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第二点,中华帝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怎么阻碍的呢?阻碍的手段就是压制私有工商业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从秦开始一直到清,历代政府就一直是重农抑商的。但是,很多人对这个政策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而没有深入一步去想为什么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长期执行这一政策。有人认为,是儒家复古的传统在作怪。但是,请注意,虽然历代都在推崇上古帝王,但没有一个朝代是按照尧舜禹汤的那一套治国;虽然农业文明有一种保守的、反对变革的倾向,但是变法、改革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使所谓汉承秦制、清承明制,也都有很大的变化,比如西汉刺史制度的建立,比如清代军机处的建立等等。一项政策或者制度如果不利于统治,统治者会毫不犹豫地将其终止。也有人认为,是统治者没有意识到工商业的重要作用,将这些视为“奇技淫巧”。这也经不住推敲。为什么呢?统治者也是人,也有衣、食、住、行、用等各种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必须依赖工商业。工商业不发达,那就只能穿粗布、住草屋。此外,还有军工业,打仗用的兵器、装备,这些东西也得手工业来提供。所以,工商业不发展,统治者不但自己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而且可能在战争中败下阵来,家破人亡。那么,有人问了,为什么重农抑商政策会长期推行呢?答案是,所谓重农抑商,其实质在于抑制私有工商业的发展,而非抑制国有工商业的发展。这是由中华帝制本身决定的。中华帝制之所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不是我们在历史课本上学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国有经济。一提到国有经济,大家很容易就想到了社会主义。其实,国有经济早在奴隶社会就存在了。只不过那个时候行政体系不发达,国还不能称其为国。到了帝国时期,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无论秦汉还是唐宋明清,国有经济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是重要的物资是国家专营,比如盐、铁、酒、茶等等。二是手工业以国有为主体,或者受到官府的控制。三是对国家垄断商业运营。这些内容,我们最后总结中华帝制的时候再说。具体到宋代,一些重要手工业多为国家掌握和垄断。官府手工业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官府手工业专门从事宫廷的用具、服饰、器物的生产和供应,并涉及军需、营造等事业,属于百工的事务,设有专门机构和职掌的官吏进行管理。如四川成都府路的官营织锦院,据《蜀锦谱》所记:“设机百五十四,日用挽综之工六十四,用杼之工五十四,练染之工十一,纺绎之工百十一,而后足役。岁费丝权以两者一十二万五千,红蓝紫之数以斤者二十一万一千,而后足用。织室、吏舍、出纳之府,为屋百一十七间而后足居。”一些重要的物资铁、盐、茶、酒、矾、香等都实行专营专卖,或者由官府直接经营,或者由民营但受官府控制。比如,当时徐州利国监大规模的民营冶铁业。据苏轼所言: “近者河北转运司类乞禁止利国监铁不许入河北,朝廷从之。……自铁不北行,冶户皆有失业之忧,诣臣而诉者数矣。”可见利国监生产的铁,运销受朝廷控制。抑制私有工商业的发展,就使政府管理的工商业在经济领域一股独大,从中获取巨额垄断利润,从而支持庞大的政府和皇亲贵族的华贵生活。而由于这样一种抑制私有工商业的发展的政策,使得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没有发展出市场经济。在市场中不存在公平交易的双方,也就没有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从而,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阻碍了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所有的新法都是政府如何对经济加以干涉,所以我说他的做法是南辕北辙。这一系列变法都是在中华帝制内部做文章,其结果也就不可能真正促进生产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那么,当时是否有办法解决国家的危机呢?既有,也没有。这话怎么说呢?有,是因为以现代人的眼光可以找到方案;没有,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有人想到这个方案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使有人提出这个方案,而能够得到皇帝或者政府的采纳的可能性又微乎其微。再接下来,能够得到长期贯彻落实的可能性更微乎其微。所以,等于没有。
说得这玄乎,是个什么样的方案呢?这个方案就是打开通向资本主义的大门,放松对工商业的压制,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国退民进,促进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有人也许会问,当时最突出的社会矛盾是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你发展工商业的做法不是隔靴搔痒吗?不然。当时最严重的问题,的确是在农业领域。破产失地的农民太多,造成了很多社会矛盾。但是,请注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所能容纳的劳动力是要下降的。也就是说,土地兼并并不是造成农民流离失所的主要原因。举个例子,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各有五十亩地。如果当时每个人能够耕种的土地就是五十亩,那么即使张三把李四和王五的地抢过来,李四和王五也不会失业,他们还是要种五十亩地。只不过种地得到的收入,要交一部分给张三作为地租。可能造成李四、王五无地可种的原因不在于兼并,而在于生产力的提高。当每个人能种一百五十亩地的时候,张三就有两种选择,一是雇李四或王五种这一百五十亩地,自己当地主;二是自己仍然当自耕农,种这一百五十亩地。如果张三选择前者,那么李四和王五中的一个人将失业;如果选择后者,他们两个人就都会失业。所以说,当时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出路不在于使失地农民重新得到土地,而在于为他们提供出路。