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领夫妻的婺源乡村生活》
第2节

作者: 高老爷1900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位于我们地盘北端的那扇小门进来,是一个不大的小院,叫小院或小北院都可以;走几步向左手拐个弯儿,穿过厨房,穿过客厅,再穿过大院(或称南大院),到达地盘最南端的大院门,这段距离大约是五十米。这五十米长,将近十米宽的地面,基本上都被我们的大院和客厅所盘踞。
  大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北方。仅就我的见识来说,我们那里的农村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院子。在婺源乡间,我们尚未见过哪户人家有类似我们这种规模的大院。在大城市囚居了太久的时间,我早已从自己身上反复察明了一种情形:
  假如居住地周围没有田野,或更原初的自然环境(这在大城市是不可能的),或许我可以从意识上想办法让自己忽略院子,在都市的现实生活中压抑自己对院子的需求,但是,我的身体却依然顽固地珍藏着它对院子的记忆与偏好。对一个儿时总是不知疲倦地在野地里玩耍,居住经验中又不缺院子的人来说,接触不到自然环境或半自然环境,我已经很难受了,要是住的地方连个院子都没有,那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这正是过去我们在大城市的居住现实。

  院子,一个很大的院子,一个可以让人时不时出来透口气,有地方种菜,有地方晒太阳,有地方晒衣服,能随意走动,夜晚接受月光浴,及进行其它许许多多日常活动的大院,对我来说,其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特别地,由于我们的老屋处于全村“闹市”地段,若是我们的宅子象大多数别人家的老房子那样,只有天井,而不是拆去一间原来的厂房腾出了这个大院,我们就只能出了村,到百米之外的田野上才能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果真如此,那就有些不方便了。
  其实,就以前几年在上海租屋而居的状况来说,我们的居住水准算相当可以的了,少则五、六十个平方(中心区),一般都能达到八十平方以上(往外走一走)。在我们交往的同龄人及年轻人当中,我们感到自己总是居于上游水平;而这些同事和朋友往往住在面积更小,条件更差,离中心区域或工作地点更远的地方。
  过去十年间,只要在大城市待着,尤其是成家以后,我经常感到自己的的确确是在忍受一种没有院子的生活——没有院子就没有地方透气儿,你就总是觉得憋得慌。城市的商品房一般都有一点阳台,那东西或许可算作是院子的某种缩影,然而对我来说,那巴掌大的地盘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它的,照我们二人的条件在城里所能获得的容身之所,无非是三两个房间外加一个客厅,绝对不会有真正的院子,周围也不可能望见田野和山林(假如你租借的房子有幸临近公园,那确实是大幸,尽管公园与田野不可相提并论)。如果正好租到一套客厅有点大的房子,我们就仿佛得着莫大好处了。不过,城里的客厅再大,也绝对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客厅那么大(上千万上亿万的别墅豪宅我没见过,不包括在内)。

  曾经,在上海市某间商品房那小巧玲珑的淋浴间里,我有过被花洒中喷出的热水烫到却无处躲闪的经历。那个淋浴间大概不足一平方。有人说上海人一向精于打理自己的房子,无论面积大小,能干的人家都会把它收拾得精致而实用,让人住起来觉得很舒服……
  然而天地良心,无论如何我都不可能把被烫的经历,把那么小的一处旮旯跟舒适,跟好联系在一起。我喜欢有大地面可以活动,喜欢散步,踱步。只要房子大就好,再怎么不精致都好说。若受空间限制,在自己的住所内踱不上几步就只能掉头往,对我来说,这除了意味着憋得慌它不会是别的。如果一个人还喜欢养个小动物什么的,那么,连你的狗也要跟着你一起受气。(未完待续)

  细细思量,大约正是因为在大城市囚居太久,我们确实喜欢拥有大房子的感觉。一些好奇的村民好多次地问到我们:这么大的房子,就你们两人住?
  山荆总会开玩笑地回答别人:是的,俺们上半夜住一间,下半夜住一间……
  那么,房子大的感觉在这里究竟如何?
  大有大的好处,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大也有它不方便的地方(我认为好处当然是主要的)。最常见的是你往往要多跑很多冤枉路,在房子里喊人经常听不到,等等。干点什么活的时候,你可能要跑上跑下好多趟拿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工具象螺丝刀之类的,我们都要准备上三套四套,最少也要两套的原因;这样一来,楼上楼下每层都有,剩得要用时到处瞎找。还有一个不那么好的地方,因为地盘大,有时有生人进来了你也不知道,安保工作的难度因此加大了。

