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志同道合,早就不断相商,谋划着到一个远离大城市的什么地方,去过自由自在,悠闲散漫的好日子。我们顶住压力到乡下生活,不为别的,不过是因为确实不想始终压抑自己一些美好的生活愿望而已。当条件还不成熟,图景还不清晰,还没有能力那样做时,我们只能继续待在大城市里耗着,煎着,熬着。但是,当条件和能力都有了,机会也来了,我们就压根儿再也不愿在城里多待一天了。
城里的商品房只是将人们彼此隔开,再分别装进去的一摞水泥盒。人们感兴趣的通常不可能是这种盒子本身,而是盒子里的东西,比如家具、家电、装饰、装修之类的,或者盒子以外的东西,比如它的投资价值。
商品房无论如何我都很难接受。即使真的没有办法,只能在城市里住着自己拥有完全处置权的商品房,我也不可能快活到哪去。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房子本身是极富价值的。不说历史文化价值,从最基本的层面来看,单说那么多青石,就算房子拆了,它们还能作建材不是,那么多木料,最不济还能当柴烧吧。你可能会抚摸你的一样家具或商品房里的其他心爱之物,但你大概不会带着情感地去触摸它的石灰墙、水泥地(很多人都要用东西遮住它们)或金属、塑料材料的窗户吧?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曾满怀深情地触及老宅的很多部位:木板墙,木地板,木柱,石础,老门闩,雕花坎窗,门外砖雕上美丽的花纹……天井里的木雕摸不到那是没办法。为了观察与观赏,我还曾煞费苦心地把一些青石板洗刷得干干净净,在重新被灰尘覆盖之前,它们上面的纹理确实很诱人,十分耐看。
商品房以外,我接受至少两种形式的住房。
第一,我可以自己盖。自己为自己的房子担负全部的责任。同时,只要有可能,想盖成什么样,就盖成什么样——当然,前提是“有可能”。
几年前,我见过一个北京的白领自己盖房子的新闻,那则新闻后来查过,好象没找到。那人不知为什么,第一栋房子他盖了半年,第二栋说是一个月就建起来了。
第二,就是目前这种形式。我们有幸居有的这座老宅,是四、五代人以前,由某位未曾谋面的前人主持,为自己、先人、家人及其子孙后代兴建的;尽管我们同样首先通过了合法的法律程序——即交易——才得以在此生活,但这套房子在当初建造时,本身不为出售,不为交易。居住下来,我心里是认同这种情况的。
假如有可能的话,我愿意自己盖房,尽管现在我对它所知甚少(我认为这不算什么问题,因为人可以学习)。问题在于,即便城里允许个人建房,我也不愿意把房子盖到那儿去,一种自己避之惟恐不及的糟糕环境。
所以,在城市里,对我这种人来说,人与房子的关系最终不会超出如下三种情形:
其一,城市居民不如农村居民,后者拥有自主建房的权利和一定自由,前者想拥有自己的房子,往往只能买;
其二,从别人手里买房时,房价还不是你说了算;
其三,专为出售给买房者而建造的商品房,在我看来是不值得拥有,不值得住的。起码,不值得为之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这代价包括金钱、精力,更要命的是房价高走、归还贷款等给人们的生活和精神所造成的长期压力。
总而言之,一介平头百姓要想在今天的很多大中城市弄一套房子,是一件个人很少自由,基本没有决定权,一点都不好玩的事。
[儿童问题简明提示(草)]
这份文稿来自公开的新闻、文献及我们的感悟,决称不上完备,有些甚至只开列了条目,仅供了解儿童问题(与儿童的生存、生活有关的问题)轮廓之用。不过,富于创造性的公益事业项目,或许可以从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讨中诞生。
一、现实层面的问题景象:我们对孩子究竟有多少真爱?
