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伤害成为目前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全国每年至少有1千万儿童受到各种形式的意外伤害,10万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40万儿童因意外伤害致残。溺水、交通事故、跌落、动物损伤、烧烫伤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据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03-2004)》)
13、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成因不能被过于简单地理解。社会转型、日益复杂,学校生活的压力,作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面临的一些变故和压力,不良影视文化的误导,及未成年人特有的心理特质(可能存在诸如冲动、过于自尊、自制力较弱、极端等现象),在校园暴力现象中都应当是被认真加以考量的因素。
14、与同龄人的不良人际关系
学业上的过度竞争致使同学关系紧张,对彼此的家庭背景作攀比、划分集团,因“早恋”引发的算计、争斗等现象表明,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中的不良成分,早已远远超出部分成年人的想象;然而,这些现象或许大多都能反映成人世界对儿童世界的残酷挤压——也就是说,孩子们并非一定会这样。
15、儿童自杀、自残
触目惊心!
16、儿童犯罪
触目惊心!
说日益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与自杀现象,是成年人教育方式失败,社会向复杂化发展(即现代社会并非越来越适合儿童成长)的如山铁证,并不为过——还可以加上下面这一条。
17、少女怀孕、堕胎
触目惊心!退回二十年,吸丨毒丨、高离婚率和少女未婚怀孕被认为是“西方社会病”(这是一本书的书名)。
18、失学儿童(农村贫困儿童)
19、农村留守儿童
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总共有2000多万。
20、童工
据国际劳工局统计,全世界童工有2.18亿,“大约占全世界少年儿童总数的六分之一。这些童工中有1.26亿人从事着对心理、生理和情感发展有害的劳动,其中许多人更从事着被国际劳工局称为‘最恶劣的工种’,如被迫贩毒、参与武装冲突、**,或者在小型矿场和采石场从事危险工作。亚太地区的童工人数最多。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童工所占人口的比例最高。童工现象是社会环境恶化的反映,战争、贫穷和疾病是产生童工的根本原因。”
我国尚无正规统计数据。但关于童工的新闻在媒体上并不鲜见。据报道,存在民办学校组织未成年人到发达地区务工的违法现象。在西北贫困地区,许多孩子与成年人一起在棉花成熟季节到新疆采棉。
21、流浪儿童
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15万名流浪儿童得到救助;而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一项抽样调查推算,我国流浪未成年人大致有100万至150万。
据悉,我国流浪未成年人群体数量大,生存状况恶劣,基本权益难以保障,易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研究者经调查分析,将流浪儿童的生存手段概括为:捡(捡垃圾)、讨(乞讨)、卖(卖艺、卖花)、偷(偷窃、抢劫)。据上海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对近两年接纳的流浪儿童不良行为所作的统计,扒窃、偷窃和窃车的占到了85%。
22、流动人口中的儿童
我国有1亿多农民进城。农民的大规模进城务工既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关,也带来了流动儿童问题。
23、受残疾、重大疾病威胁、摧残的儿童
自闭症、脑瘫、智力残疾、艾滋病……
24、教育制度之罪错对儿童造成伤害
围绕高考形成的应试教育制度就不谈了。
所谓的“差生”问题,它既是应试制度的衍生物,在更深层面上又体现着我们对儿童缺乏认识,对成年人与儿童的关系极度缺乏反省。据全国少工委数字,我国“差生”达5000万。
我国中小学校基本没有学生申诉制度,校方(成年人)对儿童的处理决定犹如金科玉律,不容更改。
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在学校里,儿童基本上是在做成年人安排好的事情,自由发展的空间少得可怜。
25、学校管理之罪错对儿童造成伤害
校园中成年人侵犯儿童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方式多种多样。
26、社会性的教育不公对儿童造成伤害
虽然是未成年人,但象择校、教育乱收费等明显的社会性教育不公现象,孩子们同样会有感受。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对他们造成的潜在伤害——如果孩子们经常受到各种来自学校、来自教育制度本身,和来自社会的不公正、不民主、不平等的对待,怎能指望他们长大成人后能公正、民主、平等地对待他人!
