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政权。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政权像它那样崛起得非常之快,而崩溃得更快。
前秦是氐族苻氏建立的政权。公元351年,苻健称天王、大单于,后改称皇帝,国号秦,定都长安。与前秦同时崛起的还有鲜卑人慕容氏建立的前燕,而且势头更猛。在前秦建国的头几年里,前秦的地盘只有关中一带,而崤山以东的大片土地则是前燕的地盘。但是最终前秦却在公元370年一举灭掉了前燕,后来几年之内又先后灭掉了仇池杨氏政权、前凉以及鲜卑拓跋氏的代国,此外还占领了东晋的梁、益二州。鼎盛时期的前秦,国土面积相当于基本西晋建国时那么大,只有江东一带没有平定。不但国土很大,为十六国之最,而且治理得很好,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前秦内部“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百姓歌之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硃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而对外则派大将吕光讨平西域三十六国,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朝献者十有余国”,“鄯善王、车师前部王来朝,大宛献汗血马,肃慎贡楛矢,天竺献火浣布,康居、于阗及海东诸国,凡六十有二王,皆遣使贡其方物。”可以说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虽然史书中的记载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前秦鼎盛时期的强大是显而易见的。
前秦的崛起,不是没来由的。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分析。
先看内部原因,这是主要的。谈到内因,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王猛。王猛是北海人(今天山东昌乐一带),小时候曾经以卖筐子为业。这里顺便说一句,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不是科班出身的个体工商户,其中能人很多。比如刘备不也卖过草鞋吧。在王猛的主持和倡议之下,苻坚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有四点。第一,抑制豪强,加强集权。自魏晋以来,对于地方豪族势力,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收买。即使是后赵、前燕这样的少数民族政权,对于地方豪族势力的态度也是放任自流的,甚至也会进行收买。举个例子,后赵石虎当政时期,就曾优待这些地方大族,当时“皇甫、胡、梁、韦、杜、牛、辛等,十有七姓,蠲其兵贯,一同旧族,随才铨叙”。而王猛则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的政策,加强法治,惩治不法豪强。曾经在几十天内,诛杀了一批不法豪强和贵族,其中包括前秦开国皇帝苻健的小舅子。通过一段时间的“严打”,“百寮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风行大化”。此外,还效仿西汉的政策,多次强迫各地豪族迁往关中,以加强控制。可以说王猛是深得诸葛亮治蜀的精髓。第二,减轻税赋,奖励农桑,发展生产,提倡节俭。一方面,皇帝率先垂范,例如皇帝、皇后本人亲自种田、养蚕,降低后宫的膳食和装修标准,要求“后宫悉去罗纨,衣不曳地”。这里面有做秀的成份,但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在政策的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比如,平定部将张平之叛时,其所过处,减田租之半;多次派官吏循行郡国,劝课农桑,表彰生产搞得好的地方官;大力推行集中使用水肥、精耕细作的“区种法”;兴修水利,按当年郑国渠、白渠的做法,“发其王侯已下及豪望富室僮隶三万人,开泾水上源,凿山起堤,通渠引渎,以溉冈卤之田。”结果,“百姓赖其利。”第三,提倡儒学,重视人才。前秦借鉴了前赵的成功经验,提倡儒学,大兴学校。而且比后赵更进一步的是,前秦政府在提拔这些儒士、知识分子为官时,“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只要是“学为通儒、才堪干事、清修廉直、孝悌力田者,皆旌表之”,都让他们做官。而非以门第高低而论。这就是一大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从曹魏以来以门第取人的制度,为政府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才。