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领夫妻的婺源乡村生活》
第4节

作者: 高老爷190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村民都说,这套老房子在村里不说数一数二,也算名列前茅。起初我们不懂得看,有人指着我们家大门台阶及用作墙基的长条大青石说,你就看这里,看这里就知道屋子当初的主人绝对家底殷实,是大户人家。以后有比较,见得多了,始知果然不假。村里许多房子在这两处地方的用材无法与之相比,很多人家用作墙基的石板往往又薄又小,有的甚至没有打磨过,一点都不整齐。

  因此,别的就算都不说,单说我们天井里、屋里屋外那两百多块青石,大部分都打磨得十分平整光滑,——这究竟需要多少人手与功夫?我还听说,天井里有的柱石,其最后一道打磨工序是借助丝绸进行的!我不太明白古人为什么要动用丝绸,可能他们觉得,丝绸在当时是可以把石头打磨得最光洁的工具吧。当然,也可能是摆阔。无论什么原因,我宁愿相信以丝绸打磨青石是真有其事。至于我们屋里的柱石是否经过了丝绸的打磨,那倒无关紧要。

  根据我有限的建筑经验推断,既然我们区区两小间“四费”厕所都要折腾三个多月才盖成,既然用石灰、水泥和砖头盖新房的人家常常要耗费一年光阴才完工,建这样一座大屋,两三年怎么说也是需要的,四五年也有可能。更长的建设时间则超出了我的估算能力。
  岁月与心血打磨出的东西,值得你为之付出岁月与心血。有历史的事物,尤其是手工作品,在凡事都讲日新月异机械操作的今天价值倍增。这些,我们有幸居住的老宅都具备。而商品房,它是一种没有多少历史的东西,建筑在市场、效率等现代原则之上,虽则其自有大量面世的时代硬道理,我对它却总难以生成实实在在的认同感。把它们称之为“机制的住人水泥盒”恰如其分。为它们背负按揭,惶惶不安,殚精竭虑等等,已经感觉很不值得了,还要将其称之为“家”,叫人如何接受?一套房子,纵使我拥有完整的产权,却不可能不问出处与由来,不问到我手上的方式,不问我曾经为之付出的代价,就随随便便地称之为“家”吧?

  尽管不能当面表达,但我对所有为这座老宅子出过力的先人确实心存一份感激与敬意,无论东家还是长工。栋梁之上那些奇美刀工幻化出的木刻小人,它们出自前人之手,雕刻的也是前人,前人的前人。它们的存在,仿佛象征了与这座老屋有关的已故先人……我感到,在自己与这些先人之间,存在着某种有所传承的意味。我们并无血缘关系,但一种更富气蕴的血脉相连的感觉在我心底扎着根。为这种感觉,我们愿意把这幢老宅子照顾得好好的。我认为这是人与房子的关系中隐藏较深的一个方面。人和房子的关系,究其根本,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房子终究是人造的,造的目的又是为了给人住,或者象今天那样,发展商盖了以后卖给消费者。

  如果你住的是商品房,你会感谢为之洒下无数汗水的农民工,还是为你发展了那房子的商人,抑或将房子出售于你的中介,抑或按月揭你一层皮的银行——无论大小,我指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意?(未完待续)
  说点好玩的……
  我希望自己生活在自然,自由与创造当中,许多规范、制度、习惯、风俗、传统、礼仪、讲究等等,对我来说都形同身外之物,不具备多少值得一提的精神价值。
  ——住商品房只能到厕所去撒尿。在这里,前院后院,有菜地的地方都可以行方便。我曾在境内很多地方都留下过自己的气味,菜地之外,排水沟,天井,存小便的桶,乃至瓦片上都可以小便(下雨天小便马上随雨水一同排走)。
  ——吐唾沫也很方便,比装修过的商品房方便得多,我可以从二楼吐到天井里边,从窗口吐到瓦片上,雨水同样会将其冲刷干净。
  ——还可以把杯子里的剩水随意地泼在客厅里,水泥地板的吸水功能很好,倒点水丝毫不影响什么,过不一会儿水就干了。

  ——一些不起眼的,懒得收拾的菜渣也可以拨到地上,蚂蚁会为你提供免费的清洁服务。
  当然,你不会为了可以方便地小便、吐痰、倒水等好处就决定租或者买一套房子,但是,当你的房子正好拥有这些附加的功能和乐趣时,我的感觉是“真哏儿啊”。老房子所具备的这些生活细节上的方便之处,显然非常适合我这样的人。
  我们之所以来到本村租下这间老宅过日子,喜欢当然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套用时下流行词汇,也因为这间老宅在我们心目中是“超值”的。更准确地说,是物极美而价犹廉——我们方才可以相对轻松地付得出钱来。
  泱泱大屋,其一年的租金,还不及前两年我们在上海租房时一个月的租金。它又不在城里,又是许多人梦想中的徽式老屋,对我们这号人来说,还要想什么,还要衡量什么?
  迄今为止,我们以十几万元人民币的投入包办了一切——交纳大部分租金,完成老屋部分的修缮,还包括新落成了两间现代化“四费”厕所(费时、费钱、费力、费神)。此外,空调以外的全部家电和一些家具的费用,我也算在了里头。
  以区区十几万代价,在上海过去我们曾经租房住过的那些地段,撑死了大概能买到二十平米的商品房吧?
  说的还是毛坯。
  不到我们现有地皮的三十分之一。

