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谣——念叨念叨我这十二年》
第47节

作者: 我的真名叫蒙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就算死在罗布泊,也要用肉身为罗布泊增加一点中国的有机质。”上次从东格里克穿越成功后,经过报纸电台的报道,现在彭教授的这句话已经成为尽人皆知的名言。不论吴贵友关于彭教授就是“泑泽”怪兽的判断是真是假,他对于这片荒漠的热爱是不容置疑的。
  现在是6月17日凌晨2点,大家刚刚躺下休息。这第三次穿越,遇到了比上一次更加艰困的情况。从6月11日出发到现在,已经走了六七天,大大超出科考队的预计,连水也只剩下半桶!好在明天将有部队派出的直升机为我们送水。
  今天还有一件事情让我略微感到不安。下午的时候,在彭教授的坚持下,科考队捕获了一头野生骆驼。这本是好事,听说国家还没有野生骆驼的活体标本。但是这样一来,队伍的“成员”数就变成了8,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虽然科考队的队员大多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但在这样极端的自然条件下,任何轻微的心理暗示都能置人于死地。
  我判断,明天等到部队的给养后,这次穿越的成功率将上升至八成以上。时间不等人,我应该趁大家意志薄弱时,多了解一些情况。所以下午的动员会后,我单独和彭加木教授交流了将近一个小时,也再次要求他为我解释“双鱼玉佩”的真正含义。

  彭教授对这四个字的阐述很模糊,但总算有了一点进展。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梳理了一些关键信息:第一,“双鱼玉佩”是某种实体形象符号;第二,这个符号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某种不寻常的情况即将发生,比如大灾难(?);第三,“双鱼玉佩”与Ford基金会有某种特殊联系,这家NGO近几年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带有“双鱼”图案的各种文物;第四,彭教授或者彭教授背后的人的确不知道Ford基金会资助我回国的真实目的(这一点其实连我自己也没弄明白)。

  那么现在可以确定,Ford感兴趣的,一是像老吴一般有“特殊视觉”的人;二是“双鱼玉佩”。那么“特殊视觉”和“双鱼玉佩”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呢?如果把“双鱼玉佩”摆在居中的位置,那么它的另一端联结的必然是“罗布泊”,而“罗布泊”和“特殊视觉”又有何关联呢?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也搜集到不少关于罗布泊的轶事。比如,整个罗布泊形似一只人耳,这是1972年美国宇航局的卫星发现的,我在美国的时候就有耳闻。又比如,1958年在罗布泊发现的飞机残骸,本应由重庆飞往乌鲁木齐,但航线和坠机地点相差十万八千里。
  当我还在纽约的时候,我曾经在某本杂志上读到一位“通灵者”推测的世界三大“平行宇宙交汇点”,其中罗布泊位列第二。说实在,我不能肯定我对平行宇宙的理解是准确的,我对多维空间交汇点更是一知半解,不过在这样的地方,总是会有“奇迹”发生。
  但愿这次探险是一次奇迹的开始。

  日期:2019-03-23 09:02:11
  123.科考日记5(上)
  现在是凌晨4点30分,在刚刚过去的两个多小时中,我经受了人生最大的震撼!此刻,我的心脏还在剧烈地跳动,身体也抑制不住地发抖。我必须把过去两个小时的所见尽快记录下来,以防人类并不完善的大脑指使记忆篡改任何一丝细节。
  两个小时前,我刚刚合上笔记本准备休息,就听见帐篷外息息索索的声音。这么辛苦的一天,这个时间还没休息的,除了彭加木,再没有其他人。
  我从帐篷探出身,就见彭教授背冲着我,身体在漫天星光下似乎在微微颤抖。我试着喊了一声“教授”,就见他回过身来,满脸都是泪水。
  我被吓了一跳。还没等我开口发问,彭教授就指着远方的沙丘,又笑了。
  我赶忙顺着他的手指向远处望去,只见白天还稳如泰山的沙丘此刻却像波浪一样翻滚起来。对,就是“翻滚”,丝毫也不夸张。
  沙丘快速地起起落落,如同潮水一般向驻地方向涌来。沙浪前进三步后退两步,不大一会儿功夫,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就成了“汪洋”中的一叶孤岛。
  这沙浪翻涌得无比诡异,一丁点声响也没有,连风声似乎都完全消失了,我和彭教授两个人就像在看一部没有丝毫情节的无声电影。
  我曾经试图叫醒其他队员,但是被彭教授制止了,他冲我摇摇头,又做了个“嘘”的动作,那一刻他的眼神中透露着恳求和不舍,好像其他人一旦醒来,眼前这奇景就会消失一般。
  紧接着,在沙浪中出现了一些建筑,然后是更多的建筑,就像是一座城市被浪花从海底托举出来一样。
  这城市离我们这样近,以至于我能够看清楚它的中心是一座六边形的巨大院落,一杆高大得不成比例的旗杆在院落前直插云霄,一面金黄色的旗子迎风招展。
  所有的建筑都不能归类为传统的中式风格,或者古老的西域风格,而更像是为了举行某种宗教仪式而经过特别的设计。
  更奇特的是,整个城市充斥着古埃及金字塔壁画一般兽头人身或人头兽身的雕塑,数量多到让人误以为那就是这城市的居民。
  紧接着,最让人头皮发麻的事情发生了!