27、精神、心理问题困扰中的儿童
上海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晚期的调查显示,“早恋”在当时即已蔚然成风。也许“早恋”在问题的性质上并不象有些家长想象的那样严重,比“早恋”严重得多的问题是,有些未成年人感觉不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精神空虚、颓废、迷惘——其数量可能远远超乎你我的想象。
《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3月在相关报道中提到,中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2005年国内五城市未成年人发展联合调查中学阶段青少年报告》。这项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汕头等城市5875名初一到高二中学生的调查有一个重要发现: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在诸多方面呈现出一种不容乐观的趋势:除视力、睡眠、体质一律下降外,
28、针对儿童实施的犯罪
儿童有可能沦为各种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的受害者!
“在社会和经济变革过程中,儿童权益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拐卖妇女儿童,逼迫儿童乞讨、卖艺,非法使用童工、弃婴等。” ——引自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发展状况国家报告(2003-2004)》
29、儿童深受现代媒体及不良流行文化戕害
其表现,受不良(如色情、暴力、绑架勒索等)影视、网络游戏影响,引发犯罪等极端行为;部分少年沉溺网络;盲目追星,追随时尚潮流,等。
小结:
与生在战争、动乱年代的儿童相比,今日儿童要幸运得多;然而,认为今日儿童生活在蜜罐式幸福中的看法,与总体上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二、文化层面的问题分析:沉疴顽重,新患凶猛
儿童问题,就其深层及本质而言,是成年人自身问题的体现。
我国儿童问题十分复杂,可谓沉疴顽重,新患凶猛。试从三方面略微分析。
沉疴——传统文化
孝道、家长制、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文化传统中不乏糟粕的内容,在当代成年人头脑中依然保持着强劲的残余势力。
有严重缺陷的对待儿童的文化传统,在当代成年人心中孕育的是大有缺陷的对待儿童的方式,这是我国大部分儿童问题,尤其是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根源。
新患1——现代工商、消费文化
黑网吧、劣质奶粉、问题玩具、各种存在缺陷或质量问题的儿童产品……
工商、消费文化是当今社会盛行的一股强势力量,奉行它的成年人往往追求利益至上,甚至唯利是图。在这股席卷全社会的经济化风潮中,儿童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下文可为佐证:
“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制定法规、政策、确定工作方案时,还不能完全体现儿童优先,不能完全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求,不能充分倾听儿童的呼声。儿童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在许多关乎儿童利益和发展的问题上,儿童还往往被作为被动接受的个体,被塑造的对象,还没有成为能动的个体,发展的主体。” ——引自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03-2004)》
新患2——流行文化
我们的祖国今天处在一个十分独特的位置上,一方面,历史文化原因遗留的一大堆老问题积重难消,依旧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因为开放,信息时代最前沿的社会问题又全都迎头赶上。拿儿童问题来说,成年人压制(原文为“压迫”)儿童的老问题经过动乱年代后不但没有减弱,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同时,不良流行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这一新问题也如海啸般袭来,它以影视、网络、手机等为载体,不由分说就将我们带入儿童问题的陌生之境。
<金牌芳邻>
福气东来。到乡下以后,我们果然意外地攀上了一位金牌芳邻——冬冬。这说明,我们到底是有一些运气。
她有两个女儿,大的上大学,小的读高中,丈夫在村里开着一家诊所。
不管是家里的事地里的活,里里外外冬冬都是一把好手。举凡做饭,洗衣,喂猪,插秧,收谷,种菜,挑担,砍柴等等,样样活计她都拿得起,放得下。她经常大不清早就出门,到田里先干上两三个钟头的农活,然后再回家吃饭。
冬冬可能只会写或者只会认自己的名字,就是说,她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在她身上所显现的,似乎更多是长处而不是短处。她不仅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名堂,更没什么心计,凡矫情、虚饰的东西,在她身上都比较罕见,我们确实比较喜欢这种感觉好象是透明的人。
倘若没有这位芳邻的存在,我觉得我们在村里的社交生活将极有可能逊色一半以上。我觉得,很有必要好好说一说这么多年来才结识的这位不识字的好邻居。无须美化,就舀一瓢我们交往中的寻常事捧给各位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