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之所以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面前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表态是因为其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面前所处的具体利害关系的差异。当人们在某一具体利害关系面前表露出对问题的真实态度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还会招致其他不利后果时,人们就会选择隐瞒、掩饰自己的真实态度;只有当某一利害关系与自身真实态度相一致或这种利害关系不会影响其行动的实施与效果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表露出对问题的真实态度。
每个人、每个集团在某一特定问题上最根本、最重要的利害关系只有一个,这一根本利害关系决定了其对问题所持的真实态度以及所要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因此,判断人们对问题的真实态度就必须根据其当前所处的具体利害关系以及他们自身对这种利害关系的认识与理解,而不是依据对象所作出的各种表态和许诺,也不是主体的主观判断、臆测。没有付诸行动的思想言论是不会触动、影响现有的利害关系,只有付诸行动的思想观念才会改变、影响现有的利害关系。因而,对问题的处理手段也可以反映出对问题的真实态度,这些手段应当符合主体自身的理解与愿望。
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将解决问题的思路付诸实施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以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引导,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以自身所能控制或利用的资源为工具和媒介,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解决问题的效果就是解决问题的行动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与解决问题的主观预期目的的对比成果。如果行动的结果与行动的目的越接近,说明解决问题的手段越正确、效果越好;反之,则表明手段越错误、效果越差。
思路的正确性程度要受到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首先是个人的天赋、学识与经验。天赋越高、学识越深、经验越多,思路就越广、越趋于正确;其次是所能收集到信息资料的多少及可靠性程度。信息资料越多、可靠性越大,就越有利于对问题的分析和把握;再次是个人的价值观与伦理观。不同的价值观、伦理观导致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与看法,个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制约了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所能达到的高度与深度。换而言之,就是思想境界决定了观察问题的高度与深度;最后是个人目前所处的具体利害关系。由于人们总是以问题所涉及到的、现有的、有关自身利益的利害关系为依据来衡量、判断可能产生的种种得失,无法回避、超越所面临的种种利弊的选择、决定,因此,如何处理自身所处的这种利害关系也就成为其解决问题思路的中心内容与指导思想。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思路无法摆脱自身所处的具体利害关系的束缚和局限。
自身所拥有的、所能控制或利用的资源的多少程度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程度与效果。这些资源包括权力、财富、声望、能力、装备等一切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工具和媒介,它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现实的、具体的物质手段。总而言之,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以及解决的程度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能否把握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产生问题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根源,以及对这些原因的把握程度;另一方面是自身所拥有的、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资源的多寡。
问题的处理、解决过程可分为分析阶段、选择阶段与实施阶段。
问题的分析阶段是对已发生的问题或已察觉的潜在问题的原因与后果进行剖析、研究和评估的过程。对导致问题发生的各种因素,根据其对问题所产生的作用性质与影响程度进行先后排序,从中发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解决问题确定明确、具体的对象。同时,对问题已产生的后果或可能产生的后果,依据其对自身利害关系的危及程度进行评估,从中发掘出最主要、最严重的后果,为可能面临这种后果做好思想准备与物质准备。
在问题的分析阶段必须抓住三个要素:一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及其相关因素,为问题的处理、解决提供明确、具体的目标;二是能够对问题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它们各自所遵循的规律、规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三是问题可能导致的各种后果及其危害程度,根据自身的最终目的与原则需要,确定哪些后果是可以暂时忍受的,哪些后果是应当竭力避免和预防的,为问题的解决、处理作出定位。
解决问题的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为了满足自身情感的需要;另一种是出于客观理性的选择。
前者主要受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的制约,以及在这些思想观念下所产生的情感的左右。其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对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主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出发,考虑更多的是自我欲望的满足、自我情感的宣泄,而忽略了这些欲望、情感和方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有利于问题的实际解决。这类动机主要存在于思想境界不高的人群中,他们的思想行为主要受观念性利害关系的支配。
后者主要受自身天赋、学识和经验的影响,受在这些因素基础上所形成的理性的引导,其对问题的分析、判断主要以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为准绳,尽力避免受自身思想观念的束缚和自身主观感情的不利影响,对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主要以是否能够解决客观实际问题来衡量。此类动机主要分布于文化素养较高的人群间,他们的思想行为主要受实质性利害关系的支配。
在确定解决问题的目的时应避免被欲望、情感盲目牵引,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具体的、阶段性的目的必须服从于长远的最终目的。人生旅途就是一个不断遭遇各种各样问题,不断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最终目的地,就会被那些暂时性、偶然性的问题所困扰、所左右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失去了自身应有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被欲望牵引着、被命运耍弄着随波逐流而沦为欲望的奴仆和命运的牺牲品。因此,人们必须客观冷静地根据自身的天赋与能力去寻找各自所属的社会位置,为自己的人生旅程确定最终的、明确的目的地。人们的理想、抱负便是通往各自最终目的地的路标。
人生一旦有了这一最终、明确的目标,就不易被途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所困扰、所迷惑、所左右,也不会为所获得的成就而停顿、而忘乎所以,就会以这一根本、明确的指导思想,将这些问题统一在最终目标下,在确定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目的时,就不会作出与最终目的相对立、相违背的决定,从而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是局部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服从于长远利益。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方法手段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与效果,有的方法可能有利于目前问题的暂时解决,却无法从根本上彻底地解决问题;有的方法可能不利于目前问题的解决,但从长远看却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的方法可能既快速又彻底地解决问题,但其本身又会带来另一个不利的新问题……
因此,必须从全局的角度、长远的立场来观察、分析各种方法可能带来的种种利弊得失,根据可能产生的某种后果来选择相应、适当的方法、手段,使方法、手段能更好地、更有效地、更准确地为解决问题的具体目的服务,为实现最终目的服务。任何放纵欲望的思想、盲目冲动的激情都会影响问题的解决,甚至还会断送一生的前程。
三是适当放弃的原则。由于受到所拥有资源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处理问题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有利无弊。因而,面对这种情况就应当学会适当放弃,在不危及自身根本利益与最终目标的前提下,主动、适当地放弃那些目前无力解决或难以奏效的方面,以及那些即使解决了也没有多大现实意义与实际利益的问题,把有限的资源、精力集中在问题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为问题的最终解决打下基础。如果在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或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继续四面出击,或犹豫不决,难以割舍,不但耗费了宝贵的有限资源,而又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可能还会致使问题进一步恶化,最终使自己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必须注意三个要点:一是自身所拥有资源的局限性、有效性及可靠性。资源是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的物质基础与手段,因此,对手段本身能否正确了解、恰当应用直接关系到目的能否得以实现。资源的局限性是指拥有的资源在数量上与质量上所能达到的极限水平,它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具有的性质与所能选择的范围。每种资源都有各自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其所适用的范围、所针对的对象也就相应而异,能够满足实现某一具体目的的需要,就是这一资源对应于某一具体目的的有效性。从根本上而言,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对资源有效性的评估和选择,它是决定方法取舍的衡量标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