  仍在翻涌的沙浪里逐渐浮现出一些人影。不对,只能说这些生物乍看上去看上去像人,他们上半身是人形,下半身更像是一只巨大的蚕。
  震惊不会这么快终结,我硬着头皮观察了一会儿才发现,“蚕”才是这种生物的上半身,人形部分的下半身被冷漠地拖行着,像是一个负责供给养料的皮囊。
  “大蚕”由远及近,越聚越多,我开始能看清楚他们的真面目。腹部六眼,生四翅,蚕身,这哪里是什么“蚕”,这分明就是《山海经》里的“滬鱬”。
  我连忙扭头去看彭教授,此时此刻,他的脸上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光芒甚至胜过他第一次完成穿越罗布泊那日。
  日期:2019-03-23 09:02:35
  124.科考日记5(下)
  突然,我们四周嘈杂起来,那声音像是千百人在说话,可究竟说了些什么,丝毫也听不清楚。这声因来自哪里?我仔细分辨着。
  只一会儿工夫,我终于明白,这声音就来自“滬鱬”拖行的人。“滬鱬无口,却能说人言”,我想起老吴的描述,顿时觉得恐怖极了。
  滬鱬没有嘴巴,所以它的成长依靠的是身体相连后直接吸取人体的养分,而人的嘴巴,就成了他们交流的辅助工具。
  夜色中,每个被滬鱬拖行的人,都像一具行尸走肉一般长大嘴巴,发出许多不能分辨意义的音节,那是滬鱬的“语言”!
  “小白,我该走了…”陷入震惊的我,被彭教授的一句话拖回当下,“每次来到罗布泊,我就好像回到家一样,连癌症的痛苦都会大大减轻。”
  我下意识地拽住彭教授的胳膊。
  “小白,这里就交给你了,记得帮我保守这个秘密。”说完,彭教授就缓缓朝“沙海”走去,头也不回,没有丝毫留恋。
  我想把彭教授拉回来,但当他跨过“沙海”边界的那一刹那,就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我的手中再也抓不到任何东西。

  紧接着,眼前的图景全都在一刹那凭空消失了。漫天繁星下,黑黢黢的沙丘在远方若隐若现,留给人无尽的迷惑…
  康宝小心翼翼地合上白教授的日记,惊得说不出一句话,只顾呆呆地望着白凤德。
  “小伙子,现在你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知道真相的人了。”白凤德和蔼地笑笑,拿回笔记本,装进书包里。
  “那,那,大家说的彭加木去‘找水’,往东走,是怎么回事?”康宝磕磕巴巴地问道。

  “那个留言是我模仿彭教授的笔迹写的。”白凤德喝了一口咖啡,淡然地说,就好像在陈述别人的经历,“沙漠上那些脚印也是我故意留下的。既然我答应彭教授保守秘密,那就应该…”说到这里,白教授也沉默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
  “这么秘密的事情,您为什么要告诉我们呢?”康宝看看爸爸,又看看白教授。
  “从彭教授消失以后,我对老吴能够看到人类‘兽性’这件事终于相信了,接下来就是长达六年的研究,直到我女儿意外去世,我才回到美国。”白凤德顿了顿,似乎回忆起了那段旧时光,“可以说我在这个课题上几乎所有的基础性突破,都来自于老吴。为了表达对他的感谢,我在回美国前,和他约定以报纸为信物,有机会的话会尽量帮助他的身边人。”
  一直沉默的康玉顺突然开口说:“您…”可只说了这一个字,他就又沉默了。
  白凤德心下明白康玉顺的心思,主动说道:“当然,我主动公布这段历史,也是为了接下来的‘支教’活动,如果顺利的话,你们不仅可以找到第二个老吴,我也可以继续我的研究了。”
  康玉顺扭头看着儿子,眼神无奈又期待,康宝使劲儿点了点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