  远方的客人初来乍到之际,他们通常都找不着北,有的人甚至连楼梯在哪都找不着——跟我刚来时不相上下。就跟喜欢它很大一样,山荆和我也非常喜欢这套老房子有很多房间的那种感觉。当亲朋好友问起的时候,一般我们都回答:二十间左右。为什么这么说呢?
  房间有新有旧,也有半新半旧的。原先即有的房间,后来被分成好几间的,不知道该算一间还是算几间。不同房间的面积相差很大,可以作小型运动场的客厅和只有几个平方的厕所,我们都是按一间来算的。另外,如有需要,还可以把好几个房间各自都变成两间或几间。因此,搞清这地盘上究竟有几间房就失去了必要性。
  大部分可以住人的房间其实都空在那里,有的一个月都去不上一趟,去也只是打个转儿,看上两眼而已。对房间数目众多且大半闲置的状况,我们感到比较满意。如今,我们的栖居之所已远远超出商品房几室几厅的概念——与过去自己在城市里所租用的那点局促空间相比,人自然会有一种“由俭入奢”后的非常明显的满足感。
  我们这间客厅的意义,主要也是源于它的大而空。整个大厅显得非常空旷,面积约相当于一个羽毛球场。大梁的下沿即原天花板的位置高五米多,屋脊处高八米。我们没有买太多的家具去塞满它,否则,它存在的意义于我们而言将丧失殆尽。
  实际上,你也很难把客厅塞满。现在里头摆着两张竹床,两把躺椅,一个矮橱,几只对付老鼠的瓮,两三张桌子,若干把竹椅和条凳,一台电视机连同电视机柜……
  放了这么多东西,感到客厅的空间还是富余绰绰。这些东西只要往边上靠一靠,中间的场地还是可以打羽毛球,尽管我们打的次数并不多。有时我喜欢在里面小跑几圈,兴致来了做几回折返跑,或大跨步地踱步。这样做,有时只是为使自己用得有些过度的头脑得到休息。在乡下,专门的肢体锻炼不再显得如在城市中同等必要,很多体力劳动都能替代体育运动。不象过去那样,在自己的房子里,我终于可以踱到十几步才回头,毫无屈抑之感。

  卧室是用来睡觉的,书房是用来写作的,我最喜欢在大厅里做的事,其实跟我喜欢在天井和院子里做的事没什么不同,就是找一个安静的时间譬如夜晚,安静地待着,坐一坐,遛一遛。这种享受往往如此美妙。(未完待续)
  除去施工搞装修的时候,弄清房间的具体平方数也没什么必要。唯一需要老屋精确数字的一次,是给老厨房划分出来的三间房装扣板那次。现在写作的这个房间,为了得到一个数字,我特意用步丈量了一番,是四十多个平方,不到五十。这里是我们的山景书房,是春秋季节我的一个主要写作场所,一个略微有点狭长的长方形房间,我们的整个三楼。

  山景书房有一项其它所有房间都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无论南望或北望,都能望见延绵重叠的青山,密密匝匝的林木,和时常俯伏于山间的白雾。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事实上也正是这一点,我的双眼曾遥望过大海和草原,而这里的山离村子太近,拦挡了视野,不能让人望得更远。
  雨季的许多个日子,我在这里和着行进中的雨声敲打键盘,雨声渐大时,细碎的雨星透过瓦间缝隙迸溅到电脑屏幕和身上,心开始为漏雨而有些惶惶。冬季无风或微风的日子,三楼是整间宅院晒太阳的最佳去处之一。上午,倾斜的阳光从一溜排开的南窗透射进来,木地板看上去恍如硕大的钢琴键盘。我喜欢尝试在不同的房间睡觉的滋味,不过要想在这里度过一个难忘的寒夜,是要经受一些考验的。接近屋顶的地方当初就没有全封闭,留着很大空隙,风经过那里时会发出呼啸之声。夏天的夜晚,山区降温快,虽则这里是顶楼,却不会太热,可以挂起蚊帐睡在竹床上……

  对美的感受与认识,似乎总要迟一拍。或许美是那种缥缈、奥妙一些的事物,不如大那么显而易见。你的房子如果很大,它的有用性和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只要有可能,谁不愿意住得宽敞一点?而说到老屋之美,它究竟美在哪儿?与美有关的其它问题,又该如何妥善地娓娓道来呢?
  紧随时代的步伐,本地大多数村民都在经历和将要经历一个弃旧迎新的时期,表现在建筑上,有许多村民都在建新房。他们把新房称之为“洋房”,一种以砖头、水泥和金属为主要建筑原料的房子。认可老房子的虽不乏其人,但我们还没听说过谁尤其是年轻人只喜欢老房子,而不喜欢新房。另外,由于条件所限,建新房者也只能建洋房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