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分析说明了此类问题的互动性为什么会随着主体的变化而不同,说明了即使同一主体,在不同阶段同一客体也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反应。客体对主体所产生的各种不同反应结果,归根结底是由他们之间力量对比结果而造成的,如果主体的力量足以威胁、影响到客体的安全和利益时, 客体的反应就会表现得比较克制、谦卑,不敢轻举妄动,一旦这种力量不能构成对客体利益的威胁,客体就会对主体不屑一顾,甚至还会采取报复手段来弥补其曾经为之付出的代价。
了解问题的互动性有助于培养人们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观察、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人们处理问题时的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从而有益于问题的解决。 在政治、外交、军事及经济领域的斗争中,矛盾各方都在不断地依据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来评估、预测对方的实力与决断,并根据评估结果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因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各方的胜败。
保障预测准确性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分析对方目前在利害关系网上所处的具体位置、所面临的形势,发掘对方的优势与弱点以及在某个问题上的主要目的,以对方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来分析、考虑对方所面临的问题,根据对方的实力与对方对我方情况的了解程度,推断出对方可能得出的判断结果以及可能采取的行动。
这些谋略并非深不可测、无法防范,它们只是一种用来实现目的的手段、方法,因此,它们必然要取决于为之服务的目的,必然要受制于其所拥有的能力与资源。一切与其主要目的(或最终目标)相违背的策略、计谋都是不可能的,一切超过其所拥有的能力与资源的极限的策略、计谋也是虚幻的,除非偶然性条件与未知因素的影响与作用。只要正确抓住对方的主要目的,充分掌握对方的真实状况,这种意外发生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所有违反常规的举动或太合乎自然的情况都可能是对方谋略的征兆,无论对方情况如何发展变化,只要能及时掌握其主要目的与真实力量的发展状况,并时刻牢记自身的主要目的与实际能力,明白自身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方法都是为自身主要目的服务、为自身最终目标铺路,以及用来反制对方主要目的的,就可以透过这些现象(无论真相还是假象)的干扰、迷惑,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来赢得胜利。
在与对手较量过程中,最忌讳弄不清对方的主要意图,不明确自己的主要目的。这种情况容易使自己被对方实施的手段、方法所迷惑、牵制而失去方向,犹豫不决产生误判、贻误战机而陷入危险境地。为了能够正确理解与判断对手的目的,就要了解人类的动机是怎样形成的?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
人类动机形成的基本原理与其它动物并无二致,即生命个体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在不同环境条件与生理状况下所产生的相应生理需求通过神经反馈至大脑,形成一系列相关的信息和指令来驱使生命体的行动,以满足或缓解这些生理需要。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动物动机主要受制于生理需求,人类动机主要受制于精神需求,造成这一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二者智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
人类目的的形成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决定,首先是人类的种属本能,也就是人类动机的统一性。它表现为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刺激物的最初、最原始、最本质的反应是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它是人类能够相互理解、互相沟通的前提与基础,它决定了目的的性质与范围,它遵循自然界一切生物所共同遵循的“趋利避害”原则。
其次是人们动机的个别性,它由个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和人生观所决定,这些观念的形成是由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所造就的,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指导行动的“利”、“害”概念与“是”、“非”标准存在着理解、认识上的差异、矛盾。它说明了不同的人为什么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反应。当然,相同的认识不一定能产生相同的行为,不同的认识也未必会导致相异的行动。各人(各国)的具体反应还要视其各自所处利害关系的具体位置而定,一般而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要远远落后于他们在利害关系网中所处具体位置的发展变化,因此,多数情况下,同一个人(国家)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主要取决于利害关系的变化,而非其思想观念的转变。一般情况下,相近的认识、相同的利害关系容易产生相似的行为。
就个人而言,天赋是决定、影响其最终目的(表现为人生目标、理想抱负)最主要、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现实中,个人天赋与其所拥有的外部资源往往大相径庭,由于环境条件和机遇因素的影响,天赋高的人常常因缺乏相应的外部资源而影响其能力的发挥,但他们决不可能甘心屈从于与他们天赋不相符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境况,只要时机成熟,便会跃然而出。这种特性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用以引导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自然法则之一。试想一下,如果人类社会缺少那些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怎样?而这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前却大多不为人们所认识、接受,命运也不会为他们铺就平直的大道,他们必须依靠自身的意志、信仰和努力才能完成各自的历史使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一个国家在其所拥有的实力与资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其外交内政的一系列决策反应取决于其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现状、国际关系的发展以及国内局势的变化。在实力、资源相当的国家中,为什么它们外交内政的政策、行动各异?这是因为它们在国际利害关系网中各自所处的具体位置的不同、以及各国动机个别性的差异而导致的。构成一个国家动机个别性的因素就是该国的政体、宪法与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价值观念体系)。
要正确分析、判断一个国家将要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预测其在某一国际或国内问题上可能采取的立场与行动,必须建立在对该国一系列相关资料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重点归结如下:
1.该国在国际关系中所处的具体利害关系的位置。这一位置一方面取决于该国的实力、资源;另一方面取决于与别国所构成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盟关系,以及和其他国家形成的敌对关系。
2.该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与科技的发展现状。在政治方面,主要了解其政体结构、法律制度是独裁专制还是民主法制,是一党制还是多党制。在独裁制或一党制的国家中,由于其权力所受到的外部制约与监督的力量最小,不必为保住自身的统治权而耗费太多精力,可以花费较多的精力、集中较多的资源去解决所面临的外交内政问题。它的决策特点是较迅速、连贯和稳定,领导者个人意志色彩浓烈。在民主制或多党制的国家中,由于实行分权管理、相互制衡的法制原则,执政党的权力更多地受到来自各方面力量的监督、制约和限制,政府决策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通过大多数人意志的认可才能生效、实施,决策反应速度较慢。同时,执政党为了保持自己的执政地位,不得不花费心思来协调与其他各党派的利益关系,去迎合、讨好社会民众,以期获得连任。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缩小了执政党在决策与行动时所能选择的范围。由于各党派的党纲宗旨各不相同,一旦发生执政党交替,国家的内外发展政策就容易产生波动、不连贯甚至对立相反。
在经济方面,要了解其经济结构、与他国经济的关联性程度(对他国经济的依赖程度与影响程度),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以确定该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掌握了一国的经济实力就可以推断出其在国际关系中对他国的影响力,推断出其在政治外交和军事斗争中所能投入的资源程度以及所能坚持的时间限度,从而有助于推断该国在国际关系中面对某一问题时可能采取的立场与方法。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对外依赖程度大(受他国的影响程度大)而对外影响力小(他国经济对该国的依赖性程度小),这种客观形势决定了该国在外交决策过程中受到的牵制力量较大、顾忌的因素较多、所能选择、应用的资源、手段较少,迫使其不得不采取被动、保守的外交立场;反之,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对外依赖性越小而对外影响力越大,该国在外交决策过程中所受到牵制力量就越小、所顾忌因素就越少、所能选择、应用的资源、手段就越多,使其外交立场常常处于一种主动出击的状态;如果双方的经济实力与相互依赖程度相当,那么,其中任何一方有关对方的外交政策都会显得十分谨慎,双方都不会主动轻易地去挑衅对方的利益,遇到矛盾、摩擦也会尽量通过谈判、妥协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