结果前秦“请讬不行,士皆自励”,“号称多士”。第四,着力缓和民族矛盾。苻坚曾表示:“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黎元应抚,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也就是说,对于各民族基本上是一视同仁的,并没有把皇帝所在的氐族放到其他民族之上。例如,前秦果断废除了自前赵以来的胡汉分治的民族政策,氐族贵族犯了法,同样要受到处罚。苻坚就曾严惩袭扰匈奴部民的大将。再比如,在前秦的政府中,位高权重的大臣中不但有氐族人,也有汉族人,如王猛、韦钟等;鲜卑人,如慕容垂;羌人,如姚苌。可以说是将各族精英尽纳于帐下。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前秦经济得到了发展,内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得到缓和,国力大大增强。
说完内部原因,再来简单说一说外部原因。所谓外部原因,也就是前秦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先看前燕。公元360年,前燕皇帝慕容儁去世,不久主要辅政大臣慕容恪也去世,朝中大权落到了慕容评手里,政治日益腐败,“内则伟(应是日字旁,但电脑打不出来)母乱政,评等贪冒,政以贿成,官非才举,群下切齿”。唯一可以依靠的能臣慕容垂被逼投降敌对方前秦。这样的政权能不亡吗?再看前凉的情况。前凉本来就弱小,皇帝张天锡还胡搞,成天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怎么是前秦的对手?东晋的状况怎么样呢?东晋当时内部矛盾很激烈,出现了桓温专权的情况,司马氏皇族和桓温、谢安、王坦之等各豪门自己内部斗得不可开交,可以说是自顾不暇。
前秦就这样崛起了。柏杨先生曾评价道:“苻坚大帝以超时代的睿智之姿,出现舞台,为苦难的中国(他所统治的版图)人民,带来一个太平盛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却一战而失天下,那“苻坚大帝”也身死人手。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下次再讲。
今天我们来讲前秦的崩溃。
大家都知道,前秦崩溃于淝水之战的战败。关于淝水之战,从该不该打,该怎么打,到战争过程是怎么回事,可以说的东西太多。有时间的话,我想另外开个贴子详细讨论一下,在这里也就不多说了。我们只谈一点:即淝水之战的战败为什么会导致前秦崩溃。
liw200谈到:“前秦的问题也出在整合上,内部没有彻底弥平国仇家恨,外战一败,平时潜藏于表面之下的几大板块立时分裂”。这个看法大体上是对的。前秦崩溃的原因必须从其自身去找。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前秦政权的执政基础。分析前秦的执政基础,不能在苻坚这儿找,因为到苻坚这儿前秦的帝国大厦已经建好,地基早已埋在地下,看不见了。那在哪儿找呢?打基础,肯定是在建国之时。所以,我们得回过头来看前秦是什么建立起来的。这事儿得从苻坚的祖父苻洪那儿说起。苻洪本人是氐族的一个小头目,最初是跟着前赵刘曜混的。刘曜战败之后,苻洪很英明地投靠了后赵,成为石虎手下的得力干将。石虎一死,后赵内乱,苻洪趁机拥兵自重。后来他的儿子苻健击败杜洪,占据关中,从而建立了前秦。整个过程中,一没提到汉人的帮助和拥护(估计是没有),二没提到其他民族的帮助和拥护(估计也没有),可见前秦的执政基础是什么?就是苻氏氐族的军队。后来的“号称多士”、“百姓丰乐”都是在这个氐族军事力量的基础之上的梁和柱。当然,一个政权的执政基础是会变的,梁和柱也会沉淀为基础,但变化很慢,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我们再看前秦的权力结构。著名历史学家万绳楠先生曾指出:“前秦政权是西晋政权的改善”。这话说得极有道理。一方面,前秦政权在选人、用人等方面打破了西晋以门第取仕的弊端,有包括打击豪强、鼓励节俭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较之西晋政权有一定的进步。另一方面,前秦依然不可避免地继承了一部分(一半)西晋的政权结构。以前讲过,西晋是以司马氏皇族为核心的士家大族大联盟。而前秦呢?有半边西晋血统,套用这句话,前秦政权的一半是以苻氏皇族为核心的各族贵族大联盟;另一半则是皇帝统治下的知识分子集群。换句话说,前秦的结构是这样:皇帝在上,皇帝下面分三块,一块是皇族,代表人物是苻融、苻丕等人;第二块是各族贵族,代表人物是氐人吕光、鲜卑人慕容垂、慕容冲、羌人姚苌;第三块是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是王猛、王永、姜延。
第三,我们来看前秦政权的阶级基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