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16节

作者: 龙的航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2-25 20:21:26
  战后七十多年,日本社会、日本民族经历了极其深刻的变迁,许多旧有习俗被雨打风吹去,化作了历史的尘埃,也有很多传统经历岁月的洗礼,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在新的时代获得了新的内涵和更加蓬勃的生命力,甚至内化为民族性格的烙印:
  一是昭着的等级制度。
  历史上,日本构建了“万世一系”的天皇和诸侯、武士、平民等组成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构,各阶层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进入现代社会,等级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在日本人心目中,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从来都是不平等的,存在“纵式”序列关系,有着鲜明的上下尊卑之分。

  从国家层面看,日本惯于把国家分为三六九等,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日本与俄、德、英、法等国同处第二序列,也是东亚地区首屈一指、负有首要领导责任的大国。当中国崛起,一步步打破日本心目中的东亚政治秩序时,日本深刻感受到了自身地位的下降,既恐惧又心酸无奈。
  从社会层面看,两个素不相识的日本人碰面,首先要迅速确定双方社会地位的尊卑,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相互间的认同。即便是简单的“吃”或“坐”,都要按照日本式“潜规则”使用不同的词汇,地位较低者除了使用日式“敬语”之外,鞠躬的方式、程度和时间等也有所不同。
  从政治层面看,“世袭政治”是当代日本政坛的重要特征。首相的儿孙可以继承父亲的政治遗产,议员的儿孙可以继承父亲的选区和“票田”,民众们对此司空见惯,对“二代”、“三代”们高度认同。历届日本首相上台,也基本脱不开世袭门第和政治血统的支撑。在彰显自由、民主的现代社会,日本政治却向封建等级世袭制度回归,让人眼珠子掉了一地。
  从经济层面看,日本有着“继承家业”的传统,一间寺庙、一家公司、哪怕是街头一家不起眼的荞麦面店,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有的一直传承了上千年。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很多公司、店铺都在亏本经营,但继承者们咬紧牙关坚持,对他们而言,荣誉比金钱更重要,守护家业比更生命重要。日本大学生毕业后,极少有人主动去创业,而是安安分分地找工作养家糊口,而且很多人一生只服务一家公司,这与中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鲜明对比。这样,既培养了专注的工匠精神,延续了文化传承,也在无形中固化了社会等级阶层。

  日期:2018-02-26 08:41:05
  二是浓烈的集团意识。所谓集团意识,就是以强烈的归属感为基础,个人对所属集团竭尽忠诚、无私奉献,并作为集团成员与他人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每个日本人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学习如何适应他人、如何融入集体、如何找到自我价值和定位。只有在自己所属的集团中,才能获得存在感、安全感、归属感,一旦脱离了集体和组织,就犹如迷途羔羊般不知所措。

  在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中,有四个重要特征:
  一是集体至上。集团是高于个体的存在,个体只是整个链条上的小环节,必须尊重大局利益,维护整体和谐,宁可自己忍受痛苦也尽可能不给他人添麻烦,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能坏了大家的规矩。
  二是同舟共济。集团不仅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集团中的个人在地位上有高下,但在形式上是平等的,相互之间患难与共,都以集团为家,为了集团发展竭尽全力,心甘情愿奉献牺牲,这在现代日本企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三是从众心理。高度重视集团的协调行动,讲究与前后左右的人步调一致,不欣赏特立独行,不喜好表彰英雄模范。有西方人把日本人比作一群小鱼,总是秩序井然地朝一个方向游动,当一块石头投入水中,小鱼们会齐齐调头反方向游动,依然队伍整肃、秩序正规。
  四是内外有别。在集团内部讲究“和”,对内部成员谦和、彬彬有礼,事事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把集团外部的人切实当做“外人”来看待,有形无形、有意无意进行排斥和挤压。很多旅日外宾都有这样的感觉,不管在日本呆多少年,无论日语多么娴熟流利,还是难以进入日本人的社会,融入不了他们的圈子。
  日期:2018-02-27 20:21:33
  日本民族的集团意识,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在明治维新时期,集团意识助推日本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在二战时期,对国家的忠诚心、对权威的服从性,演变为狂热的军国主义和极端的个人牺牲精神,踏出国门的日本人,对本国之外的族群表现得蛮横粗暴、无所顾忌;战后重建中,集团意识所倡导的忠诚、和谐、克己奉公等道德规范,以及焕发出来的奉献精神和进取意识,在公司企业中发扬光大,是日本经济出现奇迹的关键因素之一;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虽然把日本重重击倒在地,但在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日本社会依然保持秩序井然、和谐稳定,这其中集团意识功不可没。但是一利一弊,集团意识同样严重存在论资排辈、对权威的无条件追随等问题,同时也抑制了个体的个性和创造力。

  日期:2018-02-27 20:22:01

  三是融洽的二元体系。二元化权力体系,即实际权力与象征性权威相分离,是日本社会和日本政治的典型特征。
  古代日本的二元化政治体系,一开始是天皇朝廷与摄政、院政二元对立共存,行政权力掌握在摄关、关白等外戚和贵族手中,天皇只作为象征性领袖存在;后来,武士集团逐步掌握了权力,又表现为天皇朝廷与幕府将军二元并立,幕府将军拥有全国行政领导大权,天皇依然保持了国家精神领袖的地位。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治由单一的二元化体系,发展为多重的二元对立体系。初期,表现为天皇朝廷的精神权威、与下级武士改革派操纵的政治权力二元共存;1889年明治宪法颁行后,天皇拥有绝对精神权威与有限行政权力,国家行政主要由内阁与明治维新元老共同操控;1922年,最后一位维新元老山县有朋去世后,又表现为内阁权力与军部权力二元共存。
  日期:2018-02-27 20:22:29
  二元体系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职务不等同于权力、更不等同于影响力,真正的实力派往往不站在台前,而是隐于幕后。在镰仓幕府时代,幕府将军表面上握有国家政权,但只是如天皇一样的“吉祥物”,实权操纵在执政北条家之手;德川幕府后期,将军同样大权旁落,大老、老中们掌握实权;明治末期和大正初期[明治,即明治天皇统治时期(1867-1912);大正,即大正天皇统治时期(1912-1926),其中1922-1926由皇太子裕仁亲王摄政。],维新元老基本退居二线、“无官一身轻”,但他们却在实质上统治日本;20世纪初期和中期,军队主宰日本政坛,但在“二二六兵变”“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系列历史事件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的并不是军队领袖,而是不显眼的参谋人员和下层军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