1、母乳喂养率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到2000年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要达到80%的战略目标。《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的目标是85%。
20世纪40年代,西方工业国家开始生产牛乳制品(奶粉、配方奶),人工喂养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喂哺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母乳喂养。
60年代起,受世界潮流的影响,我国母乳喂养率逐渐下降。据1983-1985年全国20省市的调查,六个月的母乳喂养率城市仅34%,农村为60%。以后还继续下降,如上海市市区的母乳喂养率1990年仅为12.7%。
1992年以后,我国母乳喂养率有了较快回升。
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纯母乳喂养率又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从1998年的76%下降到2004年的64%。但也有反对者称并未大幅降低,而是一直保持全国喂养率约60%),据悉,母乳代用品的违规促销活动是导致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对产妇、新生儿的非人道、不科学对待
有的医护人员对来自农村的产妇缺乏尊重,以粗鲁乃至野蛮的言语、行为对待这些他们眼中的村妇,而未把她们当作人人必得尊敬的孕育生命的伟大母亲。
产科(接生室)的一切制度、设施是以产妇和新生儿为中心去设置和运作的吗?平躺式生产适合产妇吗?产科的冷气对新生儿有利吗?……如果真要较真,恐怕我们没做到位的地方太多了。
——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较真吗,在生命降临这个世界的起点?
3、出生缺陷
“中国每年发生出生缺陷约80-100万人,除死亡外,出生缺陷所导致的残疾给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近年来,由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出生缺陷逐渐增加,强制性婚检的解除降低了对出生缺陷发生的预警效果。出生缺陷带来的问题日显突出。”——引自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发展状况国家报告(2003-2004)》
4、弃婴
“弃婴来源一般有四个:非婚生子;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想要男孩,结果出生后发现是女孩;既是女婴又属超生范畴而遗弃的婴儿;出生后发现婴儿残疾。”(来自互联网)
5、独生子女、隔代教育与溺爱
6、虐待儿童
虐待儿童是成年人不良教育方式的主要体现之一,它还充分反映着儿童与成年人的不平等关系——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根本性问题。
儿童虐待的涵盖面十分广泛。体罚儿童据悉是世界性问题,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在我国,大多数儿童(即超过半数)都挨过揍。除身体虐待之外,还有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及非器质性生长发育障碍等。
有位15岁的中学生留心作了记录,一年之内,他共受到父母亲2200次的打骂。
7、歧视与虐待女童
恐怕这是富有“男尊女卑”传统的国家所共有的现象,虐待女童(未来的母亲!)是我国儿童虐待中的突出问题。甚至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中都不乏案例。
“女童就学率、营养健康状况明显低于男童。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持续升高的迹象。”——引自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03-2004)》
8、问题家庭孕育问题儿童
问题家庭的问题很多,如:
家庭暴力(据全国妇联2004年一项调查,我国2.7亿个家庭中,约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冷漠、夫妻吵架、婚外情、离异、成年人犯罪等。
9、在成年人的精神禁锢中成长
有些成年人并不打骂虐待儿童,但却非常喜欢对儿童的生活和精神实施干预乃至操控。他们如出一辙、过分狭隘地关注学习成绩,很乐意为孩子安排各类大事小情,甚至一定要孩子在自己指明的人生道路上行走——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可以一直维持到孩子成年乃至老年,等等,但却很少过问孩子的心理状况。
10、学习、考试的重压
超过半数的学生承受着学习压力(这种非人的压力究竟有多大合理性?),更多的学生感觉不到学习应有的乐趣。
传统式学校教育制度的荒谬性,成年人左右儿童生活的现实,在这一普遍问题上都能得到体现。
仅此一项,就足以证明减负和素质教育的改革基本失败。
通过高考磨难的孩子获得继续读大学的机会,但究竟有多少孩子种下了厌恶和恐惧学习的根子?或者继承了畸形的教育观念,并在不远的将来继续贻害自己的后代?
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对北京等六省市60所中小学2400名学生进行的《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称:
超一半的学生作业时间超标、58%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苦恼、76%学生因考试而心情不好……,严重扭曲的儿童学习动机和人格发展,使现代的孩子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快乐和轻松,在紧张不安中过早地告别了童年时代。“童年恐慌”现象正在全社会蔓延……
11、儿童健康问题
过胖、近视、龋齿、体质下滑、与电脑相关的疾病(“鼠标手”、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健康问题在今天孩子们身上较多见。这些问题与学习负担过重、睡眠不足、吸烟喝酒、体育活动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不吃早餐、喜食垃圾食品、爱喝碳酸饮料等)、过度接触电子媒体等因素有关。
2006年,首部“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慢性疾病低龄化日渐突出,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正逐渐成为威胁城市儿童少年健康的突出问题。统计显示,15—17岁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7%,农村学生高于城市,男生高于女生。据此估计,我国学龄儿童少年高血压患病人数约1790万人。”
12、儿童意外伤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