴有收缩跳动,胸部的堵塞感顿然消失,自我感觉心胸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心情不好时胸部郁闷、心口堵塞的感觉从此消失了,真正体会到了张三丰祖师所说的:“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的意境,这个过程即是“炼精化气”,古人所说“小药过关”是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