北宋政府提供的出路是当兵,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的矛盾,但是,当兵是非生产性的工作,不能产生财富,而且反而会造成很多问题。合理的做法是引导这些剩余劳动力进入工商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这样的思想,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恐怕很难产生。即使产生了,也很难得到当权者的认同。为什么呢?不仅是因为限制政府权力和打破常规本来就需要很大的力气,还因为这样做与皇族或者皇帝的根本利益相违背。第一,马克思说过,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平等对于皇帝和皇亲贵族们的地位会产生极大的冲击。第二,让私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就必须约束皇权和政府权力。这就违背了中华帝制皇权无限的基本原则,侵害了皇帝的根本利益。所以说,即使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推行,也很难长时间的推行下去。一旦皇帝发现私营经济威胁到皇权,那么血腥的杀戮和赤祼祼的掠夺就很可能展开。结果就可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面对比路易、查理们强大得多的皇帝和政府,革命能否成功又得画一个大大的问号。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些废话,是属于历史天真主义的范畴。换句话说,在我看来,中国根本就不可能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至少是不可能产生自由资本主义。关于这个问题,最后会详细地讨论一下。在这里,就此打住。
讲到王安石的变法,扯了很多其他的话题。现在,回到主题。王安石变法以后,社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地方上仍然是起义不断;而政府内部的矛盾又尖锐了起来。官多权少,于是各派系为了争夺有限的政治资源相互排挤,党争愈演愈烈。新法还是旧法,完全沦为政治斗争的话题,而失去了原有的改革意义。正在朝中争执不休之际,一个看似利好的消息从北方传了过来。什么呢?辽国出乱子了。
辽天庆五年,宋政和五年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公元1115年1月28日,一个名叫完颜阿骨打的女真汉子,在辽帝国的东北部(今黑龙江、吉林一带)建立起了金国,而且对辽帝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就攻占了辽帝国的半壁江山。
说起女真人,宋帝国还真不陌生。早在公元1111年,童贯出使辽国的时候,就有人通过童贯向大宋帝国提出了扶持女真以对抗辽国的计划。最初这个计划也得到没有特别的重视。派了一些使臣从海上绕过辽国去找女真人,但是没能成功。到女真建国,而且打得辽帝国有点儿晕头转向的时候,宋帝国的决策者们一下子就想起了这个当年想联系没联系上的“敌人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宋帝国的决策者们依照这个基本常识,决定与金国联合灭辽。而金国也真是争气,没几年时间就连克辽帝国的东京、上京、中京、西京、南京几大都城。而与此同时,宋军却一无所获。原先按照约定,长城以南的地区归宋军进攻,但宋军几次出击都没能打败辽国驻军,最后还得由金军来攻打。
不是自己打下来的地方,要想要到手,那还真得花点心思。经过多次外交谈判,总算是和金国达成协议:金国将燕京和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交给北宋,而北宋则把原来送给辽国的岁币再多加一百万贯交给金国,而且同意金国将这一地区的金帛、人口席卷而去。就这样,算是从金国的灭辽之战中分了一杯羹。
金国取代了辽国成为北宋的邻国之后,如果北宋政府能够好自为之,至少用钱买回来的和平还是能够持续的。但可惜的是,以宋徽宗为首的决策层既无能、又无胆还贪小便宜,在对金国的外交上犯了一系列的错误,终于惹祸上身。犯了哪些错误呢?第一,当时有个叫张觉(也称张瑴)的人,原来是辽国平州兴军节度副使,后来辽国灭亡的时候投降了金国,但不久又背叛金国发动了叛乱。这次叛乱得到了宋帝国的支持,而且当叛乱被金国军队镇压之后,宋帝国又收容了他。金国对此相当不满,就向北宋提出抗议,声称要兴师问罪。宋徽宗一听,吓坏了,结果就把张觉给杀了,连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送回了金国。大家瞧这事做的,又失信又示弱,哪有一点大国的风范?通过这件事,金国就把北宋给看白了。而且,宋军里还有很多辽国降将降兵,这又打击了他们的忠诚和士气。第二,金国把辽国收拾得差不多的时候,北宋政府发现金国比辽国还厉害,心里有点儿胆怯,于是又偷着和辽国联系,转而支持辽帝国的残余势力,想以此牵制金国。结果,又被金国发现了。这就大大伤害了两国的关系。第三,北宋与金国交涉燕京问题的时候,有官员曾私下答应给金国一次送粮食二十万石。而后来,又翻脸不认账,忽悠了咱们朴素的少数民族兄弟一把。第四,张觉叛乱之时,有很多老百姓逃到了北宋境内。金国要求北宋将这些非法移民遣返,北宋政府不答应,而且还沿边布防。
这么一来,金宋两国关系彻底破裂。公元1125年冬,也就是灭辽那一年的冬天,金国军队兵分两路大举南侵。西路军由粘罕率领,直扑太原;东路军由斡离不率领,直扑燕京。守太原的是童贯,这家伙听说金军大举南下,吓得借口入朝请示,溜回开封去了。好在太原知府张孝纯是个忠于职守的好干部,率军民死守太原,扼阻了粘罕的大军。守燕京的主要是辽国降兵降将郭药师等人。这些人本来是忠于宋的,但是宋帝国出卖了张觉就让他们自己人人自危,心里都想着:“谁知道宋政府还会不会出卖我们?”所以,金军大兵压境之下,全投降了,而且转过身来就引着金兵直扑北宋首都开封。
眼看着兵临城下,宋徽宗吓傻了,赶忙引咎辞职,把皇位交给太子,然后自己逃到了南方。宋钦宗即位,趁着老爹不在,惩处了蔡京、童贯、梁师成、李彦等几个民怨极大的佞臣。但面对金兵,生长于深宫内院的宋钦宗少了几分男子汉的血性,没有组织军民抗击金国的侵略,而是卖国求生,割地赔款。割让了战略要地中山、太原、河间三镇,赔款黄金二十万两,白银四百万两。不平等条约刚刚签定,金军刚一撤兵,宋钦宗这儿又反悔了。结果金军又再次南下,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靖康之耻。金国成功地完成了对宋帝国的斩首行动,一举攻占了首都开封。北宋就这么糊里糊涂地亡了。这一年是公元1127年。
说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金灭北宋怎么会这么快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