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本关乎心灵与智慧的书》
第50节作者:
昆X 日期:2019-04-12 16:31:43
正解论语30:君子尚勇与君子有恶
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日期:2019-04-12 16:32:08
本章,孔子和子贡师徒二人,亲切交谈,分享彼此心中所恶之人。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称人之恶:专门揭人家短处、讲人家的坏话。因为子贡有“方人”(14·28)的毛病,所以孔子将之放在“厌恶榜”的第一位,大概亦有暗中教育之意。
居下流而讪上:身居下位而诽谤上位者。之所以要诽谤上位者,并非因为其上位者确有过错而检举揭发,而是因为居下流者的“嫉妒羡慕恨”。
勇而无礼:8·2章已有说过“勇而无礼则乱”,请详见之。实际上,“礼”和“义”均具有规范调节行为的作用,只不过“礼”主要负责规范调节行为的外在形式,“义”则主要负责规范调节行为的内在本质。
果敢而窒:果敢但不知变通,便容易一条路走到黑。“窒”,阻塞,不知变通。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徼以为知:剽窃他人的成绩还自以为聪明。“徼”,抄袭,剽窃。
不孙以为勇:将不谦虚当做勇敢。
讦以为直:揭发别人的隐私却自以为正直。“讦”,攻击、揭发。
日期:2019-04-12 16:32:16
子贡问:“君子亦有厌恶的人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人。厌恶专门揭人家短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却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却不懂用礼来规范调节的人,厌恶果敢却固执、不知变通的人。”孔子问:“赐,你也有厌恶的人吗?”子贡说:“有。厌恶剽窃他人的成绩却自以为聪明的人,厌恶不谦虚却自以为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却自以为正直的人。”
日期:2019-04-12 16:33:07
17·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路,前面已多次提到,他是个好勇的“兼人”(11·22);故,孔子屡屡规劝之。本章亦是如此。孔子告诉子路:即使本质不错的君子,亦应勇而有义,只有将“勇”用到该用地方,才不会出乱;至于唯利小人,如果将“勇”用不该用的地方,便会偷盗。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准则,君子如有勇但无义的话,便会出乱;小人如有勇但无义的话,则会偷盗。”
日期:2019-04-12 16:33:44
17·22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博弈是中国古代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有六博、双陆、打马格、围棋、和象棋等,是古人展现智慧、运筹争胜的重要方式。虽然一味得沉迷于博弈,可能会耽误时间,不利于正事;但在孔子看来,即便如此,亦比整日只知吃喝、其他之事一概难以上心、纯粹混日子要好。因为博弈至少还可以让人动些脑筋。
孔子说:“整日只知吃喝、其他之事却难以上心,这类人真的难办。不是有人热衷于博弈这类消遣的游戏吗?干这个,恐怕亦要好些。”
日期:2019-04-15 10:26:38
正解论语31:守孝三年便是仁了吗
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日期:2019-04-15 10:27:09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本句,即为“礼坏乐崩”的出处:如果君子三年不讲 礼仪,那么礼仪便肯定会败坏;如果君子三年不演奏音乐,那么音乐亦一定会荒废。事实上,好的礼乐,会传承许久,且不会因为个别人的暂停而败坏、荒废。显然,宰我所列的原因,是站不住脚的,可能是为自己不甘清苦、寂寞而找的借口。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没:完尽。
升:登场。
钻燧改火:古人取火,钻一木为隧,中凿眼,钻头放隧眼中,用绳力牵之,两木相磨,火星飞爆,即“成火”。此隧木既燃,常保勿熄。一木将尽,另用一木接其火,后薪继前薪,是谓“传薪”。惟传薪须随四时改易,另钻新隧;四季所用木头不同,如春用榆柳,夏用枣杏,夏季用桑拓,秋用柞楢,冬用槐檀,一年轮一遍,此谓“改火”。
期:一年。
已:终结、停止。
食夫稻,衣夫锦:
食夫稻:古代北方以稻食为贵,居丧者不食之。
衣夫锦:锦乃有文彩之衣,以帛为之。居丧衣素用布,无彩饰。
夫:结构助词,无义。
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
旨:甜美的食物。
闻乐不乐:听到音乐亦不会觉得快乐。
居处:居处家中。居丧时,会在父母的墓旁附近修建起临时的小屋,谓之“凶庐”,子女们便居住于此,以便守孝。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本句,则是孔子给出为何要提倡“三年之丧”的原因:子女出生后,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换而言之,孔子认为给父母守孝三年,实乃为报答父母的生育之恩。
然而,我个人认为,孔子给出的这个原因,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守孝三年乃是报答父母的生育之恩,那父母的养育之恩又该如何报答?况且,“三年之丧”,主要是做给在世人看的,旨在证明自己确为孝子贤孙;对死去的父母,实际并无半点用处。因此,子女尽孝,关键还得在父母在世时。如果生前尽孝了,“三年之丧”不行亦可;如果生前未能尽孝,即便“三年之丧”做得面面俱到,又有何用。因此,从该角度而言,孔子的观点未免有些“迂”。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连“三年之丧”这种孝的形式,亦懒得做给别人看;那么父母生前时,其子女也未必能真的尽到孝心。尤其是在当时天下通行的年代,“三年之丧”几乎可以成为判断子女是否尽孝的试金石。从这个角度而言,孔子的观点也就不“迂”了。
日期:2019-04-15 10:27:16
宰我问孔子:“子女服丧三年,时间是不是太长了点。如果君子三年不讲 礼仪,那么礼仪肯定会败坏;如果君子三年不演奏音乐,那么音乐亦一定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守孝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说:“父母离世才一年,便吃上了大米饭,穿上了锦缎衣,你的心能安吗?”宰我说:“能安。”孔子说:“既然你的心能安,那你便去这样做吧!人家君子守丧,即便吃到美味亦不会觉得香甜,听到音乐亦不会觉得快乐,住在家里更不会觉得舒服,因此不会这样去做。现在你既觉得心安,你便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子女出生后,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子便没有得到父母三年的护爱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