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医》
第21节

作者: 东林杏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在赚钱方面,中医们是无法赶上西医的,既然都是医生,收入相差这么多,何不改换门庭呢?于是更多的人去干西医,更多的人去开西医医院,中医日渐凋零则不可避免。

日期:2009-06-20 14:35:36

  其次是病源的逐渐减少。前面讲过针灸虽然便宜,但几乎没有成本,一个熟练的针灸师一天扎三、四十个病人并不是什么太强的体力劳动,每天收入三、四百元,按每月二十二个工作日算,一月也能有六、七千元,刨除上交医院的,自己足以糊口了。但问题是每天能保证有三、四十个病源吗?
  看中医要比看西医便宜得多,但中医的病源却日渐萎缩,这与看病难、看病贵的中国国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七十年前,一百个病人看中医应该超过七、八十,当时西医既少且贵,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几乎没有他们的足迹,在人口稠密的城市西医也不是为劳苦大众准备的,所以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仍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首诊看中医的可能会更多。但现在情况正好相反,有病看西医的占到了百分之七、八十,首诊看中医的就更是寥寥无几。

  为什么患者放弃了中医呢?从客观方面讲是因为中国人对疾病的认识很少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谁得了病都想尽快康复,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疾病的演变是有它的规律的,许多疾病都需要一个发生、发展和治愈的过程,正如老话所说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但现代人都不希望有这个过程,他们希望马上就见效,症状马上就得到控制,于是在中国乱用抗菌素、激素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农村行医的一位同学告诉我,“在我那你必须一针打下去就让病人的体温降下来,否则他决不会再来你这看第二次病,我不用激素用什么?可能在几十年后他们会骨质疏松、,会股骨头坏死,会…,总之几十年后我这就没有可治之病了,但没办法,我不用别人也会用的。”“在我那经常有病人说只要你一天能治好我的病,要多少钱都可以,如果要一段时间治好则门都没有”。有许多患者想当然地认为西医的输液、手术等治疗手段疗效好、见效快,中医则只能治疗慢性病,所以例如感冒、骨折这些疾患还是看西医的好,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详见误区篇)?西药比中药见效快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即使仅仅是症状上的暂时改善也可以,于是看西医的人越来越多。


日期:2009-06-21 20:57:26

  不要只埋怨患者,因为他们也没办法,生活节奏在不断的加快,有许多人也想静下来看看病,但实在是没时间。在这方面现代医学又想到了中医的前面,他们发明了许多一天一次,一次一片的药物,这显然比熬汤药要便捷得多、方便得多,也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具体内容在中药篇中还要讲到),所以人们有了再次放弃中医的理由。

  还有人们对中医的不了解。现代许多网友在网上讨论中医的问题,执反对意见的人大有人在,其中的多数是出于对中医的不了解、不认知。他们有的提出了一些较为尖锐的问题,事实上是件好事,这说明他们还是想了解中医的;而另外一些出于对中医无知的网友提出的问题,中医们也该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宣传的不够,毕竟普及医疗知识也是所有医生的义务。其中一些内容将分别在中基篇和误区篇中介绍。

  最后当然是政策问题,什么政府重视不够,缺乏资金投入、缺少政策保护等等!
  虽然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做了许多有利于中医发展的事情,例如政府出资开办中医院校,建立大型中医医院等,但这远远不够。中国自有卫生部起,就一直是由西医主持朝政,即使他们从来都没能将这项事业搞好。即便在新中国建立后,中医也只能在各级卫生部门担任副职,这似乎已经成为惯例。于是中医受到了各种不公正的待遇,备受歧视他们糊口难,而且晋升难、申请课题难、学术交流难、难、难、难,一切都难!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便是缺少资金,2005年国家在中医事业上的支出仅占中西医总支出的6.44%。

  网上不断有人攻击中医,说中医不科学,因为中医拿不出随机对照双盲实验的数据。中医在这方面确实很少能拿出自己的证据来,其中有主观因素(后面将提到),也有客观因素,最主要的就是没钱。搞一项能让世界认可的课题至少需要三个以上省级地区的参与,而每一个地区又需要三个以上三级医院的参与;而且病例选择相当严格,数量也较大往往要以万计;事后还需跟踪随访数年到数十年,在此期间要担负患者一定的治疗费、检查费,如果发生不良反应还要进行经济赔偿。大家想想这将是多么大的一笔开销?前不久笔者参与了一项课题的说明会,一个病例壹万元经费。要六十个病例,在中国这可是肥得流油的好买卖,但课题规定患者必须进行一项有可能发生医疗意外的检查,而在座的其他医院主管医疗事故的负责人说刚刚处理完一个类似纠纷,医院赔偿了五十余万,大家相视苦笑,还是算了吧,钱好赚,就怕不好花!


日期:2009-06-22 07:13:03

  有的反中医的“网友”居然告诉我“哪个让你一开始就做人体试验了?没听过动物实验基地么?”不知道是该说他无知还是无耻?他即不懂医也不懂科学,却在说中医是伪科学。现代医学已经进入循证医学的时代,对科研课题研究要求是双盲的,双盲要求接受试验者在不知自己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的情况下,进行试验,以便排除心理因素的作用。难道小白鼠还有分辨治疗方式的本领?想多要点经费也没必要说老鼠也要双盲吧!其实这些网友根本不懂中医,也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前面讲过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实用性,中医受其影响也更注重实践而“轻视”理论研究。所以中医的许多治疗手段只是针对于人类的,例如针灸,在小白鼠身上做试验似乎是在浪费时间,得出的结果无论是阴性还是阳性都不能说明问题,何况针灸对人体的伤害极小,完全可以直接在人体上进行实验,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拿出令世界医学界认同的数字并不是难事!

  有些中医反派说:中医有阴暗心理,总是说西医如何欺负他们。其实他们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如果单位阴山背后、犄角旮旯、厕所旁边和别院成为他们专业人士的专利;晋升自动晚于其他专业数年;分房、调工资自动给别人让路;这还不算,还要用别的专业考核你,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能保持冷静吗?例如许多网友都指出的对于中医来说,学习医古文要比学习外语有用得多!事实的确如此。西医如果学不好外语几乎无法生存,因为现代中国西医的自主创新能力几乎是零,不客气地说他们是寄生于国外现代医学上的,如果外语学不好,就会像瞎子一样迷失方向;反之如果外语好,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把会上的新思路翻译一下,回国后就可以用这方面的“鼻祖”相称了!每过几年国外都会针对某种疾病发治疗指南,国内不久也会找到“鼻祖”们翻译一下,再加上一些无关痛痒的“着、了、过”等就成了中国的指导意见。而对于中医呢?显然没有这方面的必要,加上接触国外病患的机会并不多,笔者从医十几年,不过看了四个外籍人士(可能大多数同龄西医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一位德国人、一位韩国人都是带着母语翻译的,另外两位美国人则是从台湾过去的移民,国语讲得很好,虽然有点像侯宝林的相声,但交流没有问题。所以学外语几乎是在浪费时间,除非是你想出国行医(虽然在英国的师兄曾经提出过邀请,但笔者还是拒绝了)。


日期:2009-06-23 15:37:3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