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留恋往事,回顾过去的时候,手机响了,是轩晓雅。电话里说,“章总想见你,让我通知你马上回来,能脱离开吧?”
“我交代一下就走。”
“一会见。”
二十分钟后,辛得志到了单位,急匆匆走向董事长的办公室,在办公室门口遇到轩,他问,“什么事这么急?”
“工程派员的事。”
“那我过去了。”
“章总,我回来了。”
“请坐吧!”
章驰远过去把门关上,回过身坐到辛得志的旁边的沙发上,放低了声音说,“项目出了点问题,我想听一下你的意见。”
“您尽管说。”
“是这样的,一年前有个艺术学校工程,咱们单位意外中标,走的是咱单位的手续,收取1.5的管理费,别的不用我们管,当初都是关系单位的事,算是帮忙吧,也就没太在意,结果工程质量出了问题,工程款也被挪用了,因欠付材料款还发生了分歧,建设单位甚是不满,要求我们介入解决。我知道你是做项目管理的行家,我想让你给我出出主意,看怎么办合适,弄不好的话,单位可能要蒙受损失,而且损失还可能很严重,你说说吧!”
“首先派驻人员,是不还没有咱们的人在项目上?”
“没有。”
“接下来派建经人员进行审计,有抵押之类的约定吗?”
“那好,让实际承包人必须提供抵押或其他承诺等,签订必要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从现在起做到专款专用,完善手续。根据工程进度和拨付工程款额度,拟定具体行动方案进行牵制管理,避免再度失控。大体账目情况怎样?”
“估计持平吧。”
“那好,一个是继续由实际承包人做完工程,一个是由咱们公司组织力量接管完成,依我的想法最好采取第一种方法,但必须是在我方人员的监督管控下有序实施。接下来,就是派谁去更合适的问题,想必老总已经有谱了吧?!”
“倒是考虑过人选。”
“这个人很重要,不然就失去管控的目的了。”
“你的意思是……”
“这个人必须是无私心敢负责的人,不然很容易被赤化,和对方建立共守联盟,吃亏的最终还是企业。”
“这个人,你帮着选一下?”
“倒是……可以。”
“具体人员情况问轩晓雅。”
“就这事,没问题,我这就去找轩主任。”
轩晓雅依旧是那般楚楚动人,即使严肃点表情都充满别样的柔情,让辛得志不得不佩服女人的姿色的力量。公事公办,辛得志说明了他的来意,想听一下对人员的评价和推荐。轩晓雅文静地看了一眼他,一本正经地按着正常的工作程序跟辛得志说起目前从事工程管理的所有人员,每个人简洁明了,不累赘不夸张,实事求是地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辛得志说,“其实我们要派的人,并不一定十全十美,但是总要有个责任心和负责的态度,不然这个人就起不到作用,那对单位也是有害的。”
“说的没错,我赞成。”
辛得志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转身走了。
和轩晓雅了解完情况后,辛得志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迅速草拟了一份建议,内容如下:
1、派驻人员从专业上要匹配,并视经验情况确定;
2、对原小班子组成进行洗牌,行的留下,不行的走人;
3、核定已发生工程款,让承包人给出说法,对以后的款项支配,形成制度化流程,严格按预算组成配比分配,杜绝资金流向不规范行为;
4,界定好供应商身份,采购实行预审核准制,避免突破预算的盲目采购,节约支出;
5,大宗款项账户对账户支付,审批在总部,支付在总部,支付前审计确认;
6,抓质量重点在前端和中间,安全在全程,认真做好,控制到位;
7,日常巡查常态化,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专门的人去查;
8,对承包人未正确使用的工程款予以追回,责其做出归还计划,回笼本应花在工程而挪用的资金;
9,鉴于企业仅设有工程部,只进行宏观管理,作用有限,建议新增项目管理部,以解决缺陷管理,失控管理的弊端,实行定人员,定职能,全项目覆盖;
10,所有在建项目,应坚持项目管理派驻制,人员不足可临时招聘,重要人员必须系本企业在职人员。
做到上述各项,方可确保企业经营安全,而搞好项目管理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所在。
此建议,文字简洁精炼,切中要害,章驰远看到后立批:及早落实,贯彻实施,并由辛得志具体操作落实。身负领导的信任,他心里由衷地喜悦,他感到作为企业的老总,一定要高瞻远瞩,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企业才有生命力,才会在市场经济残酷博弈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林,企业才有稳固的根基。
而辛得志也从老总那里要来口谕,轩晓雅可作为首屈一指的第一执行人。但是他没有急于通知这个消息给她,他要跟她再面谈一次。
他清楚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严细的方法和手段,文在先武在后,既要精准又要有度,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整章建制是当务之急。他手头有一些资料,拿来就可用,仅需做局部补充便可,毕竟他很忙,不便坐下来,静心去捉摸,从时间上要晚一些时候来完成了。
自从和轩接触以来,他清晰地感受到她是个超级聪慧的女人,让她负责这个部门最合适不过了,如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他也可以给予得当指点,相信她能做好。
目前建筑业都在犯同一个通病,工程项目的缺陷管理,导致经营的损失风险不断升级,且造成企业实际利益受损,甚至亏空惊人,使遭受损失的企业不堪重负,一蹶不振。问题均出在粗放管理上,或无度经营上,所谓合作也是披了一层华丽的外衣或面纱,实乃真正意义的挂靠,这个风险太令人震惊了,伤害了无数像模像样的好企业,有的因此濒临倒闭,或深陷于无以负债的地步。
工程项目管理,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不出事等于没事,出了事就难受了。很多企业发生过这样的事例,多数的没有引以为戒,继续犯着重复的老错误,钱额也由几十,几百到几千万不等,说来触目惊心,心痛不已,且又入骨三分,生死难卜。如此的教训依然延续着,建筑业的有识之士都在冥思苦想地探索必要的方略以克之,唯一的法宝就是根除挂靠倾向的存在。然而又有哪家企业不做不为呢,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防控结合,标本兼治。
为了生存,仍有不计其数的企业还在铤而走险,走好了则相安无事,平分秋色,互利共赢;走不好则最终买单的是总包,而又无法追究实际承包人的经济责任。报案,法院都不予受理,经营亏损是企业内部问题,不属于经济违法案件,被打掉了牙还要往肚里咽,瞪着眼干着急地吃了哑巴亏,还无处找补。这就是项目管理的险关所在,也是建筑业普遍存在的棘手想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