  [平常的乐子]
  昨天有位网友可能是问我们平常有什么乐子,开始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是我过于谨慎,不是完全不明白。
  我不知道这位朋友是否到过安静的农村,是否喜欢乡村生活,或者,曾经短期体验过这种环境,反正我们在乡下有的是乐子。
  就我个人而言,也许可以这样说,凡是自然,单纯,不带有较复杂人为因素(譬如人与人的关系、利益牵扯)的事物,我应该都能从中发现乐趣。
  下面这些乐子,就是今天早上我花一个多钟头轻松罗列出来的。个人以为,它是那些没有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快速了解和感受我们这种乡村生活的一条捷径。

  ☆☆☆☆☆晒晒太阳吹吹风,照照月亮望望星
  有人可能纳闷了,这算什么乐子!是的。
  我想起一件事。有的人望向大海的时候,他就觉得那里光秃秃的,除了水什么都没有,一点都不好看,不好玩。我亲耳听见有人这样讲过,很多年以前了,那是个我只见过一面的老板,听说那个人喜欢造园林。
  我觉得,适宜晒太阳的季节和时候把太阳晒到身上,酷暑时分在有风的阴凉地里(比如山道上,山顶,山阴坡等等)吹吹清风,挑一个宁静的夜晚好好地享受一下月光,经常能望见清清朗朗的星空,这是比“乐子”要好得多得多得多的东西。
  ☆☆☆种菜

  种子有多奇妙,菜园里生长着的快乐有多旺盛,就连种过菜的人都不一定了解和有充沛感受(我认为,有的村民就应该是这样,他们可能习以为常了),何况那些没种过菜的。
  您知道吗,咱家的菜地就在自己院里,虽然土壤不咋地,但村里没几户人家有院子,没几户人家的菜地离家这么近。
  ☆☆☆☆找野菜
  家花不如野花妙,野菜当然也是这样。凡事沾一个“野”字,我在这里的感觉是,马上便趣味横生。
  都有什么野菜?后头的文章还会说到,不能现在这儿就卖了……
  ☆☆☆☆山中游荡
  有位村民好象这样对我们随口说出一句话:这里有什么好看的,你们真是比我们乡巴佬还乡巴佬……
  没话说。那次,我们在山间小路上游玩,偶遇这位村民。

  是不是只有自己没去过的远方的著名景点才有风景?为什么我们不管在北方南方,无论美丽的大草原或是现在的“中国最美乡村”,都遇见过这样的当地人——他们就是认为自己的家乡没什么好看的?
  ☆☆☆☆☆下河
  河里有很多水鸭,野生的。我是其中一只。
  其实,村中那段小河是很糟糕的,很多塑料袋漂着。洗衣服倒罢了,大粪桶也在里头涮。我把自己经常下水的河段跟村中河段截然分开,虽然我选择河段的上游也有其他村庄,村民在河中可能干着同样的事情,但那处河段还是很清澈,我经常在水底朝另一个世界睁开眼睛……迄今未有任何不适感。
  各位可以想一想,在城市里,跟自然水域可有什么接触?

  假如您非常非常享受淋浴,缸里头泡澡这些,那么,您的确比我要文明化得多,我是那种只要可能,洗澡都尽量选在自然水域中洗的人,无论江河湖海,只要干净,只要我敢下。
  ☆☆☆徒步。去婺源各处旅游
  这件事我们现在做得还不是太多,山荆体力有限,我老是一个人走意思上稍微欠一些,我不太想经常丢下她一个人走。
  婺源我去过的地方还不太多,但有些地方光去一下是没用的,得细细咂摸不是?
  等昨天两位网友在帖中提到的那些本县著名景点我去过很多遍了,或许就能给还没到过婺源又想来的朋友们一个建议,什么时候来人少一些,以什么方式能得到更多的旅程享受……

  ☆☆干点杂活
  杂活的好处是随性而为,广泛尝试,不好玩就拉倒,反正咱又不是靠这个吃饭的。
  干杂活自由,自主,其中富有探索与发现,可以体验一定的创造成就感,释放自然的精力等等。——假如今天城市里的孩子们有这么多自然的,丰富多彩的杂活可以让他们尝试,中国的少年网瘾患者少说也会直降一半。
  抡锄把子,劈柴,井里头提水,挑担,拖板车,推铁斗车,给泥工、木工、油漆工等等打下手,田间管理那一套(挑土,整地,播种,锄草,育苗,间苗,授粉,浇大粪等等),伐木,扛山……等等,咱们在这儿尝试过的事情多着呢。
  ☆☆与村民保持一定交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